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陈晓娟
[导读] 实用主义教育是西方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提倡教育以儿童为中心、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二、三十年代的师生关系影响很大,这一思想批判传统的师道尊严,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关系 应该是教学相长,营造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 香山中学    陈晓娟  526600

        (一) 教育学基础
        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
        实用主义教育是西方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提倡教育以儿童为中心、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二、三十年代的师生关系影响很大,这一思想批判传统的师道尊严,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关系 应该是教学相长,营造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
        教育家杜威先生是实用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之一,杜威先生将生活看作是一个自我更新前进的过程,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过程。杜威提倡的实用主义教育观点如下:
        (1)批判传统教育理论忽略儿童天性特点和社会生活不停地变革之需要。这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教育要随着社会适应学生和社会的不断变化而改变的观点,笔者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知识固然重要,可是旧时期的很多知识或思想应用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意义并不大,不能带来社会的进步,我们只能说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
        (2)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接受教育是为了未来的生活,人们在生活中的每一处都会接受教育,教育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匹配,学校也是社会中的一部分,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3)强调儿童中心,批判教育的重心在教师和教材上。现代课堂教育正在转变方向,重心已经慢慢从教师和教材上转移到学生身上,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慢慢地焕发出学生的声音,教师对学生不再是只有权威性和压制性。
        (4)“做中学”,即教育要在以儿童具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儿童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实践、探究,重视儿童的经验和兴趣,在让儿童自己去思考、动手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做事情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5)杜威认为教育的整个流程是师生一起参与、合作的过程。师生平等这在现代课堂中的体现比较明显,他提倡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当中,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平等的师生关系。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这句话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思想概括就是“生活即教育”,生活为教育提供了素材,同时教育也是为生活服务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只要人类生存就必然要进行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同时教育也离不开生活。根据“生活即教育”思想,亦即人类的整个生存过程都是一个进行受教育的过程,笔者认为可以称之为终身教育。
        “社会即学校”教育思想,如果说学校是社会,这显然是一个不全面的说法,因为社会的范围要比学校的范围大得多。


但是如果说社会即学校,这样的说法是符合实际的,人类的生活构成了整个社会,学生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只是狭义的教育,社会学校是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必须处于其中的,所以陶行知认为社会就是学校。但是他要求人们在社会这个大学校中所接受的教育不仅仅是真正学校里的教育,他认为社会的每一件事都是学习的机会,社会的每一个地方都是学习的场所。
        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理论的教育方式单一、无趣、不灵活,针对这种现象他提出生活化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教学做合一”,意思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要相互统一。传统教育中学生学习完教材中知识,只会死记硬背,不能将其自如地应用到生活中,这样的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是没有意义的,它也必将被改变,被淘汰。
        (二)心理学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思想最初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建构主义思想与学习相结合起始于西方国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有维果斯基、布鲁纳和皮亚杰等。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随着儿童的成长,其认知发展要经历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阶段,他认为每个人的认知发展都要经历这四个阶段,并且这四个阶段是连续发展依次进行的、顺序不可改变,可以清晰的看出这就是一个儿童的心智成长的过程,每个人从小到大所经历的事物都不一样,所以在学校的教学中,教师结合实际生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对于知识的解释是: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应,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笔者认为对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可以用哲学中一个观点去解释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个时代的知识仅限于当时的环境背景,只能对当时的问题去进行解释说明,仅仅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旧知识一定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人类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加深而不断重组改变的。并且一个结论不是在所有的问题中都适用的、不是万能的,它需要在新的问题中对旧结论重新加工,在整个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独立性。
        建构主义学习观:每个个体存在于社会中,虽然社会大背景相同,但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事物是各有不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于社会之中的,这样就会产生每个个体对知识的认识有所不同。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接受的教育、习惯、思考问题的方式都不一样,在获取知识的时候建构在其自身内部的方式和结论就不一样。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知识体系的,在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之上去进行新的知识构建和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整合,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的选择性很大,学生的这种内部知识的建构是他人无法代替的。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与传统教育相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么对于教师的要求是教师不再是旧时课堂的教师,教师在课堂上不再向学生灌输僵硬的知识,不能再以麻木的方式进行教学。显然,建构主义对当今教师的要求也很高,笔者在此用一句古语概括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学生在今天学习到的内容也许明天可能就会不再适用,所以教师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即便日后离开校园没有了老师的帮助也会自如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杜威.经验与教育.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年版.
2陶行知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