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宫水库灌区服务中心
摘要:在经济逐步发展的当下,国家提高了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水库灌区建设。然而由于受到技术及灌区设备先进性的影响,水库灌区运行中的问题不断显现,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节水节能理念未得到有效贯彻。为此,笔者在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水库灌区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并对水库灌区节水节能配套改造的可行性措施进行了阐述,旨在促进灌区建设,强化灌区节水节能效果。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库灌区;节水节能
水库灌区的作用是保障农业生产中灌溉水分的充足,可将天然水功能的作用有效展现出来,然而分析当前水库灌区的灌溉方式发现,水资源浪费较为明显,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灌区的高效运行,应进一步强化水库灌区节水节能措施的建设。
1.水库灌区运行现状
在农业生产当中,水库灌区的作用极为重要,其是保障粮食生长的重要工程,因而水库灌区的运行质量是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库灌区的作用是对农作物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然而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灌溉效果难以保障,水库灌区灌溉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因而必须对水库灌区进行节水节能配套改造,进而降低水资源的损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升农田灌溉效果。
2.水库灌区改造思路
2.1明确水库改造与水资源节能的关系
水库灌区改造过程中,应对水库建设与水资源节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疏理,遵循较高标准进行加固配套设施的建设,进而保障灌区运行的安全,此外,还应加强防渗系统的建设,在进行水库灌区除险加固的同时,改造旧有设施。目前水库灌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2.1.1灌区面积逐步缩小
部分灌区主渠道的部分渠段存在水路堵塞问题,渠尾灌区的地下水位日益下降,因而水库灌区的灌溉面积呈现出逐步缩小的趋势。
2.1.2挖掘深度不足
由于部分水库灌区工程的建设标准相对较低,因而存在渠段挖掘的深度明显不足的情况。
2.1.3水资源浪费严重
部分水库灌区工程建设时质量不符合标准,长期运行下,水工建筑严重老化,挡水设备不完善且长时间开启,功能难以有效发挥,无法实现对水量的有效控制,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2.1.4灌区含沙量高
灌区在运行的过程中含沙量相对比较大,渠道过流的能力相对较差,有时上游已出现水漫现象,下游甚至完全没水。
2.2确保灌区水量充足、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灌区加固改造时,应着重对灌区水力运输能力进行提升,扩大灌溉面积,因而,应将灌区的除险加固建设以及输水条件的优化作为改造重点。此外,还应对建筑物进行配套改造,并重视节水防渗工作的开展。
2.3引入先进的灌溉技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灌溉技术不断优化,在水库灌区改造过程中应对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进行针对性地解决与处理,且还应结合经济发展需求引入先进的新型灌溉技术,通过多元化的灌溉方式满足节水灌溉的应用需求,进而进一步提升水库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将水库灌区的止水作用充分展现出来。
3.水库灌区节水节能改造项目的建设安排
3.1项目安排原则
首先应对灌区的项目改造安排原则进行确定,应先进行除险加固配套的改造,之后再进行节水防渗改造,应从上游改造开始,逐步向下游过渡,且应遵循先改造主干渠后改造次要干渠的改造原则。
3.1.1做好除险加固工作
应将除险加固作为水库灌区改造的主要内容,以往水库灌区建设时由于受到施工人员技术能力的影响建设质量并不理想,施工前并未进行坝基清理,填土压实度不足,因而存在严重的土坝渗漏情况,管涌等险情也频繁出现,汛期来临时需要耗费较多的资金及人力成本进行险情的预防与控制,因而灌区改造中必须做好除险加固工作。
3.1.2加强混凝土板护坡加固防渗
渠道边坡加固时,应着重针对混凝土板坡进行加固与防渗处理,应以其二面光建设作为主要加固内容。针对易崩塌、淤塞的渠段,原开挖断面未达设计要求的渠段,高边坡的环山渠段砂砾土地段进行清淤、开挖、修整、加固、堵漏,以达到提高渠道的输水能力的目的。
3.1.3强化渠系建筑维修加固
水库灌区改造时,还应做好渠系建筑物的维修与加固处理,对其进行改造与更新,进而使渠系的水资源调控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保障水资源调控过程的安全。
3.2水库灌区项目的具体安排方向
结合灌区的实际,为灌区改革做好硬件,配套完善调控水等渠系建筑物,以新材料的应用为主进行后期渠系防渗建设。
3.2.1陆续对灌区输水流量1m3/s以上的渠道进行加固、疏通,使灌区的灌溉面积尽快恢复。
3.2.2应加快田间工程改造建设的步伐,在新农村建设的当下,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完善,因而灌区应对当前的田间工程进行全面的优化与完善。
3.2.3在水库灌区面积日益提高的当下,工业用水及城镇环境用水量也持续增长,基于这一背景,相关部门需重新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在水资源供应与需求之间所产生的矛盾也将会越发突出,因此,应通过引用新型材料及新型技术的方式解决这一突出矛盾。
4.水库灌区节水节能配套改造的可行性措施
4.1拓宽投资渠道,促进大型灌区配套建设
大型灌区建设,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配套资金的不到位,配套资金的不到位严重影响了灌区的建设。当前县、乡级财政一般较困难,灌区骨干工程配套资金应以省市级配套为主,田间工程以县乡财政为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改变主要依靠行政命令为以扶持奖励方式对农民群众进行引导和发动,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和投入对田间工程改造建设。
4.2加快末级渠系及田间工程建设,提高灌区效益
灌区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骨干工程和末级渠系工程一样重要,不能重此轻彼。经过近十年的投入配套骨干工程的问题基本解决,以后配套安排应从骨干工程向田间工程转变,由加固除险向效益最大限度恢复转变,抓住党中央重视农业的有利时机,以农业水利化为契机,做好规划,多渠道筹资,加快末级渠系以及田间工程的节水改造。
4.3改革水库灌区的机构及人事体制,保障灌区良好运行
改革目前灌区不利的状况和进行灌区改革,机构、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关键,随着灌区配套的不断完善,理顺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落实人员编制及相关费用,精简人员,使灌区有人管,尽心尽力管,管得好,有费用正常维修,才能使灌区发挥应有的作用。充分利用水库的水能,通过管道输水来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的方法,达到节水节能的效果;建立灌区顺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精干的管理队伍,是使大型灌区走上自我维持,良性循环的关键。
结语:在我国,节能减排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积极倡导的一种理念,在水库灌区的建设和发展中也应该坚持这一原则,所以在水库灌区运行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节水和节能改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其运行的质量和运行的效益。从而也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赵洪涛.水库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实例探究[J].节能,2020,39(1):146-147.
[2]吴丰.小型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及效益分析[J].小水电,2020,211(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