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阈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路径选择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4期   作者:闫学利
[导读] 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闫学利
        山东省曲阜市小雪街道办事处   山东济宁曲阜   273150
        摘要: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提供了大量的生产资料以及生产保证的农业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不断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能够对农业发展起到决定性力量的因素,才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而保证我国经济的进行。随着研究的深入,在我国当前农业之中,有着非常多的影响因素,只有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够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引言
        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之中,影响因素非常多,因此我国必须针对这些部分,做出有效的提升,才能够丰富农业的产值,让作为我国经济支柱的农业生产创造出新的辉煌。
1农业经济发展概述
        农业经济发展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并对人员进行激励,以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保证生产人员、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等各要素协调发展,为广大农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提升农户销售和种植及生产等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使新农村建设呈现新景象。
2乡村振兴视阈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2.1农产品结构有待优化。
        2014年以来,我国农业在供给侧存在农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区域性结构不合理等。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已达在1.33万亿斤,然而依然存在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进口、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主产区粮食过剩沉淀国有粮库,主销区却存量低于往年等情况。我们国家的粮食供需存在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粮食品种中缺口最大的是大豆,为此,国家专门进行了大豆振兴计划,大豆面积连续几年恢复增加,去年恢复到1.4亿亩,是历史上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大豆还有缺口,产不足需,而且产需缺口逐年加大,每年进口8000万吨到9000万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我国农产品结构还存在中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精端产品稀缺的情况。具体表现在缺品类,想要国内也买不到;二是缺高端产品,有的品类大部分靠进口,有的甚至100%靠进口;三是量的失衡,有的品类过多、有的低端产品大量过剩。
        2.2农业人才与乡村振兴要求难以匹配。
        随着不断深入到城市化建设,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加,对于农业生产的收益,因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生产的效率数量无法保证。乡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为了获取稳定的高收入,选择去城市务工。城市因近年来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拥有大量的劳动力需求,为乡村青壮年来到城市中提供了工作岗位;因此,我国农村青壮年前往城市务工的数量日渐增加。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后果,便是在农村只有老年人和儿童留守,受年龄和体力的限制,对于这一高强度工作无法完成。部分青壮年没有选择去城市工作,留在乡村参与农业种植,但是农业种植土地广泛且繁多,而参与生产的人数却锐减,农业生产无法采用规模化的方式;在农户家庭收入中粮食产出带来的经济效益逐渐减少,降低了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这对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农业经济管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3信息化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农村经济主要采用传统管理方式,即实体店销售模式。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而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将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这样才能推动农业转型和升级。但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再加上农村地区信息设备和人员缺乏,使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影响,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

同时,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应的规划,没有重点对当前社会的热点和“三农”问题引起重视,导致农产品安全和加工问题越来越严重,难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经济发展愈加困难。
3乡村振兴视阈下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3.1优化农业结构,深化农业供给结构性改革。
        要适应市场变化,通过市场加计划“两只手”的方式共同引导农产品结构调整,利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资源,引导市场消费和供给。要增加市场缺、销路好、质量高的农产品生产,如大豆、绿色产品等,调减玉米等滞销品种生产;适应粮食安全新形势,合理调整粮食统计口径,丰富农产品种类,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农产品供给和选择空间;从全局出发,以政府为引导,融合企业、社会组织、农民共同参与,打造农业发展新业态,缓解农民传统农地经营的脆弱性,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新的发展平台。要合理统筹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等产业链发展,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促进农产品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增值。同时,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彰显自然特色,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效益,全面提升农业结构合理化。
        3.2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落实工作中,应该优先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其一,农村土地承包制度要创新,当地政府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土地资源与承包人员数量进行整理与了解,建立新型土地承包制度,确保其承包制度与新三农制度理念相合。其二,土地承包要建立相关的制度档案并对其档案进行管理,乡镇政府要重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而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将其工作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中。更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承包档案管理机制与规章管理制度,还可以建设奖惩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档案建设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其作用与优势。
        3.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管理政策与之相对应是新农村建设内容之一,重点在于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让这些人才加入新农村建设管理中,初级农业经济发展。管理人员必须定期进行相关专业性知识的培训,达到培训过后能够充分了解且融会贯通的应用相关政策,使管理人员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提高政治素质,增强科学管理和合作进取的理念,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树立新时代应具有的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意识,能够有效适应目前经济的发展。
        3.4经济管理趋于信息化发展
        现今社会技术不断进步与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将信息化管理运营其中。网络信息化管理能够更为科学、有效的规划种植地区,也能够优化其管理策略,更便于突破相关技术,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经济效率发展。管理人员要根据当地实际经济情况选择合理的信息化运用管理手段,进而能够将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从而提高新农村建设经济管理水平。
结束语
        在脱贫攻坚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的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而农村经济发展依然面临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落后、人才储备不足及农业污染等诸多问题,这与乡村振兴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在此背景下,提出农业经济面临的问题和路径分析是对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清晰把握。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能够有效促进农民有效增收和我国粮食安全稳定。实现乡村振兴是一个非常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推动我国向农业强国发展,让全体民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戚振宇.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姚长林.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J].江西农业,2019(04):133-134.
[3]王文红.“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9(04):114.
[4]刘志轩.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研究[J].乡村科技,2018(07):41-42.
[5]吕秀娟.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有效路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7(13):3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