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2月4期   作者:孙子轩 马运好
[导读]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本文通过事实特征分
        孙子轩 马运好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山东淄博 255012
        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本文通过事实特征分析法对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描述,并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
        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深入加快和有力推进实施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发展供给侧系列结构性重组改革,提高现代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补齐阻碍新形势下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和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大短板。目前,我国的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正逐步处在一个新的农业转型升级阶段,由以前的典型传统生产农业逐渐向新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定型转变,农业对全国各要素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重要性日益凸显得到突出,山东省已经发展成为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不容忽视。据现有文献研究[1-2],中国整体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并不一致,在地域上呈现西部、中部、东部逐渐递增,而山东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虽然整体呈增长态势,但在地域增长方面与中国增长趋势并不相同[3],具体情况为: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区域上表现为鲁东地区最低,增长率为2.7%;鲁西地区次之,增长率为2.2%;鲁中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最高,增长率为3.7%。三个地区虽然增长率存在差异,但整体上都处于增长状态,不存在农业生产的停滞和退步,表明山东省的农业发展保持着良好的进步状态。
二、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第一,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灌溉工程用水作为一种公共水利物质,能够充分有效满足各类工业农作物发育生长的各种基础性用地和水资源要求,增强各类工业农田对于自然灾害的合理适应性和自身抵御灾害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从其经济表现上两个角度分析来看,鲁东、鲁西地区的提高灌溉耕地用水供给效率对于直接提高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说是同样具有重要推动促进作用,而鲁中地区则具有抑制作用,这说明鲁中地区的灌溉耕地和其他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用水供求不平衡,可能会出现因为耕地供水量小于需需求从而引起的"过度使用"和"拥挤效应",降低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第二,机械化水平。山东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复杂,以山地和丘陵等土壤为主,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高,能够大幅削弱人力劳动投入,降低了作业的难度,提高了作业效率,是山东农业建设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相较于鲁东、鲁中地区,鲁西地区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在鲁西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最强,这主要是由于鲁西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便于利用农业机械投入作业,机械的投入效果也得以充分发挥,对于农业全要素的生产率具有明显的提升效应。
        第三,财政收入的水平对山东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推动作用。财政支农的收入主要是适用于加强农业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农业的生产环境和条件,以此调动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活动积极性,能够有效地解决农业公共物品的外部性,实现了对农业资源的合理使用。
        第四,城市化水平。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由于农村的城镇人口逐渐大量涌向大中城市,农村的城镇劳动力人口数量逐渐减少,人均可以耕种的农村土地使用面积也逐渐增大,土地也逐渐得以充分集中或者形成连片,为尽快实现我国农业土地生产的持续规模化快速发展目标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市场条件。另外,在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积极鼓励和政策引领下,部分向外流出的农村人口也逐渐开始创业返乡,积极融入发展农村家庭现代农场等新型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劳动主体,提高了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全方位要素农业生产率。分析从区域角度来看,城市化的基础建设对鲁东、鲁中西部地区来说具有显著的城市提升利用效应,在山东鲁西地区的城市提升利用效应不明显,这种提升情况很明显有限的可能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基于现代农业的土地资源利用回流管理机制的基本建立并不完全到位或者可能是没有进一步的实施完善。
        第五,工业化的进程将会给山东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造成一定的负向影响。

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工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工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高效开展。但山东省并没有一次出现工业反哺农业的现象,这也就说明了工业的发展吸引了许多农业劳动力,侵占了很多的农业生产和用地,要素资金投入的严重缺乏导致了山东省农业生产效率的低迷。现有的数据表明,工业化的进程只对鲁西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促进性的作用,而鲁东、鲁中地区都是因为工业化的负向影响,这主要是由于鲁东、鲁中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对其农业生产的直接带动作用能力存在欠缺。
        第六,对外开放。山东农业与世界贸易制度的接轨,加快了当地与各国农业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出口具有特色的优质农产品以确立了市场主导地位,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工艺技术及经营管理思想,有效地推动了山东农业的发展。从区域来说,对外开放的程度在鲁西农业整个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鲁东、鲁中等省份的作用则比较小。究其原因,鲁东、鲁中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高,所遭遇的是市场冲击很严重。
        第七,外资投入程度。外商资本的投入大大增加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社会资金积极性和活力,提高了农村可持续利用的资金水平,改善了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规模化效率,对于提升我国农业全要素的生产率具有重大意义。分区域来说,外资投入的水平对鲁东、鲁中地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促进性的作用,而对鲁西地区的影响则是为正或负向,这也就表明鲁西地区的外资投入能力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应进一步通过吸引外国投资来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增强我国现代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第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本身就必然具有其大的不稳定性,一旦灾害出现,便极有可能对农村边远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营经济活动发展造成重大阻碍。分析从区域角度来看,环境经济恶化的严重以及程度虽然对鲁东、鲁中两个地区都可能存在着显著的农业负向经济影响,但对山东鲁西地区的正向影响却不显著,这也就充分说明了经济环境上的恶化很有可能仅仅会影响山东鲁西地区的农业生产率以及影响农民收入,但是这也并非主要的直接影响经济因素。
三、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对策
        1、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强化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依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与其推广理念,增加山东省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含量,引进新型农业技术装备,提高山东省农业生产的工艺与机械化水平,提高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农业领域中高端人才培养与引进,增加我国现代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益,加大对科研成果的引进与推广工作力度,稳步地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科学技术效率。
        2、加大对农业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力度,增加对农业的科研投入。保证财政对支农的资金投入和力度,在经济结构上,加强了对农村地区的教育以及高新技术等领域的投入,加快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过渡性转变步伐,优化了农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对于财政和支农投入的方法上,要尽量采用一种多角度、不同途径的投入。例如环保和粮食种植补贴等渠道共同投入资金,提高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3、改进和完善我国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建筑。加强了农村道路整改工作力度,提高了农业和水利工程设施的条件,完善灾害预警机制,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灾害预警与抵抗能力,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
        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山东省内各地发展情况、自然条件以及农业生产环境各不相同,应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策略,对各地区的优劣势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方式,例如鲁东地区贸易及经济体量具有优势,应重视农业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管理与组织能力的提升方面。各地区之间应加强交流,相互借鉴,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进而稳步提高山东省整体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农业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谷成.人力资本与中国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DEA视角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9,35(08):115-128.
[2]全炯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1978~2007年——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J].中国农村经济,2009(09):36-47.
[3]李绍亭,周玉玺.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9,51(04):162-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