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 甘肃省 745000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严重损害了女性的身心健康。而目前手术联合化疗的方法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多,患者通常容易患心理疾病,例如焦虑、恐惧、社交媒体孤立等,以及术后出现乳房缺损的外形问题等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综述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应用现状及其必要性,从而探讨其相关对应措施,以便于为乳腺癌术后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护理;手术
乳房是女性的关键器官,也是肿瘤的常见部位。乳腺癌作为乳腺组织细胞的恶性肿瘤,世界上的发病率正在以2%~8%的速度增加[1]。据估计,它将在21世纪显著增加。中国虽然不是易发乳腺癌的国家,但平均增长率比许多发达国家高1至2个百分点,而且发病率继续上升。当今合理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例如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全乳切除等。但是,由于术后患者身体形态的变化,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例如焦虑和沮丧,极大地伤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在乳腺癌手术后成为心理需求高发人群。通过对术后患者心理特征的掌握和分析,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医学干预措施,减少她们的不良情绪,与治疗密切配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妇产科护理提供依据。
1 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分析
大多数在临床医学中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状态发展趋势,比如:
1.1 焦虑、恐惧:
一些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掌握不足或担心护理人员的宣传和教育不及时,导致患者在手术后难以康复;经济发展工作的压力还将使大多数患者感到焦虑,恐惧和躁动,她们拒绝与医务人员合作[2]。
1.2 悲观、失望:
乳腺癌治疗周期长,部分患者术后不见好转时容易多疑,害怕自己病情恶化,容易产生对治疗的抵触行为而影响恢复。
1.3 不自信和社会障碍:
乳腺癌手术后,患者因为乳房缺陷、身体的形态的改变担心丈夫和社会拒绝,这很容易引起不自信。而缺乏自信主要表现在社会方面,接受乳房切除术后,乳腺癌患者感到失去了女性气质,自我价值降低了,她们为自己感到羞耻,拒绝与他人接触,因此避免了社交接触。
1.4 性障碍和焦虑:
一些研究表明,妇科肿瘤患者患有严重的情绪障碍和性功能障碍,这些疾病和术后的性兴趣和性需求密切相关[3]。患者非常关心性伴侣对自身身体变化的态度,并且主要表现出性行为的胆怯和疏远。
2 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乳腺癌手术后,患者具有严重的双向心理状态和生理机能,除了一般医疗外,心理干预也是术后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邵敏[4]对6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了排名,对32例接受了正确的指导干预并辅以心理医疗,对30例进行了基础医疗。结果表明,先前的精神状态医疗干预策略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改善生活质量,针对不同的心理负面信息情绪选择不同的医学对策,运用并唤起患者不断战胜疾病、改善疾病状况的自信心。因此,协调的心理医学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不良信息心理情绪和术后生活质量。
2.2 强化家属精神支撑作用:
对于与亲属一起生活的患者,患者的丈夫和孩子是她们战胜疾病的精神寄托。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做好患者亲属的治疗,使之成为心理保健的关键能量[5]。赵春芳等[6]对131名乳腺癌女性进行了一项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独居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Q0L)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女性。
2.3 运用多种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
手术疼痛带给患者的不仅是生理上的压力,更多的是心理压力。潘伟琴等[7]将10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实验。对于干预组,她们将具体指导患者进行深而慢速的吸入,使肌肉无力,尽可能减轻不适感,并通过听音乐,看戏剧等方法转移注意力,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态,在临床医学界获得高质量的诊治实践效果[8]。
2.4 健康教育:
2.4.1 开始治疗时,由于患者不了解疾病情况,对未来的治疗充满怀疑和恐惧,医护人员可以给患者讲述大量治愈病例的情况,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并坚定地战胜疾病。
2.4.2 多与病人沟通,传递与乳腺癌手术有关的信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人介绍相关知识和科研治疗计划,表明乳房不足后,可以根据乳房重建来纠正身体缺陷以及穿着义乳等,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信心;
2.4.3 向患者发放印有乳腺癌科普知识的图册,在护理过程中耐心向患者介绍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治疗措施及后期康复[9]。
3 不同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3.1 分级心理护理模式
通过不同的方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分别从共性、团体、个体的心理辅导以及转介来研究,实施分级心理保健计划[10]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生理状况、社会和家庭状况、情绪状况、对乳腺癌的附加认识等,效果优于一般心理护理。在实施分级心理护理过程中发现,实施分级护理系统必须包括接受过心理专业知识学习培训并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临床医学护士的参与和具体指导,只不过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还需要加强。随着社会越来越广泛地关注心理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借此机会取得突破,丰富其心理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建立针对不同肿瘤患者的最优控制的分级心理护理模型。
3.2 综合心理护理
将1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操作前对对照组进行全面的心理咨询、认知能力、和心态水平测试,结果显示了对照组的信息,手术后的焦虑状况和满意程度已得到明显改善[11]。
3.3 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护理
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后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准备,术后注意事项的解释,疾病的密切观察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提高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保健水平[12]。关键包括:
