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华磊建筑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基础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比较常用,其具有显著的效益。本文联合地质条件、地理环境的勘察,对工程案例实行分析,深入探究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通过讨论深基坑支护施工作业,围绕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需注意的事项,及施工管理的建议,从而最大程度彰显深基坑支护技术优势。
关键词:基础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引言:
基础工程施工自身的复杂性较强,增加了施工难度,特别是深基坑施工问题。目前,我国的基础工程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较大。因此,有关人员必须重视基础工程施工作业。在深基坑的施工中,不断提高施工效率,从而促进我国深基坑支护施工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深基坑支护技术概述
(一)深层搅拌桩支护
深层搅拌桩支护系统是采取相关设备对地质内固化材料实行搅拌混合,其与软弱成分反应,硬化混合物的软土部分,获得壁状挡墙。通常该系统在饱和软粘土地层和砂土地层的3-6m基坑应用。深层搅拌桩支护技术降低了振捣幅度,减少了施工噪音,很好适应了环境。
(二)土钉墙结构
土钉墙结构提高了开挖面的整体性,其施工需联合插筋、钻孔与注浆等方法,进一步彰显了砂浆锚杆的作用。此外,在挡土墙内加入粗钢筋或角钢,形成土钉,改善了墙体性能,有效解决了天然土的问题。压力作用于土钉墙,缓解了结构塑性变形。土钉施工应提前对准位置,如此才能顺利进入土体,保证抗拔力达到施工的要求,避免发生偏移。同时,利用专业工具实行成孔作业,施工结束后,逐一检查各项参数。在孔口安装浆塞,用水泥填充土体空隙,避免了水泥浆外渗。土体开挖时,应修正坡面,采取根对根的绑扎方法,注意彼此错开。当钢筋结构达到规定的强度时,其表面需喷施混凝土。一般来讲,坡面与网片应保持3-5cm的距离,搭接网片的长度大概为30cm,且在网片外侧焊接加强筋,加强了稳固性。
(三)地下连续墙支护
地下连续墙支护施工,通过泥浆保护基坑内壁,用施工设备实行挖槽,然后浇筑混凝土,保证钢筋混凝土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提升了防水能力。若施工环境复杂,基坑开挖至10m,则实施地下连续墙基坑支护作业,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地下连续墙支护的优势:减小了施工噪音,不会干扰居民的生活;墙体增加了强度,减少塌方的可能性;砂砾层或软弱冲基层都适用于地下连续支护结构。
二、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
(一)工程概述
本案例是某小区的二期工程,而控制支护施工质量是重点。工程的南面是城市道路,北面是小区道路,东西为一期工程建筑,基坑开挖深度6.3m。本次施工中,研究人员对附近环境与地质进行系统调查,筛选与本工程相适应的方法。为提高施工水平,需考虑下列问题。
首先,据项目的南北方向选择地下设施。为保护地下设施,工作人员需对敷设在道路下方的污水管、光缆等进行调查。
其次,对居民楼的冲孔灌注桩综合考虑,提高工程的施工水平,减少不良影响。潜水是影响工程施工的关键因素,加之建筑物相距很近,故对地下水进行思考,避免一期工程发生沉降。
(二)支护施工
作为基础工程核心内容的支护施工,应围绕工程的桩锚支护施工开展分析。根据现场的调查结果,西侧选择直径1100mm的冲孔灌注桩,总长度20.5m。混凝土强度为C25,两个桩相距2500mm,属单排。东西两侧类似。
支护施工程序相对固定,即:施工人员选择冲孔灌注桩作业方式,联合预应力钢筋与腰梁实施作业,然后挖掘基坑土。施工技术差异:桩径相差4.8-5.2mm,垂直度相差0.53%,主筋间距相差8mm。施工时必须合理设计护坡桩,以增大护坡桩抗滑动力矩。实际流程:施工人员准备好卷扬机,与冲击系统连接,敷设护筒。之后开孔、冲孔。清理孔内残渣,向下放置钢筋笼,对干净的孔洞灌注混凝土。
(三)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土方开挖
开挖基坑时对原有土平衡造成了破坏,容易发生基坑开挖事故。土方开挖的风险在施工中持续扩大。故应严格监测开挖工作。基坑施工原则:先支撑开槽,后挖掘,采取逐层开挖的方法,施工是应避免超挖欠挖问题。开挖时综合现场的环境,科学安排和管理施工。
由于基坑的面积较大,故采取逐层分段的方法进行施工,避免基坑长时间的暴露。同时,预防基坑边壁土体松动与超挖,注意控制施工速度,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作业。开挖基坑后严格管理施工现场,科学使用各种施工器具,根据施工要求与基坑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其对支撑系统造成触碰。
2.旋挖灌注桩
桩基施工的前提是对场地全面平整,严控钻机设备的倾斜率,避免桩身倾斜。根据桩位分布图与现场勘测数据,对桩位点统一规划,准确打入定位桩。当桩间距偏小时,采取跳打方法排桩。若相邻桩的混凝土强度达70%,则可以实行成桩施工。若钻孔达到深度设计要求,则用平底清渣钻具提取桩底钻渣、泥浆水等,确保孔底沉渣满足设计标准。此外,用钻孔分两次进行清孔,第一次是钻到预设标高后,以孔内钻斗清理钻渣,第二次是借导管循环清渣,每节导管安装之前,密封圈保证完好,涂止水黄油,增强了导管的封水性能。根据孔深规划导管长度,导管下端与孔底间隔0.3-0.5m,安装导管结束后将其置于孔底。
3.深基坑监测
环境勘察与地址勘查都会影响基础工程深基坑的作业效率,并带来很多无法确定的问题。即各种工程事故、安全问题。这时要做好工程监测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联系工程实际条件、特征等有效开展监测项目。基于工程的地质因素,开挖土方前有效明确监测体系和方案,保证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采取科学方法保护基坑周围地质,提高环境的稳定性。
三、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
(一)在施工设计环节加强管理
科学设计施工项目,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在设计环节,施工人员应考察施工场地,系统分析施工现场土壤的成分、类型,准确把握土壤结构、地下水分布规律等,为制定施工方案提供参考。深基坑支护涉及各种结构,应联系环境特征筛选最佳的方案,这也是提高施工水平的基础。同时,设计人员结合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处理方案。
(二)在深基坑挖掘环节加强管理
在深基坑挖掘中,深基坑的表面平整度与清洁度应满足施工的要求,科学处理平整度不足的区域,为后期支护设备安装提供支持。
(三)深基坑支护施工环节的管理
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类型众多,应结合现实状况采取对应的支护技术。深层搅拌桩支护技术的结构强度高,与不同的土壤类型相适应,保护了施工附近的地基。在施工中,科学控制水泥与石灰的比例,由施工人员搅拌水泥和环境土,根据水泥固结的时间,向水泥插入型钢,且把握插入时间;针对止水帷幕的施工,应提高施工桩的综合水平,事先预留注浆口,及时补浆,采取恰当的施工方式,提高防水施工的效率。施工结束后,全面检验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分析检验的结果,提前计划施工材料,为二次施工做准备。
结束语
在基础工程项目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施工环节容易被各种因素影响。为此,应组织技术人员推进调查研究工作,确定基础工程建设的特点,优化施工方案,完善基坑开挖的程序,提高施工技术的效率,为基础工程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邓勇.地铁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建材,2020,v.46;No.234(02):103-104.
[2]蒋国庆.探讨岩土工程中深基坑的支护问题和方法[J].建材发展导向,2019,017(010):271.
[3]王舟,张帆.岩土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法探讨[J].区域治理,2019(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