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市政道路设计优化探讨 寿新芳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1期   作者:寿新芳1 任杰2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BIM技术以其强大的可视化及信息化功能在多领域内得到应用,但在道路勘测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1.身份证号码:33062119790921XXXX;2.身份证号码:33068219810309XXXX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BIM技术以其强大的可视化及信息化功能在多领域内得到应用,但在道路勘测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为适应行业未来的发展并培养专业人才,高校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模式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采用新兴的测设技术和设计平台,充分发挥倾斜摄影优势,利用实景建模技术以及高校资源,提出了BIM技术应用于高校道路勘测设计实习的模式,探索BIM技在道路勘测领域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BIM技术;市政道路设计优化
        引言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政基础工程项目建设数量和规模均不断增加及扩大。市政道路工程结构形式复杂,在工程设计中,传统的设计理念无法满足市政道路建设要求。BIM为新型智能化技术,通过将其应用于道路工程设计中,可发挥信息共享功能,以动态形式充分展现出道路全寿命周期,据此对道路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市政道路设计水平。
        1BIM典型特征
        BIM是建筑行业新兴的一种生产理念,能将工程建设各工种或部门所掌握的项目相关信息高度集成于3D数据模型内,以此贯穿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包括项目整体方案确定、设计方案确定、施工进程和运营维护等。此外,BIM对各工程项目环节相关信息集成并非简单合并,而是在参数模型基础上建立紧密关联,实现无障碍传递共享,具备可视性、可出图性、模拟性、协同性和优化性典型特征。
        2BIM技术的市政道路设计优化探讨
        2.1道路工程的多专业设计校核
        道路工程设计包含桥梁、涵洞、隧道等多方面设计,一些特殊的道路工程其涵盖设计专业也并不相同。传统设计工作在设计阶段结束后,仍然存在大量的设计改动及变更,流程较为复杂,影响最终设计对施工的指导效果。一些设计中的专业内容,如桥梁构件埋深、涵洞标高、道路高程等,无法精确定位,现场施工中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故在设计当中应落实可靠的设计校核,提前发现潜在问题,规避设计失误,确保设计为施工提供的全方面指导。
        2.2协同设计
        BIM技术在道路工程设计中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实现协同设计。基于BIM技术平台所搭建的共享信息模型,能让道路工程设计和施工多方人员共同参与,如图5所示。在同一信息模型平台上,各方发挥各自专业技术特长,共同进行模型协作、业务协作、文档协作和任务协作,尽可能地降低交流难度,实现高效率、低错误率协同设计。设计项目的平面、纵横断面和地形曲面可直接传达给各方。各方信息集合完成后,BIM技术构造的协同设计平台将对其进行综合性碰撞检查,计算地形曲面和路线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等设计要素的可执行性。
        2.3在地下管线综合设计中的应用
        市政道路下方都埋设了大量管线,如:照明电缆、给排水管线、电力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通信管线等。为避免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破坏地下管线,在施工范围内,各专业需要对工程管线竖向高程、平面位置等做好协调工作。应用BIM技术,可对地下管线分布情况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本工程使用MagiCAD软件进行地下管线建模,然后结合不同管线的施工图纸进行合理划分,在建模时严格遵循“大管让小管,自上而下”的建模顺序,以降低管道改建和调整的难度。建模完成后及时开展交叉碰撞检查,按照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对管线进行调整。在市政道路预留和预埋设计中,通过BIM技术,可精确定位预留孔洞的具体位置,按照设计、分析、模拟的设计思路,对实际工程状况进行动态表述,从多专业的角度入手进行合理设计,在BIM软件中,模拟出具体的分解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提升设计效果,缩短设计时间,为动工建设留下充裕的时间。


        2.4道路创建
        道路建模使用PC(PowerCivil)软件,在各专业共享的平台上进行道路中心线、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设计,BIM模型实时更新,实时进行工程量统计,其它专业(绿化、排水等)根据道路共享BIM模型完成本专业BIM设计,道路专业可同时看到其它专业的共享BIM模型,从而进行本专业的更新,最终完成快速路BIM模型的设计任务。
        2.5道路排水设计
        排水系统作为城市道路系统设计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包括人行道排水、绿化排水及车行道排水。人行道排水多选择横坡设计方式,与车行道方向一致,道路两旁应树立挡士墙,必要情况下还应在其顶部设置截水沟,避免雨水进入人行道;车行道排水设计多以双坡排水为主,具体要看路面宽度,并与雨水口管道相连接,便于排放,如果机动车路面较窄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单坡排水,避免造成公共资源浪费。绿化排水沟尽量设计在中间位置,保证间距的合理性,每隔50cm宜设置渗沟。
        2.6管网优化设计
        在市政道路工程项目规划建设中,还需综合考虑各类复杂管网结构,包括给排水管道、电力管道、燃气管道、通信管道等,各类管道均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因此,在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需做好不同专业之间的协调设计。在传统设计方式的实际应用中,如果需针对不同专业管网进行碰撞检查,则工作量比较大,而且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差。对此,可利用BIM技术对市政道路工程管网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利用BIM技术创建3D模型,对各类管网的排布形式进行模拟分析,保证管网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性。BIM技术具有可视化特征,在管网优化设计中,可从专业角度出发,对不同专业管网之间的碰撞问题进行分析,避免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和美观性造成不良影响。另外,通过应用BIM技术,还可避免管线碰撞,同时合理预留套管。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雨水管道与其他管道之间容易发生冲突,因此,需适当增加雨水管道的埋设深度。BIM技术还具有设计优化功能,在对管道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时,要先全面了解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然后再优化设计方案。比如,可适当移动管道,对管道进行装饰设计,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美观性。在市政道路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可利用BIM技术的虚拟建造功能对市政管网布局形式和施工方式进行模拟分析,及时发现不合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调整,然后对管网施工完成后的排布情况进行模拟分析,避免各类管线之间产生冲突。
        2.7构件编码的应用及拓展
        BIM技术贯穿在道路工程设计、施工全过程中,BIM模型在设计施工再到道路运维,其模型数据参数传递、构建信息使用都是衔接各个时期BIM技术有效应用的方式,故设计阶段需做全面构件信息的编码。通过应用构件编码,可确保道路工程的不同阶段都可以获取统一化的模型参数,其功能要求、性能等都保持一致,构建一个高度集中的管理、应用数据过程。BIM模型由诸多构件构成,储存及调用模型信息,需索引并区别构件编码。通过对三维模型中各个构件赋予构件编码,相关设计人员搜索编码,获取构件信息,道路工程量估计阶段,可针对不同构件对模型功能净量自动比对,提高估算结果的准确性,便于后期迅速了解需修改的构件。
        2.8生态道路设计思路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环境治理工作,节能环保理念在各个领域中得到贯彻,对改善城市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起着积极作用。市政道路设计要始终遵循防治结合理念,在增强道路使用功能的同时降低对城市的污染,道路材料尽量选择热容较大、反射率较低的材料,同时还要具备降噪的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结语
        现今,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多,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需综合考虑城市环境特征、交通因素、复杂管网结构等,而传统的二维设计方式逐渐暴露出很多弊端。对此,可推广应用BIM技术,创建市政道路工程三维模型,综合考虑项目建设要求以及施工环境特征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保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项目建设效益。
        参考文献:
        [1]费佳.BIM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9):96.
        [2]刘建波.基于BIM的市政道路优化与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4):228-229.
        [3]雷琳.BIM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494(9):11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