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莉军 谢慧娇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2
摘要:课程思政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从实践总结到理念提出,再到实践与理论共同探索发展,并最终得到确认和全面推行的过程。为此,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强化高校基层党建发展与教师队伍体制机制创新中肩负立德树人的重任,牢固树立高校党建发展主旨,不断凝聚高校内涵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党建工作落地生根。
关键词:党建;课程思政;教师
1新时代“党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
1.1以德立身,做有理想信念的教师
以德立身是教育工作者之根,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创新课程思政紧跟时代步伐,发挥党员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心有所信,方能远行”,坚定理性信念常补精神之“钙”,着力打造课程思政课程体系,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让青春正当时的教师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做有理想信念之人,实现自我价值。新时代的教师要始终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发扬“聚是一团火,散做满天星”的团队精神,让师爱传播校园内外,让“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传递到祖国每个一角落。
1.2以德立学,做有扎实学识的教师
扎实学识是赢得学生信任促进学生成长的保障,就学生而言,教师的博学多才是精神食粮,可以起到思想引领的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标准,可以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改变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前进的思维和育人内在动力不足外在压力大的意识,提高教师德育教学能力,着力提炼课程思政元素。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立德树人”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教育方针,以“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为依托,开展“四会”教练员评比、“一专多能”主题课堂、“思政”大练兵等活动,扎实推进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依据《教师职业十项行为准则》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范要求,加强学习,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做好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1.3以德育德,做有道德情操的教师
一是课程思政要树立以德育德的教育理念,聚焦思想道德建设这个目标,把教师道德素养融入到学生道德教育引导、推动道德实践养成的各方面,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担当社会责任。二是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教师道德情操的极端重要性,从严从细从实持续抓好课程思政建设,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与培养教师的育德能力的有机统一,健全课程思政相关体制,完善教师队伍评价机制,全面梳理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客观看待成绩与经验,准确把握师德师风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营造严守道德、恪守职德利于学生立身修德的浓厚氛围。三是抓住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典范,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的张贵梅心系贫困山区教育事业,虽身患绝症饱受病痛折磨,却始终坚守三尺讲台,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坚守为人做事的底线,用自己的高尚品格为学生树立榜样。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2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途径
2.1改善环境是保证
2.1.1加强组织领导和支持保障。
学校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要根据自身建设计划,统筹各类资源,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专业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1.2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把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其岗位聘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的重要内容。在教材奖、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成果奖等各类表彰奖励工作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和奖励力度。
2.1.3完善育人效果评价机制。
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认同并践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可能要5年、10年甚至更长期才能显现出来,仅凭短期的一些表象的东西是很难进行评价的。建议在传统育人效果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延长评价周期,在到允许的前提下,对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家庭状况等进行追踪调研,以全面、综合地评价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并根据调研结果及时调整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建立“设计、实施、评价、反馈、修订”的联动机制。
2.2积极探索方案,加强实践积累。
课程思政当前还处于一个较新的领域,专业课教师要从所带课程、所处课堂出发,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开展课程思政研究课题、推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促进课程思政方案实施、推广课程思政经验做法,以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
2.3提升能力是基础
2.3.1增强教学内容的融合。
“课程+思政”的基本策略一般有两种院一是“植入”,即在非思政课程中加入思政内容。二是“内生”,即利用课程原有的专业内容进行思政转化,这种方式保持原课程结构不变,在适当位置增加中国材料、讲述中国故事。无论植入还是内生,均要做到教材融合、课堂融会、作业融通、社群融达,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完美融合。
2.3.2加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教育资源的渠道更多、信息更广,因此教师作为学生高效高质量学习的促进者,应该更了解学生、让学生有兴趣学、并能让学生学明白,而混合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注意力回到课堂与课程中,因此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一方面混合式教学为课程思政提供了载体,让教师能够有时间、有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另一方面课程思政使得育人效果更全面、学生学习更主动,有助于提高混合式教学的成效。
3结语
教师是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库”、“信息库”和“智慧库”,为学生强根基固本元提供了丰富的沃土与养分。“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也是各类学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学科体系改革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卢黎歌,吴凯丽.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的三重逻辑[J].思想教育研究,2020(05):74-78.
[2]张雷声,顾钰民,佘双好,王树荫.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J].理论与改革,2020(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