李国良
贵州省剑河民族中学,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邮编:556400
摘要:教育事业被夹杂在当今的时代浪潮中,如何有效地提升自身语文教育能力与新时代科学技术的整合,成为了每一位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教学时所遇到的头号难题。本文从加强高中生当下写作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采用新闻时评的教育写作方法与传统写作手段相融合,解决高中生不会写、不敢写的写作困境,从根本上培养民族地区高中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新闻时评写作;作文教学;民族地区
拥有56个民族的中国,是毫无疑问的多民族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各个民族人口规模越来越大,少数民族基数占比不断增高。在少数民族占我国十分之一人口的今天,我们国家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县城所有少数民族的身影,高中在校生少数民族子女越来越多,这对高中学校的语文写作教学工作进展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那么如何快速有效的提升民族地区高中生们的语文写作能力成了高中教育工作者们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报纸是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的,其深刻的见解和思考,常常引起读者的广泛讨论,我认为新时代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同样可以将新闻时评写作引入进来,接下来我将为读者介绍该如何进行新闻时评写作。
一、改变教学思想,练习新闻时评作文的写作
绝大多数的高中生在进行写作时,常常会被老师们告诫,实在不知道怎么写作,就写议论文。规定结构后,根据素材,展开论证,仿佛流水线上的机器一般,整个班级中的议论文趋同化,已经是高中教育工作者们见怪不怪的日常现象了。这时想要从根本上提升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就要刮骨疗毒,彻底改变遇事不决议论文的思维模式,转而向新的新闻时评习作而努力。
新闻时评,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新闻报刊等等媒体对于新晋发生或者发现的各个新闻现象进行深入彻底的挖掘,在进行二次分析创作的一种形式。它不仅仅属于新闻工作者们,在社交平台与网络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一位公民都可以成为进行新闻时评的撰稿人,它是我们公民展示自己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有效方式。每一篇新闻时评都是在依据客观新闻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撰稿人的深加工,高理解,凝练出来的佳作。如果高中同学们可以将这种写作模式运用到高中作文写作中来,讲他人未曾讲过的话,表达自己的新奇见解,在看惯了三点式议论文的阅卷者眼中,自然而然就是奇货可居的好文章了。
二、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注意新闻时评习作写作方向
新闻时评写作时需要高中生尤为注意的是不要对于国家政治大谈特谈,让学生去说他人不敢说的话题并不意味着什么话都可以说,例如民主选举和意识形态等等不能出现在高中生的试卷上。在进行新闻时评时不能光动嘴皮子,只会吐槽抨击社会现象,而不去深入思考新闻事件背后所展现的深层原因,只知道论述,不知道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空谈正能量,却不结合实际生活提出改善意见,只知道喊口号。
在进行新闻时评写作时,高中生切记不可将日常生活中大家茶余饭后的奇闻异事当做素材,行文写作时,避免假大空,组织语言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凝练,避免官话大话太多,行文语言要通过套话幽默化,说教文采化,将复杂的新闻简单化,枯燥的信息生动化,对于具体的新闻事件具体分析,不可以生搬硬套,万事寻找捷径。我们进行新闻时评写作的原因是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这种新型的学习写作的模式培养应试能力,在进行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时脱颖而出,给阅卷老师新奇感。
三、高中新闻时评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高中生的心智发展不尽成熟,对于社会上的一些新闻热点话题并没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的问题现象,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时就需要我们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们为学生们保驾护航,为学生甄别优秀的时评文章,不能让学生们在三流小报的时评文章那里驻足不前,被别有用心的撰稿者影响了高中生尚未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可以通过对于优秀时评文章的仿写,对于官方的优秀时评热点进行摘抄,把握观点。在摘抄时联想撰稿人写作时的其情绪的变化,和看待社会热点问题的角度,对事件的态度和处理方法等,不断积累,从而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开拓高中生的学习生活视野。通过因材施教,引导同学们对于社会热点的自发思考,锻炼学生们的思维模式,使得高中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民族地区的高中开展时评写作,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心智成长有着巨大的帮助。民族高中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将党中央各项针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措施向学生们传达,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从小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爱党敬业的优良品质,提起少数民族学生对语文写作兴趣,从而提高语文写作教学质量,让少数民族学生通过写作学习社会知识,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清.唯有厚积 方能薄发--高中时评写作教学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7(01):147-148
[2]郑仁水.借助时评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J].语文教学之友.2015(08:45-47)
[3]岳琳.新媒体环境下的时事新闻评论写作特色[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