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1期   作者:王娜娜 吴光翠
[导读] 摘要:绿色建筑自我国推广以来,发展前景欣欣向荣。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绿色建筑自我国推广以来,发展前景欣欣向荣。绿色建筑相比传统建筑不仅更加适合人类居住,而且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在未来,绿色建筑必将取代传统建筑。本文就绿色建筑的发展历史、优势、发展潜力做了简要叙述,在前面三者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绿色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绿色建筑;未来;发展
        绿色建筑是在全球变暖、资源短缺、生态坏境恶化的情况下为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运而生。当今世界都普遍遵循碳循环理念、倡导低碳经济、推广普及绿色建筑,致力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绿色建筑作为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为人类提供环保、舒适、高效的生存空间。无论是从国家还是个人需求来说,未来,绿色建筑都将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1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1)绿色建筑的由来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时,为了解决城市无限制扩张带来的麻烦,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将建筑学和生态学相关内容结合,提出了生态建筑新理念。1987年联合国发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正式确定。而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极大推动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而后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行业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确切来说,我国绿色建筑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是在2004年后,建设部设立的“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极大促进的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此后,我国各大省市积极响应号召,推出了符合本地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政策,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蓬勃兴起。
        (2)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基本发展情况
        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接触、发展绿色建筑的时间较晚,但在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下,我国也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发展之路。目前,国内绿色建筑的数量稳步上升,绿色建筑面积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相关项目被审批通过,绿色建筑被更多群众了解并认可。我国政府也不断出台新政策,积极支持建筑行业在绿色建筑方面的发展,并大力培养高素质的相关技术人员。不过,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目前绿色建筑的发展宣传主要由政府大力推动,其市场导向还需要不断加强;一些相关单位在修建绿色建筑时盲目引进国外的经验和技术手段,结果造成资源浪费和多次返工;我国在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评估的一些技术方面还有待提高。
        2绿色建筑的优势与发展潜力
        (1)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
        相比传统建筑,绿色建筑不仅外表美观、实用性强,而且其一般都符合“四节一保”标准,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在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方面有尤为突出的优势。特别是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比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地表水热系统等。可以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将可再生能源充分的运用到建筑建设中,取代传统的电力供能,从而节省各种人力资源成本。各地区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地理坏境特点,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方式。
        (2)保护相关人员身体健康。
        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发展,会带动建筑行业各大小公司进行改革创新,尤其是在新型建材、智能材料等方面。众所周知,以往建筑行业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一般或多或少都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而新型环保材料的出现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从长远目光来看,此举有利于建筑行业和整个地球资源库的可持续发展。
        (3)符合我国低碳生活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世界经济不断繁荣向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坏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匮乏等问题不断加剧。低碳生活理念是这一现实情况的必然产物。从我国顺应时代潮流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始,政府对此相关政策不断强化和完善。目前大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绿色建筑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自然受到大众的喜爱与支持。
        3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日趋强化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推荐性标准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该文件已经修订过两次。相比旧版,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在标准适用范围方面,增加了不同种类的民用建筑;在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现在是七类指标;在评价调整方法方面,取消优选项,增设加分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强调了建设健康建筑,而绿色建筑正多方面满足建康建筑的要求。健康建筑是升级版的绿色建筑。从国家重视程度和下发的各种文件来看,绿色建筑行业未来不断发展、创新是大势所趋,而是否以一个全面、权威、科学的态度和眼光去判断一个建筑是否为绿色建筑就至关重要,所以我国在将来将不断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和发展要求。
        (2)不断结合各种先进技术
        2015年以来,“互联网+”行动计划风靡全国,各行各业都在以此为契机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互联网+绿色建筑”的融合发展不仅让普通大众更多的了解绿色建筑,更在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新的创新。比如,BIM技术的运用,我国建筑行业是在2002年开始接触BIM技术。BIM的核心是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模型,将整个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信息集成化,通过数字化的技术,给与这个工程模型客观、真实的工程信息。首先BIM技术可以在施工前的进行坏境适应性分析,来选择匹配的建筑结构以及预估此建筑对周围生态人文的影响;其次可以利用BIM技术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模拟,以此来分析不同的施工方案、资源配置对工程工期的影响,可以提前综合规划材料、能源、成本、工期等得出最优的建筑,工程施工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除此之外,BIM三维渲染动画,可以虚拟现实,给人真实直观的视觉体验。不仅可以为开放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同时也增加大众对房地产行业的满意度;最后BIM技术结合施工方案、施工模拟、现场视频检测,可以及时让各相关单位可通过这个平台直接共享信息和交流意见,随时解决问题。即时工程结束,BIM模拟的模型和信息数据,都可以为以后的建筑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随着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一定会催生更多的相匹配的先进技术;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一定会借助更多的科学技术,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
        (3)更加注重建筑本身的“韧性”
        建筑的“韧性”是指建筑在受到自然、人为或者其他可能因素的破坏时,能不断恢复原状的能力。目前,大多数建筑可以保护人类不受普通气候、灾害的影响,但对于极端的天气和严重的灾难,其暂时还不能保护人类安然无恙。所以未来的绿色建筑可能需要满足更多的要求,不仅能节约能源成本,保护坏境,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缓解措施,“韧性”就是其中之一。比如在地震发生几率更高的地区,建筑物的特殊设计和使用的防震材料就不但可以大幅度的加固建筑,还可以使建筑物自我恢复。未来,我相信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筑过程中,专家们会更多的考虑像“韧性”类的缓解措施,以用来抵御可能出现的危险。
        (4)建立更加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目前,就我国实际情况来说,对于绿色建筑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法律法规制度的框架体系。从长远方面来看,这对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一个隐患,也从侧面反应了政府对绿色建筑的监管还比较薄弱。建立一个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大势所趋,可以更好的把控整个行业绿色建筑的总体质量和行业风气,引领该行业更好的发展。另外,为了使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更好的推行,可以考虑在法律法规制度完善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关的宣传推广,使之更加深入人心。
        结论:绿色建筑已然是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绿色建筑所具有的优良性能对人类生存和自然坏境都极为友好。推广绿色建筑关乎人类百年大计,我们更是需加强自身环保意识,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各地区可以结合自身发展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宣传手段,在大众中对绿色建筑进行宣传,使绿色建筑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纵观整个世界,不可再生资源十分紧张,人类都在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速度较快,整个发展态势良好。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都将在在发展中解决。近年来,绿色建筑的发展潜力不断凸显,绿色建筑未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国家的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潘妍蓓.陈佳佳,沈艳琳,陈佳佳.BIM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研究[A],2021
        [2]赵从搏.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历史及未来趋势[A].2020
        [3]祝云华,邓甜,陈楠,万雨晴,刘建邑.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趋势及效益评价[A].建筑节能,2020(20):156-158
        [4]全世海.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展望[A].重庆建筑,2020(12):14-16
        [5]徐峻民.绿色建筑结合BIM技术的最新发展[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0,35(6):17-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