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2
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不断增强,国家各项基础工程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的水利水电工程,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如何更好地掌握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基础施工技术,做好基础施工步骤与环节,是确保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是推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对解决一系列工农业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电工程建设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污染,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尽管水利水电工程发展迅速,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建设项目设计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健全、施工验证不到位等各种问题。因此,有必要认识到我国建筑业工程施工技术的不足,提高创新意识,努力开发新技术,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特点
1.1施工技术更新快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施工难度的不断提升,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现在国内外对于基础施工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所以新的施工技术以及新的环保材料都在不断涌现,这种更新十分快速的实际情况,也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跟上施工技术更新的脚步,这样才能提高基础施工的质量和效率,进而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
1.2施工范围广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对许多水利水电建筑进行施工改造,也就造成了水利水电工程具有工程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人员种类多以及工作范围面积大等特点。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地下作业、水上水下作业、高空作业或者爆破作业,这些工作交叉进行,导致水利水电施工组织具有复杂性,同时也提高了施工难度。
1.3施工要求严格
水利水电工程要求十分严格,工程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影响工程的安全性,所以水利水电工程也具有施工难度大、结构复杂的特点。但是这些问题通常会在投入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来,导致水利水电施工工程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对于其基础设施施工的要求十分严格。
2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因素
2.1地基的稳定性
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工程基础处理施工容易受到地基稳定性的影响。首先,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特殊性,基础处理施工与工程质量以及地质环境存在关联,在以往的项目施工中,由于地基不稳定因素的限制,会降低水利水电基础工程的施工效果。其次,若基础工程出现稳定性差以及防滑性不足的问题,会影响整体项目工序的稳步进行,加大基础工程的安全隐患。
2.2渗漏及地下水
渗漏及地下水是较为常见的影响因素。若不能及时处理渗漏问题,会影响工程基础的处理效果,甚至出现坍塌。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前,施工单位会按照工程需求提前勘测,若施工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操作不当或不规范,会增加地下水渗漏风险,进而增加基础工程的荷载能力,无法提升水利工程基础项目的稳定性。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
3.1预应力管桩技术
将预应力管桩技术运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其最大优势就是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用到的主要方法是静压法沉桩和锤击法沉桩。
静压法沉桩的注意事项: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以及沉桩进行全面检查,然后将管桩运到施工现场,之后在每个管桩支点放置垫木,使用专业工具对桩位进行放样。通过夹持油缸将管桩夹紧,尤其是在新手压桩时,速度需要保持在每分钟1~2m,然后再压下一截桩,上下两截桩的差距为0.8~1m,可以保证每个管桩均在一条直线上。在进行现场作业时,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十分了解现场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施工效果。锤击法沉桩的注意事项:首先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管桩的距离和顺序,这样可以确保管桩不拥挤,也不松散;其次是在进行打桩时,要确保桩钉与桩身是垂直的。对于土质较厚的地区,应该连续地对管桩进行敲打,原因在于沉桩工作一旦停下来,土壤就会马上凝结,这样可以防止土壤凝结,以顺利完成施工;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桩钉出现偏差或者歪斜,那么应该立即进行修正。
3.2岩基加固处理技术
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稳定性,有效防止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会出现的意料之外的风险,针对这种情况,施工人员会采用岩基加固处理技术来加固岩基。一般来说,岩基加固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隐患威胁,通常岩基加固主要包括断层破碎带、软弱岩(夹)层和河床深槽处理,防止岩基不均匀沉降处理,防止岩基滑动处理。在采用断层破碎带、软弱岩(夹)层和河床深槽处理时,根据宽度大小,可将其挖除到一定深度并清除两侧破碎岩石,然后用混凝土填塞或者浇筑混凝土梁来处理。在防止岩基不均匀沉降处理时,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挖除基坑内的风化破碎岩石、固结灌浆、对坝体进行合理分缝等措施。在防止岩基滑动处理时,施工人员应选择合理的基坑开挖深度和断面形式,设置抗滑齿墙和抗剪键,浇筑重力墩等。
3.3控制性灌浆技术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增加与建设,施工中面临复杂地质条件的情况频繁出现,传统的灌浆技术已经满足不了当今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需求。因此,人们想到利用控制系统与传统的灌浆技术相结合,凭借使用相关的控制技术来提升和改善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防渗性。控制性灌浆技术能够进一步优化对水泥的处理效果,使得水泥的性能越来越稳定,也使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防渗效果越来越理想。不仅如此,控制性灌浆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合理的控制灌浆的范围及容量,因此,不但可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还能减少工程施工中渗透事故发生的概率。
3.4锚固技术
锚固技术是将一种受拉杆件的一端固定在边坡或地基的岩层或土层中,承受由于土压力、水压力或风力所施加于工程项目的推力,并利用地层的锚固力来维持工程项目的稳定。锚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它能够使整体的基础施工方案有效的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作业中。锚固技术在基础施工环节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施工区域的作业环境,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复杂性,还可以减少工程的作业量,同时大大提高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结语
本文分析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相关因素,判断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应用策略,即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和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必须结合所学知识,根据积累的工作经验,认真了解施工区域特点,调查施工工程情况,合理使用预应力管桩、锚固技术、软土处理等以及其他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技术手段,为群众谋福利,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贤.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价值工程,2020(10):187-188.
[2]梁鲁生.探究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珠江水运,2020(11):46-47.
[3]黄国兵.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力控制及灾害预测关键技术[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35(7):4-11.
[4]樊斌斌,张娟国,汪琪琦.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相关研究[J].探索科学,2019,14(3):143-144.
[5]汤启明.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的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