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路径研究 晁磊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   作者:晁磊 陈欣 张伟刚
[导读] 摘要:建筑的给排水设计天然的存在着规模大,复杂性强的特点,其对于用户的生产生活的舒适方便非常重要。
        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77
        摘要:建筑的给排水设计天然的存在着规模大,复杂性强的特点,其对于用户的生产生活的舒适方便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明确把握给排水设计的整体要求,综合分析实际应用中的诸多问题,制度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思路,科学合理的设计给排水系统,保证用户的生产生活需求,以节能给水为基本原则,实现对能源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节水技术;具体应用
        引言
        为了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绿色建筑节水一直是建筑给排水设计的重点发展方向。在保证合理供水的前提下进行开源节流,同时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利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优化给排水系统,选用合理的节水技术,保证各环节功能性的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实现节水目标,在保障人们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环保节能理念应用的重要性
        现如今,伴随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建筑行业未来迈向更高的舞台提供有力的平台和条件,我国建筑行业的规模和数量与日俱增,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常见良好的基础环境,可也提高了自然环境的负担和压力。我国提倡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互相结合、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原则,加强环保节能理念的积极利用,有助于实现环保节能理念和建筑行业发展的互相融合。对于当前社会发展而言,还存有很多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伴随人们环保节能意识的日益提升,应在建筑行业管理工作中加强环保节能理念的积极利用,尤其是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应重视环保意识的提升,有利于资源的节约,最大限度的处理资源浪费的问题。环保节能理念的运用,可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于环境起到了保护作用,还能够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限度的节省建筑成本。在建筑给排水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对各种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并在施工之前进行系统且全面的规划,有助于防止资源的大量浪费。现如今,建筑物还存有很多问题,如给排水系统的机械设备缺少完善性、排水系统与标准不相符等而造成的漏水问题,为用户的正常用水产生直接影响。
        2节能减排视角下建筑给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
        2.1材料和设备引发的管道质量问题
        如果使用了错误的阀门,或者管材和配件的质量不达标,会给管路施工和使用埋下安全隐患,如果情况严重,可能会发生漏水事故。一些建筑所设计的给水系统由于使用了不恰当的管道连接方式,无法保证管道接口的严密性,这提高了管道受到外力发生破损的概率,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以及人们用水的不便。
        2.2供水系统超压出流
        建筑供水系统的超压出流问题很难被人们发现,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无法及时进行上报,导致相关部门忽视该工作,建筑设计中常见供水系统的超压出流问题。
        2.3再生水资源利用率低
        当前,在缺水城市中,我国西北地区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作为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师,只有做到充分考虑和合理应用再生水资源,才能够实现在建筑给排水系统内对雨水和生活用水进行再次利用。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建筑的雨水和生活用水直接从排水管道排出,这无疑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再生水资源的利用率。
        2.4排水管道连接密封性不足
        排水管道连接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管道的密封性,如果管道连接出现问题,那么会直接导致管道的密封性变差,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排水管道发生污水泄漏问题,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在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要提高对管道之间连接设计的重视度。排水系统想要正常运行,也要重视排水管道本身的质量,质量的好坏是排水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好的排水管道能够确保排水系统的使用年限符合标准要求,而且能避免管道质量不达标所导致的污水泄漏问题。当前在进行建筑排水设计时,一般会把排水系统设置在地下,如果管道出现破损,维修的成本比较高、难度也比较大,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因此,管材的选择对于建筑排水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路径
