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孙晓威
[导读] 摘要: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人口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城市用水量也随之增加,加重了城市供水压力。
        山东绿苑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人口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城市用水量也随之增加,加重了城市供水压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针对当下用水紧张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方式缓解城市供水压力,这是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引入海绵城市理念的背景,在海绵理念下可以有效地防范气候变化、利用自然水资源,这也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的有力保障。通过展示新城中路景观提升及两侧海绵绿化工程,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园林绿化工程后在施工方面发生的变化,并在海绵城市理念下提出海绵城市构成方案。
        关键词:市政园林设计;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策略
        引言
        围绕海绵城市理念开展城市园林设计,能够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城市环境。基于此,文章从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优势展开论述,详细阐述了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雨水设施景观化设计、智慧海绵设计、水体消纳设计下的城市园林设计环节,实现了对海绵城市理念的深入分析,为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
        1海绵城市与园林绿化之间的联系
        在国家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工程的过程中,城市需要掌握国家发展的主旋律,从环保层面思考建设现代型城市的方法,引入海绵城市理念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可以解决以往城市污染问题。海绵城市结合优质的给排水系统存储自然水,整合城市水资源,借助自然力量完成排水作业,给排水系统在日常收集水资源,增加水资源使用效率,缓解城市用水压力。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需要从城市发展层面分析城市建设,借助自然力量满足城市发展需求,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应用效率是海绵城市具备的突出优势。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保障城市加快现代型都市的建设速度。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引入海绵城市理念,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平衡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保障水循环系统正常运行,依据园林绿化建设目标,根据城市所在地的气候环境、地质水文情况,灵活地选择适宜在当地生长的植物,了解湿地降低积水的工作执行效果,借助绿地可以自动调节水资源的优势,提升城市环境治理水平。
        2市政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策略
        2.1雨水花园设计
        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中,雨水花园这一植物景观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将植物景观划分为低地带、中地带、高地带结构部分来控制雨水积水在园林植物景观中的停留时间,以满足不同耐湿程度植物的水分需求,达到有效利用雨水资源目的的设计理念。人们基于该理念开展城市园林设计,不仅可以构建出结构极具层次性特色的植物景观,还可以优化园林景观的维护工作效果。在雨水花园设计中,雨水会从高地带经过中地带最终流入、存蓄到低地带中,因此,设计者应使用湿生植物、高度耐水湿生植物构建低地带处的植物景观,以有效吸收、利用雨水资源。一般而言,由于在雨水较多的季节,低地带可能会被雨水完全淹没一段时间,因此,设计者通常需要采用耐水天数在28d以上的植物来构建景观,以保证植物景观对水资源的利用效果;而中地带主要起到缓冲雨水径流的作用,保证坡度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设计者保证中地带植物耐水天数在1~7d即可;对于高地带植物,因为高地带不是雨水存蓄区域,所以设计者应选用具备一定抗旱能力的植被造景,以保证雨水花园的整体保持效果。
        2.2智慧海绵管理平台设计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为了更好地发挥海绵城市理念的落实效果,设计者还可以采用智慧管理系统来运行各项海绵城市配套设施,以提高园林景观设施的运维工作效率和效果。在此过程中,设计者需构建出一个智慧海绵管理平台,以调控各项海绵城市配套设施的运作。

在系统设计中,设计者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在灌溉终端、管网运作系统、泵站系统等城市海绵配套设施上安装传感器,实时检测设施的运行情况,同时构建一个中控系统,以对各个设施的运行进行统一的管理。此外,还要建立安全保障系统,并利用该系统不间断地记录、分析各设施的运行参数,一旦发现参数异常,则立即发出警报,以便工作者及时修复设施运行中的故障,保证各项海绵城市设施的稳定运行,为城市园林后期运维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3道路系统设计
        在园林设计中,园林道路设计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所以在园林道路设计中应用到的海绵城市建设原理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进行园林道路设计时,设计人员可以选择使用沥青进行道路建设,由于沥青的渗透性比较强,所以运用过沥青的道路,会有效减少道路表面的雨水径流量,可以收集大量的雨水。
        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需要重视把透水路面设计运用到城市生态园林设计和海绵城市理论中。这种透水路面的设计主要是指把各种无法渗透城市雨水的道路改造成透水路面,形成各种地表雨水径流技术,全面的运用各种战略手段。渗透路面设计主要是通过采用可渗透材料来实现减少径流,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有减少城市雨水内涝问题。目前,除了可渗透混凝土以外,透水沥青、透水塑胶、透水砖等也被广泛用于可渗透路面。
        2.4构建集水型的绿地
        在新城中路景观提升及两侧海绵绿化工程建设环节中,从环保与城市生态治理维度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园林绿化工程引入海绵城市理论,需要发挥理论的职能作用价值,构建雨水系统提升城市抵抗雨水灾害的能力,借助植物以及街道规划等方式,让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拥有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在集水型绿地建设期间,需要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进行,分析城市供水能力,考虑到城市内涝存在的风险,掌握地下水长期过量采集存在的隐患,还需要在方案设计过程中意识到城市水生态系统极为脆弱的实际状况,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分区实施、系统建设、类型全面、重点突出等原则进行项目规划,将利用绿地、建筑与小区、道路与管网、广场、城市地表水系作为实施载体,确保城市水系统拥有储水、用水的功能,考虑到城市生态治理需要,应该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期间,构建独立的排水片区、水系统,以此保障城市开发的雨水系统可以实现雨水控制与利用、水资源保护、地下水恢复、防洪排涝与水环境改善,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治理水平。
        2.5人工湿地设计
        在海绵城市理念的背景下,人工湿地作为典型的雨水消纳设施,能够在汛期存蓄雨水,并在旱季利用渗透作用使用所存蓄的雨水补充地下水,充分践行了海绵城市的雨水存蓄利用理念,因此,将人工湿地方案应用到城市园林设计中,能够有效塑造出园林的“海绵”特质优势,增强城市园林工程的实用性能。在人工湿地的设计中,设计者需要合理设计湿地周围地面的坡度,并结合市政管网设计,使地表水与部分市政管网排水顺利流入湿地区域中,以存蓄水体,同时,在湿地植物的选用中,设计者应选择净水能力较强的植物,并结合一些净水微生物的投放来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优化湿地的水体存蓄质量,确保其能够在旱季有效地补充地下水,落实海绵城市园林建设。
        结束语
        市政园林设计中的海绵城市理念是城市总体建设中的一部分,能够对于水系统在城市中的运行进行改善,同时对于城市总体生态的保护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对于海绵城市建设体系的研究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加大力度进行研究,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不断提升我国现代化园林建设的整体进程。
        参考文献:
        [1]李斐.市政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61.
        [2]梁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园林设计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18):56.
        [3]张钦鑫.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8(18):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