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雨课堂的《遥感图像处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陈媛媛 隋铭明
[导读] 摘要:《遥感图像处理》是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程。
        南京林业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7
        摘要:《遥感图像处理》是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程。本文针对该门课程的特点,结合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探索翻转课堂的教学新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在增强师生之间交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雨课堂;翻转课堂;遥感图像处理
        1引言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及遥感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遥感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1-3]。2007年,Jonathan Bergmann等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美国中小学课堂中[4],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讲授,对教学内容可以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2016年,清华大学推出的一款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赋予了全新的体验[5]。因此,本文针对南京林业大学开设的《遥感图像处理》课程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结合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内和课下的有效结合。
        2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遥感图像处理》是南京林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特色选修课之一,该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实践性强:遥感图像处理中涉及到的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图像分类等内容必须通过软件操作、自主编程等过程完成,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
        创新性强:新型传感器不断升空,数据越来越丰富,数据类型多种多样,因此,遥感图像处理的方法也要及时更新,才能满足遥感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
        难度较大:以往《遥感图像处理》都是针对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这个阶段的学生经过本科四年的培养,对遥感技术和遥感图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南京林业大学针对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该门课程,该阶段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针对课程特点,虽然在以往的课堂中也会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并未明显提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虽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并不高,课堂上无法完成高质量的教学任务。
        (2)没有健全的监管平台,无法了解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情况,教师只能根据教学经验和教学大纲设置教学环节和讲授重点。
        (3)《遥感图像处理》成绩由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结果”占70%)与平时成绩(“过程”占30%)组成,但是平时表现数据难以获取导致平时成绩无法量化。
        针对以上所述的课程特点和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基于雨课堂的翻转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以期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3基于雨课堂的翻转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雨课堂的翻转教学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总结等三个环节。
        3.1课前准备
        作为教师,在课前教学分析阶段,要熟悉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本课程选择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原理与方法》(朱文泉等著)为教材,共分为八个章节,可根据内容分为遥感图像处理的数学基础、处理流程、分析方法等三大块内容。在对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项目组教师协商讨论,搜集相关资料,将授课内容制作成PPT课件和视频资料,并在课前将其上传至雨课堂课件库供学生下载预习。此外,教师每次课前发布教学相关公告和习题,随时监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了解学生预习效果。
        作为学生,可以在课前利用手机微信接收老师发布的公告、预习资料等,对于在预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上网查找相关文献,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学习中认真听老师讲解。


        3.2课堂教学
        (1)针对问题,深入探究
        教师根据雨课堂统计的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针对标记的“不懂”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根据弹幕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及时与学生互动,教学任务完成后发布练习题,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情况和学生课堂参与情况。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组成学习小组,针对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小组讨论、查找资料、合作探究,并及时完成老师发布的课堂习题。以第一章节课程教学为例,学生对目前典型的遥感传感器和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很感兴趣,大家展开积极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拓展了知识面。
        (2)总结提炼,概括升华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后,学生构建了自己的知识网络,教师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补充、纠正及方向引导,确保课程秩序及行进方向的可控性,在课程结束之前针对每部分重点及难点再次进行总结提升,概括升华,达到有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3)结合实例,强化能力
        在学生掌握遥感图像处理中涉及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遥感案例,使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选取不同处理方法,完成图像的处理、精度分析及成果输出,培养学生遥感图像解译、处理和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在总结实验成果的基础上,以小组汇报形式在课堂上展示。每组分配20min时间,10min汇报实验结果,10min提问、质询与讨论。同时,其他小组成员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补充与解释。
        3.3课后总结
        每一次课程结束,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其中一次课程为例,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发布了讨论题“结合课程内容,查阅资料,具体讨论遥感图像处理可以应用在哪些领域”,班级45名学生均积极参与讨论。此外,每一章内容结束,在雨课堂发布一定数量的练习题,针对雨课堂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不足并在以后的课程中进行持续改进。
        课后,学生在完成课后练习题的同时,会收到本次课程的课堂报告,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一个整体把握。此外,还可以随时回放课堂教学课件或直播视频,做到随时随地复习。
        针对学生对雨课堂在教学中的接受度在课程结束也做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43名学生很喜欢借助雨课堂教学工具进行课程学习,2名同学表示还不太适应这种自主学习的模式。
        4结论
        本文从《遥感图像处理》课程的特点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探索教师与学生互动永不下线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重视课前准备,关注课堂学习过程,学习课件和视频可以反复再现,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对实践性和创新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秋燕.教学型地方高校遥感课程教学与科研互动模式探索[J].高教论坛,2008(05):74-76+92.
        [2]王星东.工程教育认证下遥感导论课程的教学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1):196-197.
        [3]刘美玲,吴伶.“遥感地学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J].地理空间信息,2021,19(02):109-112+8.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04):46-51.
        [5]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5):26-32.
        通讯作者:隋铭明(1979——),女,吉林长白山人,讲师.
        基金项目:南京林业大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一流课堂与教学方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