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星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体院路2号成都体育学院 610000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式摔跤更是一种具有民族形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但随着时代潮流的不断进步,传统的艺术文化也逐渐被取代或者丢失。中国式摔跤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体坛上并不被大众所关注,许多动作的变化也逐渐形成单一现象。
基于此,本研究以中国式摔跤诸多基本动作中的其中一个为研究对象,以老一代中国式摔跤人及从事相关工作者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口述记录等研究方法,运用音频,笔录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对受访者进行较全面的口述资料记录,力求对该动作有一定详细完备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式摔跤;发展;技战术;
On the use of Chinese wrestling-sprain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extensive, profound and has a long history. Chinese wrestling is a traditional sport with ethnic forms 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arriers of Chinese culture. Bu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he times, traditional art culture has gradually been replaced or lost. Chinese wrestling,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 is not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public in sports, and many changes in movements have gradually become a single phenomenon.
Based on this, this study takes one of the many basic movements of Chinese wrestl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aking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Chinese wrestlers and related workers as the subject, using literature, oral record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interview with modern technology such as audio and transcripts. Describe the data record and try to have a certain detailed and complete analysis of the action.
Keywords: Chinese wrestling; development; skills and tactics;
1、前言
1.1研究背景
1.1.1中国式摔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式摔跤作为一项传统竞技项目,其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集技巧、健身、表演于一身,“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等格言是中国式摔跤的典型写照,而“以技服人”、“点到为止”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外在运动形式不但能强健参与者的体魄,还能使其得到心理的满足,从而使其产生文化认同,起到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传统体育的积极作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中国式摔跤动作:崴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1.收集和阅读与中国式摔跤相关联的论文和书籍
2.通过中国知网(WWW.cnki.net.cn)的“中国全文数据库”(2014——2018),以“中国式摔跤”为关键字进行全文检索
2.2.2专家访谈法:笔者走访针对中国式摔跤深入研究的学者专家
3、中国式摔跤——崴的运用
3.1基本动作解释
崴,为中国式摔跤的一个重要基本动作。其动作表现为双脚平行,双腿微微弯曲,先向下扎头,后借用腰的劲力向其中一方转体并将上肢摆动。动作重点在于借用腰劲带动胳膊,敌手向腰后方发力,活手则向自己前脚的外侧前方直线发力。
3.2动作力点解释
双脚平行目的是保持平衡,双腿微微弯曲则是把重心放在脚底,使平衡效果更为显著;向下扎头力点转移至腰上,有利于使用惯性将转体动作做到极致,以便于带动上肢摆动幅度增加,将动作做得更加规范。
3.3动作常见把位的使用
中国式摔跤把位繁多,主要由所使用跤衣的空档所决定。其中常用把位有:1、小袖偏门(敌手抓跤衣袖口则活手抓跤衣同侧对襟)2、直门(敌手抓跤衣袖口,活手抓跤衣不同侧对襟)3、大领(敌手抓跤衣袖口,活手抓跤衣后颈领口)4、中腰带(敌手抓跤衣袖口,活手抓跤衣腹部腰带打结处)
3.4崴的运用
摔跤对抗性比赛,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许多史料和文学名著都有有关擂台争跤场面的描述,围观者皆是“人山人海,群情激愤”。特别是中国跤在双人较力对抗中,使用撕、夺、抽、拉、圆、耘、挣、拧等技法,一人使另一人腾空翻倒在地,进攻者潇洒地重心不失,稳如泰山......(该段落取自《中国跤术》第2教程中国式摔跤的作用)
中国式摔跤是一项集技巧、力量、表演于一身的传统竞技项目,而崴这个动作将“四两拨千斤”的概念发挥极致。该动作主要可运用于当对手力气比自己强大,双方皆使用蛮劲相互做推抵动作时,出其不意变换发力方向,借由对手的劲力顺势将对手甩向地面或打乱重心。该动作也可运用于边界技术中,当自己临近边界时,对手有意将自己推出界外,此时可使用崴,借由对手的劲力顺势将对手甩出界外获得分数。
4、中国式摔跤——崴的变化
崴,和基本功里其他的小动作一样,在赛场上大多起到连接动作的作用,由于是左架左摔,右架右摔,因此使用范围较为局限,而连接动作的崴通常使用的是变向崴,通俗意义上来说就是双方选手皆为同一跤架,在实战过程中使用普通的崴效果并不明显,变向崴则是将后腿转变为前腿,重心转移,从而达到连接动作甚至于将对方摔倒获得分数的效果。
变向崴的把位主要在于小袖偏门、直门以及大领。发力特点与普通的崴没有什么差别,同样是借助腰的发力带动身体和上肢将人摔倒。其连贯动作有:一变向崴接插打接外搂(小袖偏门技术)、一踢一变向崴接脑切(大领技术)、一变向崴接续腿别子(小袖直门技术)、一变向崴接拦门踢(小袖直门技术)、一变向崴接捡扣(小袖直门技术)、一变向崴接耙踢(小袖直门技术)、正崴反倒扛(小袖直门技术)、正崴反抱臂摔(小袖直门技术)等等。
变向崴是反架技术,在实战中常用在双方成一左一右站架的情况。惯用技术为踢、搓等一系列能使对方失去重心的面对面单一小动作,将对方重心拉歪后皆可使用直门崴、反挂门崴、牵手崴、插臂崴、拍背崴,又或者在踢后对方重心低于腰带以下,可接擒拉崴。
崴的技术千变万化,可根据场上对手的变化而改变各种进攻方式。如,在面对对手站架姿势偏低(整体站位偏低,重心放在脚下),可在出其不意时使用崴接跪腿、崴接左右插打、崴接续腿别子及上述提到在踢的基础上使用变向崴,使对手重心放低接擒拉。当对手站架较高时,便可用崴接摞臂摔、崴接锁臂摔等动作。
5、结语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式摔跤作为传统武艺,在当今体育市场中所占地位并不是很重要,关键就在于没有人过多去深入了解剖析这项传统运动。因此要想使得中国传统武术延续下去,不仅要靠老一辈专业人士的言传身教,而且要靠年轻一辈细致的钻研,并将两者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国传统武术在历史的长河里继续绵延,且跟进时代发展的新局面,合理利用现代化科技,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走文化创新之新道路。
参考文献
【1】崔龙 中国式摔跤在山西传承与发展的口述史研究 [D].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1~9.
【2】王跃、袁文惠、胡玉玺.《中国跤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20~32
【3】吴洪 中国式摔跤把位与技术运用成效研究 [D].成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8:1~4.
【4】白陶 中国式摔跤新竞赛规则对技术运用的影响研究 [D].天津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20:8~18
【5】刘永乐 文化本位视角下中国式摔跤运动的传承与发展 [J].武术研究,2019,6:1~6
【6】朱建亮,叶伟,李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摔跤发展历程的研究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年(09):141-150
【7】朱建亮;叶伟.中国式摔跤推广策略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05):47-50
【8】侯永仲.中国式摔跤在高校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04):12~30
【9】赵敬源.中国式摔跤文化溯源与传承研究.河南大学.2015年(07):6~12
【10】朱康娇.中国式摔跤与武术散打摔法技术的对比研究.天津体育学院.2018年(0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