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夏幼明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夏幼明
[导读] 摘要:由于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新建工程项目数量也在持续增多。
        孝昌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  湖北孝感  432900
        摘要:由于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新建工程项目数量也在持续增多。在施工工程的项目中,做好全方位的项目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对项目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有效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需要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是建筑工程的项目质量得到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程质量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没有明确监督主体权责
        现如今,建筑市场的发展已经达到了新高度,同过去相比工程项目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工程施工水平也在逐渐增强,但是在有的建筑企业中,仍旧存在监督部门责权不清,分配不合理、管理内容重复等问题,这严重影响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工程项目质量带来了隐患,而且有很多工程项目在实施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时候,走形式化主义,制定的管理监督制度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质量监督管理手段有待更新
        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与更新,许多企业管理都应用了现代化管理模式,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传统的管理制度相融合,而新技术的引进则能够为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给予有效的依据,从而让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让管理工作的效益得到更好的提升。所以,许多建筑企业都会构建质量监督管理的现代化平台,以便让管理内容更透明,同时也可以拓宽管理范围,强化监督管理水平。然而,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并非每个企业都构建了该平台,大部分企业所使用的都是通过计算机将管理信息以电子化的形式储存在其中,并没有充分利用该项技术。
        (三)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强
        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是实施建筑管理工作的必要人员,由于该部分人员的专业能力存在差异,有的管理人员的能力并不能达到管理标准。企业在建设监督管理部门的时候,没有依据监督人员的能力进行合理分配,而且在后续的工作中,对于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职业道德以及工作经验等,都没有进行一个很好的培训与考核。这使得监督管理工作缺少实质性,管理人员不能够把握管理要点,导致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难度增加。
        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明确管理权责,实施体制改革
        在建筑企业实施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如果存在管理权责不清的问题,就会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这就要求企业要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贯彻制度强化各个条例的落实情况。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建筑企业需要联系相关主管部门对质量监督管理制度进行制定,明确质量监督管理任务及标准,提高企业同第三方之间的联系,多方一起展开质量监督管理的联合性工作。由于导致权责不明确的实质原因就是管理制度落后,没有从工程的实际情况、现代化角度去改进,所以制度的有效革新也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企业需要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权责范围,以当下所使用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作为依据实施改革,只有这样才会让主体的权责变得清晰明确,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展开。本文建议可将管理工作划分为三项内容,即事前、事中、事后。

检查项目图纸、原始材料以及技术报告等工作应在事前实施管理;把控各个施工工序的流程,工程分项的质量以及子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等内容应属于事中管理,此时需使用“三检”制度,具体包括施工工人的自检、监督管理部门员工的复检、监督管理人员的验收;事后管理工作要做的就是在建筑工程竣工后做好验收工作。在此过程中,建筑企业要有效利用好建筑工程的信息档案,这是保障事中管理的关键,利用施工信息档案可以有效管控施工流程,把握施工质量。总之,各个质量监督管理环节要明确工作内容和权责,全面实施监督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发挥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作用。
        (二)构建现代信息化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根据目前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有效的信息化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能够促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所以,一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优势,进而提高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效果。另外,构建信息化监督管理平台可以提高管理内容的透明度,也让管理信息变得更加流通,实现信息共享。有些建筑企业所使用的信息化管理设备许久没有更新,使得设备操作不便捷,信息共享性差。为此,及时的升级或更换也是必要的。企业应积极替换掉旧设备,购进新的信息技术设备,例如应用可对项目施工方案实施做可行性分析、自带检索功能可为工程提供类似施工方案的大数据技术。或者,积极运用作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辅助技术,BIM技术。通过BIM技术制作工程模型,模拟施工流程,从而最短时间内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碰撞部位,根据模型调整项目施工方案。
        为此,本文建议在构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体系中应存在三个模块,即材料管理、施工管理以及成本与计划管理。材料管理模块中,需要依照工程的实际情况,设计电气系统、仪表系统,完成图纸的绘制,这一模块也是该系统的基础,主要任务便是收集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信息;施工模块属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中心模块,该部分主要利用的是BIM技术,通过BIM技术构建工程的模拟模型,根据模型对其结构进行设计和调整,确保交叉作业中各个布局的协调性和合理性,利用激光扫描仪收集工程项目的建设信息;成本与计划管理是依据管理模块所收集的工程信息对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管理,提高工程项目设计的防控工作,设计并完善质量监督管理内容与流程,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方案,从而保证质量监督管理方案的有效展开。每个模块所提供的信息化数据都能够整理成文档,然后备份在数据库内,以为后续的使用提供方便。
        (三)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需提高
        由于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监督管理质量,而且许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都是由人为因素引发,所以应当依照质量监督管理的要求,挑选适合的人员组成质量监督管理小组,确保监管人员的专业能力符合监管制度标准。为此,监督管理部门要从工程项目建设的情况入手,制定有计划的培训制度和有效的培训内容,了解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重点强化监管人员的专业操作规范性,提高质检标准。也可以从监管实习入手提高监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使监管技术能够充分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三、结语
        在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要求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为了能够达到质量建设标准,制定完整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一定要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为此,本文建议应当从三处着手,完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体系,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好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细节问题防控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圣德.政府监督视角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11):41-43.
        [2]]许传军.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0(10):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