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肖敏
[导读] 对于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深入,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视预设与生成问题。而课程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更加注重生成性课堂的构建,能够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彰显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小学 肖敏 563500

摘要:对于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深入,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重视预设与生成问题。而课程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更加注重生成性课堂的构建,能够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彰显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预设;生成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变成了平等开放,以生为主的课堂。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的过程,是教师积极创新地开设课堂学习情景,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个人体验和思考融入课堂,弘扬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应该进行清晰的定位,这才能够焕发出课堂的生命。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小学教育质量也在不断上升,虽然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教师上课模式较为单一死板,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在数学的学习中,小学生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容易出现走神问题,教师较为死板的教育方式又无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这就导致数学教学质量不佳的情况发生,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重视教学成绩而不重视教学过程的突出问题,致使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低了全班整体数学学习水平。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有效教学策略
        2.1精心预设,课堂留白
        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数学教师就要做好留白,给予学生十分钟的时间用于思考,鼓励学生去自主猜想长方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并进行验证,交流展示。主要目的在于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并且运用所学的周长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一名学生说:“用直尺分别测量四条边,把这四条边的长度相加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另一名学生说:“用尺子测量出长方形的长边与宽边长度,用长×2+宽×2的和就是其周长”;此时,课堂上又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名学生说道:“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将其相加再×2就是周长。”这三种方法都可以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但第三名学生提出的方法更加简便,而这就是教师在课前预设的内容。于是教师就可以顺着这位学生的思路为学生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计算出长方形周长的公式,并且根据课堂生成的结果,鼓励学生推导出正方形周长的公示,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的理解与记忆,促使教师高效率地完成教学工作。


由此可见,只有教师精心做好教学预设,才能顺利完成生成,实现学生的数学能力与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2.2在探究活动中挖掘生成的知识本质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人类心灵深处都有被需要的渴望,实际上就是期望自己能够成为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而这种特征在孩童时期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点”时,教师通常会选择一组数据让学生进行活动探究。活动采用分组法,并给每个小组派发数字卡片,让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摆数,探究摆出的哪些数能被3整除。在生成中,教师发现有的小组摆出了好几个数,并找到了能被3整除的数;有的小组摆出了数却找不到答案。教师适机调控:“这些能够将3整除的数都有什么特点呢?请你们小组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结合各组挑选出来的数字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分析,最终发现这些能被3整除的数都和各个数位相加的和有关,即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学生借助探究活动进行思维的碰撞探寻到数学的本质,大大激发了学习的成就感。
        2.3以生为本
        由于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学会以生为本,不仅要尊重学生的生成,还要努力地为学生去营造一个生成的氛围。如果每一次学生有了创作的思维,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数学教师给他的是一些消极的话语和不能满足的信息,那么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就会降低,他的积极思维也会逐渐地被磨灭,这样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具有消极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学生有了火花迸发出来,教师不要把这些微弱的光芒熄灭,而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若学生的火花在课堂上没有办法进行解决,那教师一定要留到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研究和探讨,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要简单地布置学生在课下进行研究,然后不了了之。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心理方面不成熟的影响,基本不可能会进一步地研究。这样,可能一次有价值的生成就消失了。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下,只要是学生提出来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都会重视,而且会和学生一起沟通,一起想办法去创造条件,进行展开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就会爆发出来,这样就能够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起到不错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预设合适的导学案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调控生成的策略则应通过知识的重组、引导、启发来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探究活动,从而实现动态生成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肖荣辉.小学数学课堂巧预设下的妙生成[J].新课程导学,2020(13):23.
[2]李玉平.小学数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合理把握思考[J].名师在线,2020(08):29-30.
[3]许镝.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相互转化的探讨[J].散文百家,2018(12):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