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林业工程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意义及相关措施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4期   作者:徐芳芳
[导读]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森林保护力度,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徐芳芳
        滕州市国有木石林场 山东滕州 277500
        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森林保护力度,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但在保护森林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森林病虫害危害严重,导致森林资源减少。由于森林病虫害制约林业发展,不利于提高生态系统构建水平,有必要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以保护森林。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工程;意义;相关措施
引言
        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多,有着一定的隐蔽性,而且其传播的速度较快,一旦发生病虫害,则因繁衍率高而使防治工作遇到困难,营林员随之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考验,也形成一定的压力。面对这种形势,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内外部的多方因素,审视以往的管理模式并找到其中不足,遵行病虫害的防治原则,调整管理方式,运用先进技术和传统经验结合,重视营林管理,制定相应的营林措施,使之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使病虫害的发生逐年减少,解决以往难防治问题,保证林木健康成长,提升病虫害防治效率。
1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意义
        1.1提高树苗成活率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易遭受病虫害,使树木的生长形态、长势等受到不良影响。如果发生的病虫害较为严重,还会导致树木死亡。由于树木幼苗是虫子最佳的食物来源,树木幼苗发生病虫害的几率较大。一般而言,树木幼苗在遭受严重的病虫害后很难恢复,严重影响树苗成活率。因此,要构建合理方案,防治树木幼苗病虫害,应用现代化机械设备防治树木幼苗病虫害是有效的方法。采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一大优点在于可实时监控树木幼苗生长情况,一旦发现幼苗出现病虫害,可及时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树苗成活率,有利于提升林业发展水平。
        1.2维护生态稳定
        现如今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并且对区域性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高度关注。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有效开展能够在生态的稳定程度上进一步提升。病虫害的出现导致很多森林的树木死亡率不断增加,已经死亡的树木作为病虫害的栖息地,导致虫卵大量的繁殖和幼虫孵化速度的提升,这对于森林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将会不断的加重。防治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必须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和掌握病虫害的机制。森林病虫害防治对于生态稳定的维持具有很大的影响,并且能够在整体规划上创造出较高的生态价值。
        1.3提高经济效益
        林业生态建设对于经济效益的提升非常显著,通过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卓越的成绩,可以对经济效益的巩固产生更好的效果。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具有重大影响,如果因为病虫害导致树木被严重的破坏,则导致区域性的生态循环不断恶化,造成生态损失不断加大。经济效益的提升过程是通过森林病虫害防治,减少树木大量死亡的问题,促使森林的覆盖率不断提升,不仅能够净化空气还能够在生态循环、自然环境保障力度上提升,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建设天然的屏障,在森林的各类物资开辟上取得更好的效果,最终在林业经济收益、生物经济收益、天然产物经济收益方面得到更好的提升。经济效益的增长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防治工作必须要从长期的角度来努力,这样才能在最终的经济成就上不断的加强。
2林业设计中运用合理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2.1在林业设计中正确把握病虫害的防控问题
        不同地区林业工程中森林病虫害的特点、严重程度等存在一定差距。为提高病虫害防控水平,要提前开展森林病虫害调查研究工作,并分析森林病虫害产生的原因,系统地构建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统筹兼顾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树木种类不同,发生的病虫害类型也不尽相同。楠木生长过程中易因蛀梢象鼻虫钻蛀楠木的嫩梢导致幼苗死亡。

楠木生长过程中发生病虫害要采取的措施是:对初春害虫产卵期和生长期幼虫进行消杀处理。化学方式防治林业工程中森林病虫害产生的效果好,但易造成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同时,长期应用化学防治方式,会提高害虫的抗药性,加大森林病虫害防治难度。
        2.2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
        提升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可以有效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成果,因此,相关人员要不断改进自身工作,加大对新型防治手段的学习及应用,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防护人员要根据生态平衡需求逐渐改变林地结构,增加森林中的物种数量,提高抗病害能力较强树木所占比重,以此减少病虫害对森林的侵害。防治人员要明确用药标准,根据药物使用说明及病虫害实际情况合理用药,防止在用药的过程中出现农药残留的现象,避免出现抗药性,减少病虫害防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另外,有关人员应加强对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根据虫害情况引入其天敌,进而保证森林的生态平衡,在防治虫害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
        2.3加强技术培训,完善相关责任制度
        林业管理部门在防治工作中要积极培训防护人员,鼓励和引导防护人员学习新型病虫害及其防治知识,保证防护人员可以掌握不同病虫害的种类、病症特点及不同发病时段的特征,确保防治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在检测阶段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出现,并加强对其的防治,降低病虫害造成的负面影响。另外,相关部门要根据防治工作的需求制定完善的制度,使得各个部门与防治人员在工作中可以明确自身的职责,根据职责完成防治工作,避免病虫害对森林的侵害,进而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力度。
        2.4加强森林检测
        随着病虫害的高发问题不断加重,很多地方在防治工作的开展上开始从森林检测的角度来出发。有些地方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之所以很多年都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防治工作单纯的从病虫害角度来研究,并没有从森林的角度来研究,如果森林本身就有一些因素有利于病虫害的形成,但是在实际防治措施上没有做出整理和应对,此时单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但是因为源头没有得到处理,势必导致病虫害一次又一次的爆发。森林检测的目的就是要掌握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源头,对于病虫害的巢穴进行分析,坚持寻找到病虫害的虫卵孵化区域,研究孵化的条件,对虫卵、幼虫、成虫的变化过程进行掌握,由此就能够在虫卵应对、幼虫应对、成虫应对上按照不同的策略来完成,最终在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效益上更好的提升。
        2.5提高林业工作人员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水平
        林业工作人员是病虫害防治的主体,若林业工作人员缺乏病虫害防治专业素养,病虫害防治实践技能低,就易降低病虫害防治效果,不利于保护大自然。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坚持不懈地开展防治工作。林业工作人员需要清楚自身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责任,强化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一方面,开展培训活动,为林业工作人员传授病虫害防治专业知识,开拓其病虫害防治视野。同时为林业工作人员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践行专业知识,增强其病虫害防治能力。另一方面,要主动从各个渠道搜集病虫害防治的知识,完善自身能力,更新病虫害防治知识,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理念及技术等指导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易遭受病虫害,大大降低了树木生长水平。为此,林业部门要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积极构建完善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保证病虫害防治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章勇.森林病虫害防治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J].农家参谋,2019(19):91.
[2]刘继洲.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J].吉林农业,2019(18):100.
[3]齐超.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应用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19(17):81.
[4]罗昌优.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管理的相关研究[J].农家参谋,2019(17):99.
[5]哈斯高娃.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8):140-141.
[6]吴虹.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J].种子科技,2019,37(08):130+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