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4期   作者:李磊
[导读] 现代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医院医疗器械技术含量水平的提高
        李磊
        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设备科
        摘要:现代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医院医疗器械技术含量水平的提高,再加之这些医疗器械涉及的学科领域越发广泛,带来了器械维修管理问题,导致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达不到预期,直接拉低了医疗服务工作水平。本文从维修的人员、技术、制度等方面就医疗器械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在文后提出了相应的维修管理工作策略。
        关键词:医院医疗器械;维修工作;维修管理策略
        1、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1.1医院重视程度不够,维修人员素质偏低
        对于医疗器械维修管理,许多医院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大型医院缺乏高端人才,部分小医院维修人员配备不规范,缺乏与现代设备维修相适应的基础,对维修人员准入资质等没有明确的规定。据相关资料统计,从事医院维修工作的一线人员,学历往往偏低。同时缺乏培训导致工作技能较为单一,思维方式落后,无法快速跟进先进的医学工程技术。没有准入条件,人员随意进入,对医疗器械的维修,无暇认真细致的专研,造成医疗器械故障维修时间延长,给医院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2 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未成立医疗器械维护工作的专业团队,部分医院建立了相关团队,但是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机制,导致团队的整体工作效率不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虽然国内有些医院已经采用规范化的模式对医疗器械进行管理,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规定只是注重于表面的形式,未能对其进行深入实施。②医疗器械的维修缺乏规范性,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和维修人员的考核制度,导致维修人员能力参差不齐,工作效率较低,无法达到良好的维修标准,机械问题周而复始而得不到彻底解决,影响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③部分医院没有设立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医疗器械出现故障时由使用者直接联系维修者,维修者直接上门进行维修,只做简单登记,院内无法精确统计每台机械出现的故障类型及损坏率,导致医疗器械故障频繁发生。
        1.3维修技术落后
        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对于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医疗领域,先进的技术设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因此,各大医院纷纷引进先进的医疗器械。然而新的医疗设备与电子、机械等各个学科实现了有机结合,所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无疑给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大部分医院的维修技术还停留在传统医疗器械的维修层面,检测器械故障的仪器也相对落后。因此在医疗器械发生故障时,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出现故障的地方,效率低。
        1.4维修技术手段落后,维修培训投入较低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新的医疗器械不断增加,医疗器械的自动化标准以及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一些医院的维修条件却依然保持在传统的维修条件阶段。落后的维修手段以及缺少精确地检测仪器,面对各种现代化的医疗器械,高精尖的新设备,传统的维修手段很难保证维修质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医院领导没有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的维修问题,不愿意在维修管理上投入更多的资金,看不到维修质量提升后,为医院带来的潜在的经济效益。
        2、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相关对策
        2.1提高工作人员整体专业素养
        高标准、严要求是任何行业都需要践行的一项基本标准。基于此点,对于提升医院维修工作人员整体专业素养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规范。①上岗证书的持有。

鉴于医疗器械的维修关乎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医院对于维修人员的招收必须要具有更严格的要求,其人员必须拥有上岗的维修资格证,才能进行岗位的录入。另外,对于招收录入的维修人员,需给予一定的实习期,在此期间进行理论实践的考核,采取竞争上岗的机制,以此来提升整体员工的专业质量。②积极性的调动。工作的积极态度决定着工作的水准与效率,因此,医院需要对于员工进行定期的器械维修培训,其学习内容需要实时与器械更新速度匹配,来同步更新员工的工作水准。另外,还需要从内部与外部进行双重的激励,从内部而言,其维修团队需要树立严格的奖惩制度,以赏罚分明的状态来进行鞭策激励,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外部而言,医院的领导需要加强对维修团队的重视,组织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提升员工的福利待遇,以此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2建立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
        首先,应制定医疗器械设备的常规维修管理工作制度,结合设备类型分别配置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负责相关设备的保养、维修和管理,实现责任制管理,采用绩效考核制,基于医疗设备的工作状态评价相关责任人的工作绩效,这样就可以实现“责任到人,有责必究”等良好管理效果。其次,建立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管理档案,维修管理档案可以针对医院所有医疗器械设备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相应器械设备的出产公司详细信息、器械设备的使用说明信息、自使用以来的保养和维修等相关详细信息,将医院器械设备的上述主要信息进行归档整理,可以为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使维修管理工作能够科学有效的进行,能够取得更良好的维修管理效果。最后,建立完善的技术资金管理制度,由医院财务按制度对设备的维修管理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事项拨付相应的资金,从而保障维修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够通过培训和学习得到及时地提升和更新,使维修管理工作获得资金制度的保障,从而能够充分满足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
        2.3建立维修管理系统,提高维修效率
        由于医疗设备不断地更新换代,加之维修人员技术方面存在缺陷等,一旦医院的医疗器械存在安全隐患或者存在故障等,很难做到及时、有效地维修。因此,可以建立科学的维修信息数据库,对维修记录进行有效归档,为日后出现类似故障提供维修方法,从而提高维修效率。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发展,各大医院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记录进行分类管理,维修人员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维修信息,及时了解设备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中已经录入的维修记录,全面掌握医疗器械在使用期间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其进行重点维护,减少医院医疗设备故障发生。建立科学的维修管理系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设备维修人员提供预测,并为评估医疗设备故障提供参考依据。
        2.4加强维修人员专业培训,提高维修技术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医疗器械的精密度不断提高,意味着医疗器械维修的专业性也不断增强,且维修手段也越来越复杂,因此维修人员需要具备更全面的、更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维修技能。想要获得扎实的专业基础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培训,维修人员可通过读书、阅读期刊、上网查询等途径自觉学习并掌握各类仪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对应的维修技能,提高自身维修水平,全面了解行业内各项活动及学科发展情况,让自己的维修水平跟上器械更新速度。医院应尽可能为相关维修人员创造继续学习、专业培训的条件和机会,定期组织学习及交流,帮助维修人员及时掌握现有的或即将引进的设备的相关知识,努力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维修经验丰富的高质量维修团队。
        3、总结
        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质量直接与医疗服务质量挂钩,当下医院内医疗器械维修工作在人员、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医疗器械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院方需要在重视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基础上,从人员、管理制度、技术几个方面完善维修工作的管理工作,确保医疗器械的价值最大程度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刘经纬.关于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问题的思考[J].中国设备工程,2021(07):73-74.
        [2]杨奕.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中存在的问题与管理措施[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24):8-10.
        [3]吴贞新.医疗器械维修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20(22):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