3.3.1 心理护理:手术前,由于患者担心手术的效果以及手术后会发生的身体变化,因此从心理上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不佳的情绪,例如焦虑,恐惧和不安等,导致手术前身体状况不佳,危及手术的顺利进行。医务人员应与患者更多地沟通,向她们解释手术的基本知识,成功的案例以及术后的可塑性知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她们能够充分休息并保持镇定的心态。由于术后疼痛和姿势的限制,患者的心理状态不舒服,严重损害了术后恢复。医务人员应尽可能多地拜访患者,指出术后常见问题、术后预防疾病的措施,并与患者积极沟通,说服她树立良好的态度,积极解决。手术后会诊室进行诊断和康复治疗,并尽力获得高质量的治疗效果。
3.3.2 健康教育: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根据患者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向患者表达乳腺癌和与手术治疗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分发宣传海报,面对面交流以及传播相关专业知识、视频等。表达的重要内容包括疾病的掌握、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手术治疗前的早期准备、术后发病率及其预防和修复策略。明确指示患者在手术前进行各种工作,例如进行合理的干咳,床边排尿和腹部呼吸训练。手术6小时后,患者仍保持清醒状态,没有麻醉药,能够进行所有正常饮食,并适当抬高患侧,以防止长期压迫并防止对血液循环的伤害。禁止在患侧进行血压测量,血液检查和滴注等实际操作,以防止患侧肿胀。指导患者的亲属选择适当的能量来按摩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系统。最初的肌肉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系统,避免手脚肿胀和疼痛,并促进手脚功能的修复。它可以专门指导患者在手术后24小时内进行中等活动,例如手指伸展,抓地力和屈伸肘部等。手术后三天,可以专门指导患者使用坐姿训练肘部屈曲,手术后第五天,可以专门指导患者触摸与肩膀同侧的肩膀、患肢和耳朵的尖端,与患侧一起梳理头发和刷牙、漱口水等。根据患者的修复情况,缓慢增加活动的幅度和数量,以减少手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身体恢复。
3.4 全程连续心理干预
整个过程中持续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围手术期患者可以得到更详尽的护理[13],手术前的随访可使患者及早了解手术人员并掌握手术程序。音乐疗法作为一种辅助医疗方法,可以合理地缓解手术因亚健康而引起的精神压力和恐惧,稳定生理指标以及改善的手术不适感。医务人员积极向患者介绍美学信息,例如表达穿戴义乳的方法,制定人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改善上肢功能障碍,有利于调整患者的心理。在实施持续性心理医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从头到尾贯彻个性化的医疗理念,使患者感到自己被尊重和高度重视。
4 小结
患乳腺癌的患者不仅要承受疾病本身引起的各种不适,还承受因女性次要特征的丧失等而引起的各种心理创伤。因此我们从患者术后的心理特点着手,分析了解该如何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及不同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进展,明白了不同的干预措施对患者的心理情感变化有很大关系[14]。普通的心理疏导、家属的情感支持、注意力的分散以及术前详细的宣教可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信心,较小程度上辅以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而有针对性的干预则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分级心理护理可以给患者提供多方面的支持,还有专业心理咨询的临床护士参与与指导,其效果普遍优于普通护理;综合心理护理患者的满意度普遍比较高;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有便于患者更详细了解该疾病,更有效的配合治疗;而全程连续性心理护理则是在围术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指导干预,能让患者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增加生活的信心。因此,合理的医疗干预可以对患者的心理预后产生影响,可以帮助她完成治疗,提高临床治疗的实际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在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趋势下,大家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如何增强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这也是今后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陆永芬,宋静,钱丽芳,等.罗伊适应模式在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0):91-93.
[2] 邢季伟,孟宪璞,邢胜男,等.乳腺癌患者术后恐惧疾病进展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癌症进展,2018,16:25.
[3] 翁长静.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3,9:12-13.
[4] 魏玉红,代艺.配偶同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健康的影响[J]. 护理与康复,2011,10(3):247.
[5] 邵敏.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5):528-531.
[6] 郭兰青.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25(6):637-638.
[7] 赵玉霞,徐波,刘建芬,等.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护理,2006,12(8):687-688.
[8] 潘伟琴,叶新青,蒋奕,等.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75-81.
[9] 董兴格.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N].特别健康,2014,02(02).
[10] 任玉芳,张婷,姚彩霞,等.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工作的应用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43(1):165-168.
[11] 王莉莉,王蓓,肇毅,等.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与效果 [J].现代临床护理,2017,16(10):49-56.
[12] 吴海玉,程锐,高丽娟,等.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效果评价[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4):489-492.
[13] 朱玲.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17,20(2):2916-2917.
[14] 屈敏,吴小香,陈璇.全程连续性心理护理在乳腺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江苏医药,2014,40(9):1093-1094.
[15] 刘丽丽.心理干预护理对提高乳腺癌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6):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