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芳
太原市财贸学校, 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本文从网络布线竞技赛实训赛前、竞赛形式、赛时和赛后进行阐述,并与传统实训课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和探讨,得出网络布线课堂灵活运用竞技赛的优势,帮助学生更熟练、更扎实的掌握技能技术。
关键词:网络布线;竞技赛;技能技术;规范;工艺;速度;自觉;校企合作;优势
网络布线是智慧建筑、智能家居、物联网等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中职学校的专业核心课程。在网络布线课堂中灵活运用竞技赛的教学方法,会非常有利于网络布线各项技能技术点的熟练、扎实掌握,有成功的实践经验。
日常的网络布线实训课堂,常规的传授、练习和测试,学生基本能学会技能技术点,但在熟练度、规范性、扎实度、速度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大部分学生仅是“会”而已,分析中职生自身特点和学习规律,采用开放式的练习和测试时,会有一部分学生“混水摸鱼”,训练不到位。随着技能技术点越学越多,知识点融合后,在仿真工程综合实训中技能技术点不熟练、低速度的短板会越来越明显。经过对五届学生网络布线课堂采用竞技赛教学方法的实验,收效明显,学生技能技术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完全能达到企业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学生毕业可在企业直接上手操作,无须跟徒,能达到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
以网络布线单项实训项目配线架端接运用竞技赛为例,传授过程不变,在教学目标上进行调整,通过竞技赛,使学生能高工艺、高速度完成端接任务。讲授技能技术点后,布置实训任务为:用一端已做好的T568B线序的网线进行端接配线架的练习,学生反复练习两堂课。明确竞技要求为:1.测试连通性(测线装置测试全通则按质量和速度进行打分,不通畅即有一个或多个等灯不亮则为0分,继续调试,在3分钟内调试通畅重新打分);2.规范性(质量主要因素之一,双绞线中间线芯与配线架模块的距离为5mm—10mm,线芯正,线芯左右不偏不倚);3.速度(3分钟以内完成,速度越快分越高,标准情况1分钟多打一个模块);4.工艺(质量因素之二,在规范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工艺越精美,分值越高);5.人人赛(每人都必须参赛)。明确目标后,学生目的性很强的进行两个课时的实训练习,用竞技赛迫使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无须老师督促,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自觉的、紧凑的、紧张的进行练习,较一般的实训练习课节奏性更强,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在学生实训练习的过程中,做好竞技赛的准备工作,在实训区域对学生进行指导,对训练情况进行摸底,提前将每轮学生的名单列出,各组学生自行推荐,以先推荐的学生的水平为参考各组推荐人选,一般前两轮学生实力较强,后面几轮的学生水平依次递减。学生组内推荐比教师指定人选效果好些,学生对自己组内队员实训情况更为了解,有争议时,教师可给出推荐的建议。同时安排好计时员和摄影师,对计时员和摄影师进行培训。
练习结束后,开始竞技赛,竞技赛采用“234N”形式,形式如下图:
“234N”形式为竞赛区和观众区的摆放形式。竞赛区“2”为第一排2张工作桌,“3”为第二排3张工作桌,“4”为第三排4张桌,每张桌子一名选手使用,“N”为其他选手在观众区。这种摆放形式让学生能看到每名选手的竞赛操作情况,每名选手也能看到观众区,计分员坐在观众区的最前排位置,对选手的起止准确计时。经过实验,“234N”梯形摆放视线开阔,对选手有威慑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每轮竞技赛9人同时赛,其他学生在观众区观赛,观众在观赛时保持肃静,安排一对一计时员,为保证计时的公正,错组安排,一一对应,一名学生负责摄影,抓拍竞赛精彩镜头。所有人都参赛,不可弃权,分数计入平时成绩,每轮结束,现场打分,当场公布,每人可有一次补赛机会。
竞技赛时,选手态度极为端正,认真完成竞赛要求内容,打线工艺和速度基本能达到专业水平,操作基本规范,桌面摆放整齐,现场管理较有序,场面的严肃性虽让学生产生紧张情绪,但也起到锻炼心理素质的作用。观众区的学生对所有学生的情况都很关注,在观看结束后,观众可对选手进行点评。
竞赛完进行奖次评比和表彰奖励,奖励与班主任老师提前联系购买。竞技赛的严肃性和高规格,让学生有触动,在思想上不得不重视竞技赛,增强学生学习技能的动力,促使学生在以后的实训中越来越专注并加强练习,达到实训的教学目标。
运用竞技赛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成绩显著提高,在学期后半段技能融合时,竞技赛的成果尤为明显,学生遗忘情况基本不存在,技能掌握较扎实,能较轻松完成融合后的综合项目,将仿真综合工程项目再组织1—2次竞技赛,学生的技能水平接近实际工程人员水平,基本与企业接轨,技能技术掌握情况优势明显。
在实训中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用竞技赛,一些较为简单的实训项目和过于复杂的项目不适合采用竞技赛,如安装机柜、复杂链路等项目不适合运用竞技赛,太简单或者太复杂的实训项目开展竞技赛,会花费过多时间,造成课时担。所以科学的灵活的应用竞技赛才能很好的服务于网络布线实训教学,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技能技术,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无缝衔接,服务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9.王公儒.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实训教程 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简介:胡艳芳,女,汉族,山西太原,讲师,本科,单位:太原市财贸学校,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教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