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辽宁沈阳 110161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中国戏曲与希腊的悲喜剧和印度的梵剧并列,成为举世公认的三大古老文化。尽管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在时间相比相差无几,但在中国戏曲的形成上迟于希腊和印度戏剧,中国戏曲大约在南宋温州戏文的产生才算正式形成,而真正进入成熟期是元杂剧和南戏的兴起。虽然中国戏曲形成的较晚,但是传承得很好。现在希腊的悲喜剧早已从舞台上消失,印度的梵剧也走向衰落,唯有中国的戏曲还活跃在舞台上,繁花似锦,根深蒂固,充满生机。传统戏曲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瑰宝,需要我们去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发展
一、引言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中国戏曲形成于公元十二世纪,经历了民间的“百戏杂陈”,南戏,元代北杂剧,明清传奇的几个阶段。中国戏曲保留着悠久的历史,从最早粗犷豪放的歌舞、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表演、到主线明确,人物鲜明的元杂剧到曲调婉转的昆曲,再到能征服全世界的京剧,中国戏曲经历了孕育、形成、发展、盛行等各个时期,最后形成了由三百多个剧种组成的中国戏曲百花园,特别是国粹京剧,世界闻名。
二、中国戏曲中的艺术思想性源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戏曲之所以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很强的生命力,就在于生命之美和艺术之美的有机结合,善与美相统一。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艺术的思想性源于人民群众对社会生活的美好向往,只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才能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才能具有号召力。文艺的基本出发点是爱,中国戏曲有许多反映爱的故事,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劝人引善的,大多数都以大团圆为结局。这些戏曲对人有强大的教化作用。思想之美是通过艺术之美体现出来的,中国戏曲具有独特艺术之美,因为它把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结合起来,形成了综合艺术。把舞台上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化作了不固定的时空,小小的舞台可以化作无限大的时空,一个多小时的表演可以演出几十年的故事。这也是世界戏曲文化的共同特征。中国戏曲把造型艺术(服装、道具)和表演艺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融为一体。中国戏曲的另外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服饰、动作、音乐、唱腔都有规范化的形式,程式在戏曲中具有规范性、灵活性和严肃性。总之,京剧的综合性,独具东方艺术之美的写意性和色彩独特的程式性,体现出中国戏曲别具一格的美学地位和艺术价值。
例如京剧《锁麟囊》中善与美的结合方式就非常有特点。京剧《锁麟囊》是程派艺术(四大名家之一的程砚秋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据介绍一九四零年程砚秋先生开始在上海公演,轰动了整个上海,连演数日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八十年过去了,这出戏还在舞台上演出,许多京剧院京剧团都演过这出戏。有一位程式传人说,她一生演《锁麟囊》上千场了。一出古典剧演了八十多年还有如此的生命力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于这部戏把善与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了。《锁麟囊》的剧情大概是:富贵之家的小姐薛湘灵与贫寒之家的女子赵守贞同日出嫁,因天下大雨两坐花轿同在春秋亭避雨。赵守贞看到薛家的富贵联想到自己连嫁妆都没有,触景生情而啼哭。
薛家小姐在得知啼哭真相后,便把装有珠宝玉器的锁麟囊赠予赵家并不留姓名不图回报。六年后一场大水把薛家的万贯家财毁于一旦,薛家小姐也与家人被大水冲散,成为了无家可归之人。而赵守贞嫁到卢员外家成了贵妇人,卢员外与赵守贞发财不忘兼济穷人,设粥棚每天舍粥救济逃难的灾民。赵守贞特别是念念不忘赠给他锁麟囊的大恩人,因不知姓名无法报恩,便把锁麟囊放在朱角楼中。此时无依无靠流落荒郊的薛家小姐在胡婆的带领下去卢家粥棚打粥,卢家的仆人因见薛小姐心肠好,便介绍薛小姐成为了卢家仆人,每天陪卢家少爷玩耍。有一天薛家小姐无意间撞见了自己的锁麟囊,百感交集便哭了起来,赵守贞知道后,详细询问了赠囊真相后,确认薛妈是自己大恩人后便待为座上宾。后在卢家的帮助下薛小姐找到了走失的家人,并与赵守贞结为姐妹。
京剧《锁麟囊》这出戏的善与美体现在这三个方面:一是警示后人,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富贵之家也可能一夜之间穷困潦倒,穷困之家也能发家致富。二是劝人行善,多做善事,助人为乐,行善之人最终会有好的回报。三是施恩不图报,知恩不忘报的道德观。这种人生境界应是中华民族永恒的道德准则。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高尚的品德。上述的心灵之美是通过精湛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悦耳的唱腔和优美的唱调让人百听不厌,回味无穷。特别是反映人物内心活动的精彩表演和赵守贞询问薛妈三让座的表现形式更是别具匠心。从这出戏看出,善与美,表演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推陈出新,才能产生强大的艺术魅力。
三、中国戏曲的善与美的结合形式仍可古为今用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中国戏曲虽然繁华似锦,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现在喜欢接受新潮流文化的中青年人很难对传统戏曲产生兴趣,这些中青年人中只有少数人仍在坚持着对传统戏曲的热爱。过去的人们文化生活单调,听书看戏成为了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宫廷到民间人人都爱听书、看戏。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电影、电视、互联网、微博、抖音、快手等的出现让人们的文化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戏曲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喜欢戏曲的观众锐减。特别是戏曲普遍难懂,让现在的中青年人接受起来很困难,很多中青年人对于传统戏曲,会觉得内容枯燥无味,所以这些中青年人离我们的传统戏曲文化的距离感越来越远,使中青年人更加难以承担起传承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责任,戏曲危机确实存在。
我们要对传统戏曲文化进行守正创新,加强对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播,让更多的人热爱中国传统戏曲。我们只要坚持百花齐放,中国戏曲就依然有生命力,中国古典经典剧目,仍可古为今用教化群众,新编历史剧和现代革命京剧更具有魅力,大量的地方戏曲仍然受到广大农民的喜爱。国家推出“振兴京剧从娃娃抓起”送戏进校园,因为这项活动让不少青少年爱上了戏曲。中央电视台还开设了戏曲频道。推出“宝宝亮相”等戏曲专题栏目。许多少年儿童,展现出热爱戏曲和多才多艺的表演才能,使人们看到戏曲重生,后继有人的可喜局面。特别全媒体时代的今天,我们应该用新的形式让年轻观众能够有路径去理解和喜欢戏曲文化,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上的吸引,相关部门也应出台相应的对策加强对传统戏曲的传播,推动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中国戏曲可以发展变化可以改进但不会消亡。
参考文献:
[1]张媛媛.浅析全媒体语境下中国戏曲的传播[J].视听,2020(07):127-128.
[2]干建青.刍议戏曲的传承与创新[J].戏剧之家,2021(0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