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的分析 桑发军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桑发军
[导读] 摘要:博物馆陈列文物的保护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与文物管理的各个方面有较强的联系,在实际的保护工作中,相关人员必须树立科学的文物保护理念,对学科、性质、种类不同的文物进行有效保护。

        敦煌研究院  甘肃敦煌  736200
        摘要:博物馆陈列文物的保护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与文物管理的各个方面有较强的联系,在实际的保护工作中,相关人员必须树立科学的文物保护理念,对学科、性质、种类不同的文物进行有效保护。随着对文物的不断发掘以及其自身价值实现的需求日益增长,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文物保护问题,充分发挥馆藏陈列文物的实际文化价值。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文物保护;问题思考
        引言
        文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的文物陈列是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对文物的展出和价值发挥具有较大影响。因此,文章主要阐述博物馆文物陈列保护的科学理论,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思考相关对策,旨在进一步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水平,实现文物的陈列展示价值。
        1博物馆文物陈列保护科学理论
        在文物保护范围内,对博物馆陈列文物的保护管理有一套科学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是文物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化规律及相应的处理过程中对文物的研究。因此,文物陈列保护不仅要对文物进行分析研究,而且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由于历史文物的特点,其对于陈列环境有比较特殊的要求,而且其也蕴含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价值。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在博物馆陈列中需要合理安排文物的展示顺序和内容。此外,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历史底蕴深厚、文物藏量较多,需要进一步加强博物馆陈列中的保护工作,保障文物的陈列价值,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
        2目前博物馆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2.1工作人员缺乏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缩影,见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博物馆是馆藏文物的最主要场所,博物馆管理人员是与文物接触最为密切的人,要具备文物保护意识,才能有效地避免文物遭受到损害。
        目前,许多博物馆的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文物保护的基本理论知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却做得并不完善,许多细节都没有注意,无法做到及时发现并记录文物的状态,这样会严重影响文物保护的效果。特别是书画等纸质类文物,经过长时间的存放很有可能出现老化、粘连的现象,如果无法及时发现很有可能给文物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坏。因此,文物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提高文物保护意识,让每一件文物都能得到有效保护。
        2.2缺乏动态观察
        文物存在的时间比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部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许多文物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正确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不能及时、有效地觉察到文物发生的细微变化,不能对其进行动态观察,最终造成文物损害。其中比较常见的文物变化情况可以分以下几种:①书画类的文物会出现掉粉,画卷在卷起来的过程中发生粘连。②纺织类文物强度会降低,会褪色。③骨、角、牙器类文物发生翘曲、开裂、老化和变脆等。④陶器、瓷器、砖瓦、玻璃等质地的文物会发生机械性化学性损坏。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文物受到损害,且这些有缺失的文物没有复原可能,给博物馆造成很大的损失,也影响了人们对历史的理解。目前,这是博物馆相关保护部门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2.3陈列文物保护工作方法落后
        在博物馆陈列文物保护工作中,,在文物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方法相对落后,而且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多文物存放不合理,不符合我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随意摆放的现象比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物保护力度不够,研究价值受到不利影响。尤其纸质类文物对陈列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对温度、湿度、光线等都比较敏感。如果将纸质文物保存在过于潮湿的环境中,就会出现褶皱等问题,对文物的清晰度和观赏性产生负面影响,对文物的价值也会造成较大的损害。



        2.4技术手段落后
        对一些中小型博物馆而言,利用科技手段保存文物,依然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同时由于缺乏专项的文物保管、陈列技术,导致文物保护工作一直没有明显的进展。首先,一些博物馆已经开始将全新的技术应用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但是在创新科技方面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无法及时地根据文物实际需求对相关技术进行创新,没有真正发挥专业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其次,由于很多馆内能够使用专业技术实施保管和陈列工作的人员较少,很多技术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进展。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很多文物的修复工作也处于停滞状态,使得博物馆的日常工作无法满足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
        3博物馆陈列和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措施
        3.1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
        为了有效地加强文物的保护和管理,首先就应该注重提高博物馆管理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博物馆工作人员应该得到专业的培训和管理,在文物陈列和保护的过程中要以保护文物为前提,确保文物的安全性。
        一方面,开展针对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学习,以《文物保护法》为主要的依据,学习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文物保护技能。另一方面,要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日常管理和观察文物状态的工作意识,对于每一件文物都要做到实时的跟踪记录,及时发现每一件文物出现的异变,针对出现变化的文物进行有效和及时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这也要求博物馆需要熟知并掌握文物保护知识、具备文物修复能力的专业人才。
        3.2创新文物陈列方式
        博物馆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陈列形式和陈列顺序,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参观者的参观兴趣。一方面,创新文物陈列方式可以充分地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手段,播放有关文物的视频和动画,有条件的可以让感兴趣的参观者进行模拟体验,这一互动的环节会大大提高参观者的兴趣。另一方面,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创新可以与学校、社区、企业进行合作,可以通过数字化博物馆的展览方式,让每一位参观者都可以便捷、智能地参观文物,除此之外,还可以创作一些有意义的文创产品或文物画册,让每一位参观者来到博物馆都可以有所收获,更能提高文物的输出价值。
        3.3引进科学技术,提高文物保护质量
        首先,为了保证文物处于适合的环境中,将环境监测的技术引入博物馆中,通过专业的仪器设备对展馆、库房进行空气和环境的实时监测,进而有效地对文物保管、陈列位置进行合理安排,提高文物保护工作效率。同时,对于一些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的文物,可以利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改变区域内的环境,保证空气、湿度等符合文物的实际保存以及展览要求。
        其次,在实际的工作中,博物馆工作人员要对文物保护的专业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创造出具有针对性的文物保护技术方法,确保文物能够在先进技术的保护下不被外界因素影响受到损害。
        最后,在日常策划关于视觉艺术展览的过程中,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要考虑到文物保护的要求以及相关理念,将文物保护的意识贯穿在整个展览中,对展览整体布局以及文物种类进行逐一挑选和环境排查,保证文物在合理的环境中发挥观赏价值,满足参观者的需求,树立参观者的文物保护意识,为文物保护工作以及博物馆的积极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确保文物能够真正发挥其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开阔人们的视野,起一定的教育、陶冶情操作用,博物馆工作者需要树立正确的文物保护意识,做好相关的保管、陈列工作,并将文物保护的理念传达给人们,促使博物馆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琳.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文物陈列与保管[J].科技资讯,2020(13):251,253.
        [2]赵娜.基于文物保护意识的文物陈列与保管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8):94-95.
        [3]吴茜.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探讨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8(3):27-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