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洪溢
[导读]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从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能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自觉性,对于劳动产生基本的认知和技能锻炼,为后续进一步的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基本的铺垫作用。

陕西省安康市高新区新河小学 洪溢   725018

摘要: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从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能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自觉性,对于劳动产生基本的认知和技能锻炼,为后续进一步的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基本的铺垫作用。
关键词:劳动实践;小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人们对小学教育的要求不断提升。当前,小学教育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逐渐加大了对小学生素质培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而小学劳动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教育的先进性,与传统教学方式下单纯的理念教育教学有所不同。劳动实践活动以不同的实践活动为主题,为学生营造一
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与探究,进而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教师要遵循劳动实践活动原则,采取创新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目前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较单一
        在具体的劳动教育活动中,常见的形式通常都是学生模仿教师,主动参与到打扫卫生的简单劳动中,对于劳动深层次的含义没有接触机会,实际上,可以开展校外实践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与消防员、交警、环卫工人、农民等不同岗位的人接触,深度理解劳动含义,才能起到劳动教育真正的意义。
        (二)劳动实践和劳动体验缺失、不珍惜劳动成果
        小学生劳动实践和劳动体验严重缺失,绝大多数小学没有劳动实践基地或者劳动研学基地,学生实际全过程的亲自参与劳动存在短板,家务劳动家长们大包大揽,服务或者志愿劳动合适的机会太少,对种植、养殖等日常生产劳动的参与基本是空白,这就造成小学生劳动实践和体验太少,对劳动缺乏感情,无法感知劳动的价值、体会劳动的快乐、享受收获劳动成果时的喜悦。书本上获得的劳动理论知识远远大于亲自动手和亲身体验获得的实践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和体验,对于劳动的艰辛、劳动成果收获的不易缺乏最直观的感知,从而不能牢固树立尊重劳动者、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的思想观念,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背的朗朗上口,但在实际生活当中不珍惜粮食、埋怨家里饭菜不好吃、爱吃的狼吞虎咽不爱吃的随手丢弃、对别人劳动成果缺乏尊重现象不是个案。
        二、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部分小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在父母与长辈精心呵护的环境中成长,劳动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甚至有学生认为劳动实践是一件十分枯燥乏味的事情,对劳动实践活动兴趣不高。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劳动实践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实践活动的趣味,进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实践活动。



        例如,不论是在班级中还是在学生的家中都会有一些绿色植物,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绿植种植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生长过程;教师还可以在植树节带领学生种植树木,让学生精心培育自己种植的绿色植物,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绿植的作用与价值。参加过种植活动后,学生会对植物有深刻的认知,能主动为植物浇水、施肥,教师与家长都能看到学生对劳动态度的变化。利用劳动实践活动基地,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种植方法、生长特点和收获的乐趣。
        (二)开拓创造性思维
        开拓创造性思维可以从方方面面来体现,可以基于课堂,也可以基于日常生活。如教师在劳技、科学课中,教学生一些种植或饲养小动物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抛出一些问题,如“怎么实现自动浇水”“怎么确保在放学后小动物们有水喝”,学生围绕这些问题,结合劳动实践课展开自主探究,寻求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结合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出一个具体的步骤让学生自主探索实现,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开拓,创造性提升的同时,动手能力也有了一定加强。
        (三)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
        部分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同龄人的陪伴,加之父母的过度保护,有的学生不知如何与陌生人交流与接触。因此,需要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让学生在面对陌生环境时,自信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劳动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与他人接触的平台,进而锻炼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爱心义卖活动,让学生将自己不用的玩具、书本拿出来义卖。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给物品定价,并与有购买意向的顾客沟通互动,最终将义卖所得善款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这样的劳动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与组织能力。
        (四)独立生活能力
        对于当下的小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家庭寄予厚望,很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形成了错误的思想观念,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此从不让学生做家务,只要求学生读书,导致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而这个坏习惯又不仅仅在劳动教育中体现,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也会有所体现,有的学生会在成长过程中逐步认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正确的,因此不做作业等着抄别人的,不主动劳动等着别人帮忙,长此以往,丧失了基本的责任感和独立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劳动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及综合能力,为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许萍萍.如何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J].家长,2020(12):138+140.
[2]田艳.浅谈劳动教育的发展实践与创新[J].天津教育,2019(31):14-15.
[3]李梦裙.在劳动实践中促进学生自主能力形成[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