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宿舍管理中心 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要与时俱进,在提升提高师德素质,不断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高素质学生工作队伍的同时,还要着重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管理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构建“学校-教师-学生骨干-学生本人-家庭”五位一体的协同教育管理体系。学生的教育管理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影响,也与学生周边的骨干成员、教师及学校的一系列引导方式密切相关。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如何构建、构建的怎么样、怎么样构建,都在潜意识的影响着学校与家庭双向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新时代、家校、教育、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在教育方面,高校是具有专业性,政府具有领导性和指导性,家庭具有关键辅助性,社会则具有引导性。因此要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联系,才会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起到最佳的效果。
一、家校协同育人的现实意义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教育,是父母应有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大学生受教育,也是大学生本人应享有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更是有权利、义务与责任。那么大学生教育的基础和本身学习生活的态度、方式、形式等都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可以说,家庭教育影响大学生的未来,一个孩子如何健康快乐成长,取决于家庭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最终可以基本决定将来受教育的程度。
所谓家庭教育,就是一个家庭中的长辈、前辈对孩子的影响、引导、教导、管理等,是由合法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其他法定的亲属关系组成的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众所周知,自古以来家庭教育就深深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为人处世、做事风格、心里特征、思想意识等都在不同程度的关系着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孩子各方面特征的形成。因此,一个大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同时,家庭也同样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需要家庭的正确指引。
(二)家校协同育人的意义
既然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教育都有至关重要的责任,那么更需要通过一系列举措来有效将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形成合作引导、协同育人的机制,共同为大学生创造更有利的教育环境。
1.家校协同育人对家庭的作用
学校与家庭建立起紧密的沟通联系机制,可以促进家庭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全面掌握,家庭成员能更清晰的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日常管理规定,进而加强对孩子的关注和配合引导。同时还能更有效加强家庭成员与学校老师的情感交流,使彼此之间有信任感,这样才能更好的合作。
2.家校协同育人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
通过与家庭协同教育引导,学校老师也同样能更好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更有助于老师与学生日常交流交往中改变方式方法,进而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信任。老师还可以将学生在学校期间获得奖励、表现进步或受到处理、处分等情况及时反馈给家庭,在学生表现良好时给予更好的鼓励,在学生犯错误时给予更正确的引导和矫正,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二、家校协同育人的有效举措
家校协同育人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将传统的家庭走访与现代新媒体充分结合起来,对协同育人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家庭实地走访能使学校老师更直观、更直面的了解学生真实的家庭状况,同样也能更好的促进老师与家庭成员的感情的建立。那么,现代的新媒体,例如微信、视频、抖音等,可以使老师与家庭成员的沟通联系更加紧密更加频繁更加现实。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构建家校沟通联络机制
在当今新媒体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新媒体,教育教学离不开新媒体,因此可以将假期的家庭实地走访与日常通过新媒体的沟通联系有机结合起来,例如:一是可以建立家长微信群,定期反馈学校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最新措施和规定,让家庭随时都可以对学校的相关情况有所了解,还可以定期梳理汇总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更好的完善现有做法;二是分批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云家访”,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家庭成员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硬件软件等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了解,促进家庭成员对学校的关注度和掌握度;三是通过抖音等视频发布平台录制学校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和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教学活动和校园活动的内容定期发布出来,使家庭成员能多方位对孩子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这样的家校沟通联系机制,可以改变很多学校与家庭之间“相互陌生”的局面。
(二)创新开展家长活动日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家长的工作时间,定期且偶尔组织一些家长活动日,邀请表现优异且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家长来校参加家长活动,其他家长通过视频等方式连线参与,形成一个老师、学生和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互嵌式情感交流活动,更有利于促进老师、学生和家庭成员彼此间的感情。
家长活动日还可以结合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表彰大会或其他重要重大活动来开展,让家庭成员参与到学校的各类活动中,增强家庭的教育使命感,促进教育工作者从根源上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为国家的教育教学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三)打造“家访育人”品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一是利用寒暑假组织家访,学校干部教师可以与家长面对面沟通,介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方面表现,了解学生家庭各方面情况,商讨进一步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举措,向经济困难家庭宣传国家和学校资助政策并送上慰问金。
二是可以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用人单位相关负责人座谈,研讨教育教学、家校育人长效机制、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的事宜;同时还能与当地校友深入交流,增进学校与校友的情感联系,加强“校友—母校”共同体建设。
三是利用家访工作完善各类工作台账,建立家访学生信息数据库,了解学生现状及家庭现状,了解学生经过家访后的变化,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把握学生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研判学生的发展趋势、提供最新的建议和帮扶,持续跟踪和支持学生发展,形成“关注—预警—家访—帮扶—回访”的主动教育模式。
四是让党的教育政策深入到学生家庭。通过家庭走访,围绕党和国家的各类政策、教育方针和举措,对学生和家长开展政策宣讲,发放宣传手册。引导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五个认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五是推动家校地协同育人更加紧密。通过家访,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模式,与家长建立长效沟通联络机制,促进家校共同教育、共同管理、共同引导,家访过程中,学生家长可以邀请亲属、家庭所在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等一同参加学校的家访活动,开展座谈交流。
参考文献:
[1]办实办好家长学校,推进家校协同育人[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22):41.
[2]张周.“三度”“三力”,构建家校协同共育评价机制[J].人民教育,2020(02):8.
[3]李大庆.家校共同体:高校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4):8-10.
[4]杨娜,李莉:《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研究》[J],《文教资料》2017年第7期。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社科青年项目“民族院校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精准家访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SQ19049)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
艾力亚尔·克里木(1990.7-),男,维吾尔族,新疆人,研究生学位,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宿舍管理中心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