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走”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5期   作者:李星 赵丽
[导读] 为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的“本质安全”和“源头管理”
        李星 赵丽
        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为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的“本质安全”和“源头管理”,通过探索、实践并不断优化、完善,形成1套便于员工理解掌握和实际运用、利于系统化管理和不断循环提升、适应地铁运营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需要的双重预防机制。结果表明通过机制的有效运用,有效促进广大员工风险防范意识的提升,强化各层级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的担当,对夯实地铁安全生产基础,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和预防为主,具有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风险;隐患;管理机制
        1机制的建立与运用
        1.1安全风险管理
        1.1.1安全风险辨识
        运营公司自双重预防制度建立之初,依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相关定义,即: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安全风险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风险的区域不同,相同的风险因素亦可能由不同的风险源所产生。
        影响安全运营的风险因素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条件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国务院办公厅《意见》和交通运输部《办法》颁布后,运营公司按照设施监测养护、设备运行维修、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运行环境5大业务板块对公司安全风险进行划分归类;从“人物环管”4个维度制定对应管控措施。通过归类方式和管控维度的确定,解决风险分类繁杂、管控维度散乱的现象。标准化和由繁入简的设定,加深了员工对风险、隐患的理解和运用,双重预防机制逐渐从墙上、纸上走到了员工的思想上、作业上。
        1.1.2安全风险评估与定级
        为便于风险辨识工作能够在公司范围得到广泛理解、掌握和实际运用,运营公司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主要采用风险矩阵法,按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严重程度(C)2个指标进行风险等级研判。辨识阶段,事件分析、经验判断、头脑风暴等方法被灵活运用,确保各类危害因素能被尽量充分辨识,相关管控措施的制定能够尽量齐全、有效;风险定级、管控措施审核阶段,运营公司采取专业审核、经验指导、综合研判等方式,对所辨识风险和拟定管控措施进行分类复核,最终经公司专业技术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审议后予以定级,纳入分级管控。
        1.1.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运营安全风险管控实行“专业负责、属地管理、分级管控”的原则。依据风险等级的不同,明确各风险点的管控层级,落实具体的管控单位、责任人员和管控措施。
        1.1.4安全风险的告知与警示
        在风险辨识工作完成,形成各车站及场段通用、专有风险数据库后,为做好风险的告知和警示工作,运营公司会组织各专业制定风险管控清单、各场所风险明白卡、各岗位作业流程风险包抓表等,便于员工学习和掌握。同时还会通过制作安全生产风险区域分布四色图,具体场所重点防控风险源展板等方式,将本场所易发、常发、危害较大的主要风险进行公示。
        1.2隐患排查治理
        1.2.1隐患排查治理全周期管理
        运营公司将隐患排查的范围主要定位于生产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为有效提升隐患排查整治效率,实现安全隐患的分级治理,运营公司在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为重大事故隐患和一般事故隐患的基础上,又将一般事故隐患划分为一般A、B、C、D级事故隐患,实行多级参与,分级治理。一般而言,专业要求较低、整改难度较小、整改周期较短、危害性较弱的隐患可列为一般B类及以下隐患;而需要多专业共同参与,整改难度较大、整改周期较长、整改条件复杂、可能造成的危害较强的隐患将列为一般A类或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对于发现的各类隐患,由排查人员及时记录、提交,排查组织或管理部门收集形成隐患台账,对具体隐患进行指派和督办,直至隐患消除闭环。隐患台账将反映某一隐患从发现、定级、治理到闭环的全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隐患描述、排查时间、排查地点、评估等级、排查人员及主要治理措施、治理期限、责任人、治理结果等,无法立即消除的隐患应备注需采取和已采取的临时措施。对于列入挂牌督办及其他有必要单独建档的隐患,还需对隐患治理方案、专家评审报告、验收意见等隐患治理过程中产生的重要资料进行留存,实行“一患一档”管理。
        1.2.2隐患排查治理能力的提升
        隐患排查治理是生产运营安全的第2道屏障。为确保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全员广泛参与与专业排查相结合、常态化开展与专项开展缺一不可。运营公司在这方面十分重视员工隐患排查能力的培训与提升,通过不断改进隐患排查方式方法,制作岗位隐患排查手册等方式,将一线员工隐患排查工作融入日常检修和巡视工作。同时在公司层面定期推送双重预防月报,建立隐患问题库并在公司内部挂牌督办整改,促进相关排查治理工作有效开展。通过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微信、钉钉等功能的开发应用,提升员工开展风险、隐患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标准;此外,还会积极利用专业骨干专项检查、行业专家评估评价、专业机构检验检测等机会,开展专业性较强、举一反三的专项排查,提升排查、辨识工作的质量。
        2机制的改进与提升
        双重预防机制在整体和局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发挥,离不开设备可靠度、隐患整改消缺率、人员岗位技能水平、环境变化等各类大数据的有效运用。在运用大量基础数据进行安全生产形势的综合研判过程中,利用信息化管控解决纸质档案管理可能引起的管理工作形式化和静态化,保障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尤为重要。同时,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必须根据不同阶段特点开展精细化管理,强化可操作性。运营公司目前已在逐步升级双重预防信息化管理功能,将安全风险清单和事故隐患清单电子化,通过链接各类关键数据,绘制安全风险电子清单图,关联设备故障信息,接入外部气象、地震等信息等数据,积极发挥信息系统主动研判和智能化预警功能,促进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数据对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发展趋势的动态研判。充分融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运服务管理系统、故障上报维修系统、钉钉“安全随时报”等板块,提升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信息化的准确性、客观性,让双重预防机制更好地服务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结语
        1)建立、完善通用安全风险数据库大纲,推进细化各类专有风险数据库的建立、完善,实现风险辨识内容全覆盖。2)针对所辨识风险逐一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管控措施清单并予以告知和实施。3)依托所制定的管控措施清单,建立适用的安全检查标准和隐患排查手册,实施治理。4)开发、运用安全信息化系统,实现风险、隐患的信息化、数据化管理,从而整体提升安全生产预、防、控、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赫.地铁运营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08):167-169.
        [2]黄江华,李西峰.地铁运行引起邻近隧道振动实测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08):90-92.
        [3]郝鑫,师湘凯,牛琼.太原地铁直流框架保护应急处置[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Z1):43-45.
        [4]陈思.基于地铁车站安全运营的层级管理科学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02):41-42+94.
        [5]王晓景.地铁车站票务运作的策略[J].时代汽车,2021(03):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