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伟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淄博 255314
摘要: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人文和精神内涵。对于当前阶段的高职院校来说,加强艺术素养教育是一项迫切的任务,而齐文化教育能够为高职艺术素养教育提供广阔的教育空间和教育资源。本文阐述了在高职艺术教育中渗透齐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并针对高职艺术素养教育中渗透齐文化教育的途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齐文化;艺术素养;渗透
齐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在中华文化宝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和技术,同时学校还要重视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质,艺术素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在当前新时代环境中,要想将齐文化融入到高职艺术素养教育中,首先需要充分认识齐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如何在高职艺术素养教育中渗透齐文化,已成为每一个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1、在高职艺术教育中渗透齐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1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教育产业化背景下,部分职业院校只注重学生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而忽略对学生人文素质和艺术素养的培养。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那么高职院校就会逐渐丧失教书育人的基本特征,逐步演化为培训劳动技能的职业培训机构。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1]。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将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职业精神、个人品德和专业技能,其中文化素养中的主要内容就包含着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其融入到职业教育工作中,尤其是管仲的职业教育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可以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大量的历史经验和广阔的空间。高职院校学生是齐文化主要的普及教育对象,也是齐文化的重要传播者,高职院校能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有利于促进齐文化的传承和普及。
1.2职业院校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中存在着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问题。因为在高职教育中缺乏对学生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视,导致教育目标发生偏离,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很难得到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但个人综合素养不高,导致就业后无法很好的适应社会,并且不具备稳定的创业能力。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使得人才培养效果不佳,学生的人文素养内涵缺失严重。齐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核,其中变革、开放、多元、务实的精神在高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而且肩负着提高国民素质的重担。所以,在高职艺术素养教育中渗透齐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个人心灵,有利于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也起到积极作用。
2、在高职艺术素养教育中渗透齐文化教育的途径
2.1 创建齐文化育人平台,营造独特校园文化环境
高职院校在艺术素养教育工作中,应注重汲取“重创新”“求变革”“精益求精”等齐文化精髓要义,充分利用齐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核树立优秀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育品味,加强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还可以结合文化名人,积极构建齐文化课程体系。以齐文化优秀内容为基础,编著艺术素养教材,将教材通俗性和普及性突出出来,不断强化职业教育特色,营造独特的齐文化校园环境[2]。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开展“四维”(礼义廉耻)教育活动,在新生入学阶段,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学院实际情况,对新入校学生展开齐文化普及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开办“稷下课堂”课程系列公共选修课,打造齐文化“课程超市”,通过齐文化名人和齐文化典故向高校学生传输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如此一来,就能很好的铸造和凝练校园文化品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了解齐文化的精髓要义,并贯彻落实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从而促进学生个人艺术素养的不断提升。
2.2 构建齐文化实践活动平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齐文化构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以齐文化精髓要义为研修内容,建立有助于传统文化传播的大学生社团,组织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在校园里举办齐文化普及系列活动,让学生团体利用课余时间大力推广稷下文化,培养一支传播传统文化的新生力量。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建设“齐文化体验馆”,将齐文化与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并科学应用先进科技手段,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让齐文化精神融入到学生心中,逐步将其打造成为面向公众和在校学生宣传普及地域特色传统文化的重要活动场所。此外,学院还可以积极开展以“齐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集中宣讲专题讲座,进一步扩大齐文化的受众面和宣传普及范围,通过“齐文化情景剧”的艺术表演形式讲解齐文化的演变过程,开展体验式齐文化兴趣活动,促进学生对齐文化的了解和认可,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人文精神的目的。
2.3 打造齐文化师资队伍,加强教学模式创新
齐文化教育能否在高职院校艺术素养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渗透效果,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齐文化修养情况。因此,在高职艺术素养教育中宣传普及齐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打造一支全面了解并深入研究齐文化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可以大力引进齐文化优秀人才,为师资力量添加新鲜血液,还可以聘请齐文化专家担任教学顾问,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齐文化专题学术报告[3]。除此之外,应积极鼓励高职院校的原有教师走出校门,到齐文化发源地进行走访调查,充分挖掘齐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内核,从而促进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可以有效促进艺术素养教育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立足于艺术素养教育重点,合理选用特色齐文化资源,以此为基础加强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科学应用齐文化案例。比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融入与齐文化有关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典故,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齐文化内容培养学生的个人艺术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将学生艺术素养教育作为重点关注内容。在高职艺术素养教育中渗透齐文化,有利于学校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以齐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内核为指导,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精神建设。
参考文献:
【1】刘静,邓惠俊.基于工匠精神下的高职艺术专业素质教育研究[J].科技风,2020,415(11):101-101.
【2】侯宪春.齐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13):106-107.
【3】薛丹,刘雅琨.浅议博物馆研学游热潮下对讲解员提出的新要求——以齐文化博物院研学课堂为例[J].兰台内外,2019,253(1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