        3.1合理分区与配置减压装置,控制水压,避免超压出流
        “剩余水压”过高造成用水点超压出流,而超出的额定流量并未将其计算到日常流量中,导致部分水资源的浪费,需要安装减压装置,以减少超压情况的出现,避免多余水流的产生,控制浪费问题。首先,合理进行给排水系统分区,优先采用节能的给水系统,低压充分利用市政给水压力,高压减压分区供水,每个分区的供水压力控制在0.45MPa以下。其次,安装合适的减压装置,如减压阀、节流塞等,并保证各装置质量性能与实际要求相符,将水压控制在设计标准范围内。
        3.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节水的目的是控制水资源用量,减少浪费现象。漏损最主要发生在自来水管道,其漏损率一般高于10%,表现为跑、冒、滴、漏,重点发生在给水系统的附件、配件、设备等接口处。减少漏损的技术措施包括:①科学选择管道材料,确保其耐腐蚀性、耐久性符合工程要求。在管道施工中,以管道涂衬、管内衬软管的方式加大防腐保护力度。②选用密闭性能好的优质阀门。③安装高灵敏度的计量水表,要求分级计量水表安装率达到100%。④加强管道基础处理和覆土工程施工监督。⑤加强管道的日常查漏工作。
        3.3合理设置用水计量装置
        按照不同用途、不同管理单元对项目进行水表设置,便于查漏,防止水资源浪费,具体做法为:①按使用用途分别对厨房、卫生间、空调系统、室外景观绿化等用水进行计量。②按付费、管理单元进行用水计量。③所有计量水表均采用IC卡水表、远传水表,进行计量数据智能化管理,以达到查漏监控的目的。④选用高灵敏度计量水表、限制使用年限,以提高水量计量的准确性。
        3.4减少热水供应系统的无效冷水量
        通常在热水供水系统启动时,需要先放出一部分冷水,才能保证热水温度稳定。放出的这部分冷水在未经使用时就已经被浪费,造成资源损耗。为此,有必要在热水系统设计中对这一问题加以考量,科学设计系统启动环节,减少未使用的冷水用水量,增大水资源利用率。其具体措施为:①综合考量建筑性质、热源、热水使用用途等因素,科学选择加热设备,维持热水系统的节能启动。②采用带恒温控制和温度显示功能的冷热水混合龙头,减少调温造成的水量浪费。③合理选择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循环方式,根据节水效果支管循环>立管循环>干管循环>无循环,结合建筑物的具体情况选用循环方式。厨房和卫生间的布置也应尽量减少热水管的长度并做好管道保温。
        3.5提高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
        卫生器具是建筑内部用水单元的末端,卫生器具的节水效率对实现水资源节约有重要意义,加大节水型设施设备的研究和推广利用,可有效提升节水效率。在卫生器具及配水器的设备选购中,应做到综合考量,特别要注意绿色环保、经济性等因素,实现节水器具的节水目标。不同场所对卫生器具的要求:①注重节能效果,减少水资源浪费。②考虑设备部件的经济性,减少资源和资金损失。③依据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进行科学选择,提高用水效率。
        3.6建筑给排水施工中采用真空节水技术
        在住宅建筑给排水的建设过程之中,利用真空节水技术,其中的工作原理就是在输水管道之中采用真空设计,这样内部的空气就会产生一定的压强,在水资源传输时就会降低一定的能源损耗。在居民用水的过程之中,例如放水以及冲刷厕所时,相应的水流都由真空管道内部的空气压强来助力,这样也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的利用。有一些相应的建筑企业已经开始采取管道之中的真空节水技术,通过相应的调查以及研究表明利用真空节水技术正常情况下,居民在用水的过程之中可以节约40% 的水资源,节水效果十分显著。但是如果想要采取真空节水技术,往往需要对整体的给排水管道进行系统的升级,不仅对管道的原料有一定的要求,而且还需要设置相关的设备,保证整个给排水系统内部的真空环境。另外采取真空节水技术,由于管道内部存在一定的压强,所以这也使得一般管道不会产生堵塞或者是杂质的淤积,提升了管道整体的使用寿命。
        结束语
        给排水系统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在设计给排水系统时,需要深入学习与节水节能有关的政策、规范,以确保设计满足规范以及使用要求,使建筑行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另外,还要加大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使水资源能够循环再利用等。同时,用户在进行房屋装修时要选择具有节水节能功能的家用卫生器具,以达到在建筑中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兴.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设计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8):72.
        [2]马鹤.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能减排设计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5):159-161.
        [3]孙芳.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分析[J].南方农机,2019,50(5):2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