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学院护理系 甘肃省 734000
摘要:毕业实习是护理专业的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从课堂走向临床,培养临床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医学院培养合格人才的特殊环节。目前,在医疗机构中护理专业临床实习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并不令人满意。本文通过对医疗机构中护理专业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积极谋求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关键词:护理;学生;临床实习
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对临床、护理等专业医学人才的培养,是经过3至4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系统理论学习后,再经过一个学期以上的临床实习。当前,我国护理专业教育学历层次有护理中等教育、大学专科教育、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不同层次学历教育的护理专业学生,到医疗机构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医疗机构提供的实习环境,管理办法,带教计划,指导方法等,成为影响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质量的重要因素[1],本文探讨了医疗机构护理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1 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的必要性
1.1 医学教育大纲的要求
护理专业教育毕业实习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教学任务,一般安排要求不少于40周的毕业临床实习。学生通过临床实习,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热爱本职工作,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一般临床操作技能,熟悉护理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学习病房管理技能,进一步了解熟悉护理教学、管理、科研等基本技能和方法。
1.2 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和重要环节
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临床实习阶段是将医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向合格护理人员转变的关键。在临床实习阶段,熟练的掌握各项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都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2]。
1.3 教育引导护理专业学生从事护理工作的信念
毕业实习阶段,护理专业的学生从学生身份转化为为患者服务的护士角色。在这个转化过程当中,有兴奋,期盼和激动等正能量因素,也有不安、焦虑甚至恐惧等负能量因素,每个人家庭背景、个人经历以及个人理想将来从事护理职业的意愿等不同,都将会影响护理学生。因此,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对将来从事护理职业的信念,意志和兴趣均有重要影响。
2 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护理专业学生缺乏临床实习的思想准备
学生在学校连续接受教育十余年,当进入毕业临床实习阶段,其身份由学生转变为职工,主要精力用在了工作上,其生活规律发生了重大变化,进而出现了诸如生理、心理、甚至对将来从事护理职业信念的动摇等问题。
2.2 确立实习医院方式不一
护理专业医学生实习医院的确定,有的是学生个人自己联系,有的是学生家长利用关系、或是为了节约家庭成本,在自己居住地就近联系,有的是学校统一联系等。实践证明,不同方式联系确定的实习医院,其实习医院级别、实习计划、实习科目、管理办法、质量要求等存在较大差异[3]。
2.3 医疗机构对实习学生管理制度不严
一部分医疗机构承担医学生临床毕业实习,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制度陈旧,要求不严,约束力不强,带教计划不明确、实习科室要求不统一,在对学生的管理上重头轻尾,进而影响了学生实习质量[4]。
2.4 医疗机构对实习学生临床见习重视不够,缺乏创新
从实践来看,在不同地区,特别是在不同医疗机构,对医学生临床实习重视不够。由于医院工作繁忙,患者较多,带教计划陈旧、保守,加之医疗纠纷,相当多的医疗机构对学生进入医院临床见习,仅仅安排学生做一些诸如整理病例、运送临床标本、领用物品、清洁卫生、整理病床等工作,而对临床技术含量较高,具有一定难度,甚至现代医院发展新成果、新理念,学科前沿等内容比较保守,从不放手[5]。
2.5 学校与医院沟通衔接欠缺
部分学校,在学生进入医疗机构实习后,与医疗机构缺乏沟通,缺少对学生实习状况的了解。甚至对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质量要求较低,仅仅将这一环节作为一个过程。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护理专业学生的实习质量。
3 规范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的建议
3.1 医疗机构应当结合医院实际制定针对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计划
目前我国护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进入医疗机构毕业实习,其学历层次分为中专、大专、本科,也有少量护理专业研究生,不同学历层次的教学大纲不同。而目前我国却没有明确的针对不同学历层次护理专业的教学大纲,没有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临床实习的要求,大部分医疗机构也没有针对不同学历层次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的教学计划。因此就会有较低学历护理专业学生在较高级别医疗机构实习,也有较高学历护理专业学生在较低医疗机构进行临床毕业实习的现象,进而导致实习效能较低[6],卫生资源浪费。因此建议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制定不同学历层次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教学计划[7],并认真落实,尽可能地节约卫生资源,提高送学生实习效率,进而保障实习质量。
3.2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护理专业实习学生的全面管理
根据现有实践来看,医疗机构工作繁忙,患者多,临床护理工作头绪多,在职护理人员压力大,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当护理专业学生刚开始进入医疗机构临床实习时,大多均能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医疗机构的相关管理制度,临床实习较认真;但在两三月之后,部分学生思想松懈,自由散漫,工作不主动,甚至出现缺岗现象,带教老师也疏于管理。所以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学生的管理。不仅是针对劳动纪律、人身安全,同样对临床护理操作规范、工作态度、思想变化、工作程序都要做一规范,切实对学生负责。
3.3 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对实习护士从事护理职业信念的培养和引导
从事临床护理专业工作,能为患者减轻痛苦,是一个很高尚的工作。大多数护理专业学生,其人生规划是将来从事护理工作。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接触到具体临床护理工作之后,因接触医患纠纷,以护理角色服务于患者,觉得工作辛苦繁忙,尤其受夜班频繁、社会地位低下等因素的影响,动摇了将来从事护理职业的信念。所以,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对实习护士从事护理职业信念的培养和引导,以南丁格尔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热爱护理工作,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和就业观。
3.4 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引导护理实习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同时重视对医学护理专业学科前沿知识的教育
学生临床实习,是将医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引导学生用护理专业知识临床工作实践。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具有较多机会进行临床实际操作,同时重视实习护士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进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3.5 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医患沟通等卫生公共关系技能
医患沟通在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这对医疗纠纷的发生、患者对医疗机构、对临床疗效的满意程度、对临床治疗效率及医疗质量等均有重要影响。护士掌握卫生公共关系学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对增强其工作信心,很好地扮演护士角色,提高医患沟通效率,减少医疗纠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对医患关系的现状认识不清,医患沟通能力较弱,发生医患矛盾时无法从容应对,因此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医患沟通等卫生公共关系技能。
3.6 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护理文书、医学论文、护理科研等技能
在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护理文书、医学论文、护理科研等技能[8],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护理文书的书写记录,应当客观、及时、严谨。同时重视对学生加强临床护理资料、经验等的积累,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重视护理专业学生医学论文的书写,护理科研课题的发现、确立、实施,使护理专业学生在今后职业生涯当中,有自己的科研、论文发表,使学生将实践经验形成理论,这样有效提高了她们的工作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样对她们热爱自己的工作,积极主动从事护理工作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董素美.当前护理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1(14): 424.
[2]赵怀连.护理实习生带教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 2013(19):1194-1195.
[3]高巧云,张艳平.浅谈护理实习生带教管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6):255.
[4]余喜红.浅谈临床护理实习生的带教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58-259.
[5]宋爱梅,陈良英,葛永春.规范化培训对低年资护士护理差错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3(1):75-76.
[6]何红英,杨超前,兰桂平,等.影响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2,16(4):237
[7]汪新洁,郭向红.合理培养使用大学本科护士[J].中华护理杂志, 2000,35(12):730—732.
[8]方英.不同层次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10,10( 2):36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