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 孙臣 315800
摘要: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起源于殷商时期的龟骨册装,历经简帛时代的卷轴式和纸本时代的方册式,出现了卷轴装、旋风装(龙鳞装)、经折装、蝴蝶装和包背装等多种形态,最终定型为我们最熟悉的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线装。这种规范随着中国书籍一起走向世界,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汉字文化圈的形成做出了卓越贡献。
关键词:古籍 装帧形式 演变
自人类文明产生至今,书籍作为大众媒介的传播工具,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类从最早的刻骨、刻竹记事,到现代印刷技术和书籍装帧,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书籍装帧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由简单到复杂,从初期单纯的书籍加工发展为当今的艺术创作。
一、古籍装帧萌芽期
1.甲骨文
河南“殷墟”出土了大量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就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载体材质,上面所刻就是距今约三千多年的“甲骨文”。以乌龟壳为载体的称“甲”,一般以腹甲为主;以牛羊肩胛骨为载体的则称“骨”,也有极少数用动物肋骨作材料。这些材料刻写文字后,联排扎缀成册,即为中国书籍萌芽期的装订形式——龟骨册装。
龟骨册装示意图
2.竹简木牍
简牍是中国早期的书籍形制,产生于西周,盛行于秦汉。竹简又称简策,即把削制成的狭长竹片置火烘烤后再以革绳编连成册。牍比简宽厚,竹制称竹牍,木制称木牍,竹简和木渎均用毛笔墨书。古人为保护正文少受磨损,简牍一般卷起存放,从左向右卷成一束,篇名、书名就露在外面,类似于今天的封面。简牍的装帧形式成为今天的名词术语,如“一册书”的表达法流传至今。
竹简
3.帛书
以丝织品为材质的帛书流行于西汉,其质轻,易折叠,书写方便,尺寸长短可根据文字的多少,裁成一段,卷成一束。帛书作为书写材料,与简牍同期使用。帛贵,使用便利,多为上层社会用品;简牍笨重但便宜,多为中下层百姓使用。
马王堆帛书
二、古籍装帧的成熟期
东汉时期,纸的发明改变了中国古代书籍的材质。纸张流行以后,最开始继续延续简帛的卷轴式,之后出现了经折装,中国古书装帧形式开始向方册式演变。正式的方册形态始于蝴蝶装,经过包背装,终于线装。
1.卷轴装
以木棒(或其他材质)为轴心,将帛或纸左端粘在轴上,围绕轴心从左到右卷起来,再将右端用竹木等细条固定。细条中间配一条带子,带子末端系上签子,将书捆好。卷轴装始于汉代,隋唐纸书盛行时应用于纸书。存世的敦煌遗书,绝大多数都是卷轴装。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字画装裱仍沿用卷轴装。
卷轴装的经书
2.经折装
由于卷轴装阅卷十分不便,即使只想看中后部也要从头打开,看完后还要再卷起。经折装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造而成,将“卷”改为“折叠”,大大方便了阅读,且更便于取放。
经折装书,顾名思义与佛经有着密切的关系,佛教徒们为了念经是检查的方便,首先对卷轴庄书进行了改进,把原来作卷轴装的纸一张一张地粘接成长条形状,用手写上文字,按照一定的行书(也有学者认为便于控制每页的字数,采用先折后写的形式),用类似古代帛书的叠放方式,一反一正,均匀折叠起来,再在纸的前后分布粘接硬纸板或木板,作为保护图书的封面和封底,再在封面上粘上写有经名的签条,就制作完成。
经折装示意图
3.旋风装
旋风装是卷轴向方册过渡时期出现的一种装帧形式,即把写好的纸页,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相错粘贴在整张纸上,因状似龙鳞,又称龙鳞装。由于历史原因,其制作技术已失传,实物仅存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刊谬补缺切韵》一件。
《刊谬补缺切韵》
4.蝴蝶装
蝴蝶装是宋元时期主要书籍装帧形式。雕版印刷产生后,书籍印刷出来以单页状态存在。蝴蝶装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以中缝为准,文字一面在内、无字一面在外,再将折好的单页叠齐,用浆糊粘连,用纸包裹做封面。翻阅时每个单页形似蝴蝶展翅,故名蝴蝶装。
蝴蝶装虽有方便之处,但也很不完善。因文字面朝内,每翻阅两页文字后必有两页空白。同时书脊用浆糊粘连,容易脱落,造成书页散乱。
蝴蝶装示意图
包背装
从装帧形式上看包背装与蝴蝶装恰好相反,将印好的单页以版心为准向外对折,文字一面在外、无字一面在内,书页叠起后在对折处的相反一边打孔,用纸捻穿孔装订,以一张纸包裹做封面。
包背装是针对蝴蝶装书籍不便阅读、容易散开的弱点而创造出的一种装帧形式,出现于南宋,盛行于元代及明中期以前。
包背装和蝴蝶装两者外观相同,都是用一张书皮包裹整本书的前后封面和书脊。两者区别在于包背装单页向外而非向内对折,版心(对折处)在书脊(封面包裹处)对面而非书脊处。包背装相对于蝴蝶装的优点有二:一是用纸捻装订,书页不易散乱;二是免去翻阅大量无字空白页。
三、古籍装帧的定型期
线装书是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态的最后一种形式,它克服了包背装书的缺点,达到使用和审美和谐统一的境界,线装书所以称为线装书,是因为需要打孔穿线,一般的书是四眼订法,中间两孔距离较近,用双股线,较大的书也有六眼订和八眼订的,线装书的制作过程一般为:折页、压实、齐栏、打眼、穿捻、捆结、装书皮、订线、贴书签,讲究的书有凌娟包角,用以保护订口上下的书角。
线装相对于包背装的优点主要有二:一是除了纸捻之外,再用线装订,使装订更加牢固,不易散乱。二是不用浆糊,书更容易拆解、修复和重装。因此,线装有装订牢固、拆解重装方便两个相反相成的优点,最终奠定了其中国古籍装帧形式演变终点的重要地位。线装内页部分与包背装一致,区别在于封面用两张纸分置前后,露出书脊部分,再穿线将内页和封面一起装订。
线装不但式样美观、方便阅读,而且装订牢固、不易损坏。从一定意义上讲“线装书”已成为中国古籍的代名词。
四、结语
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式历经龟骨册装、竹简木渎、帛书、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演变,这既与书籍的制作材料、生产技术的发展变化有关,又与古人书籍保护的理念不断强化紧密相关。古籍装帧从产生、发展到不断完善,是古人不断探索如何装帧才能延长书籍寿命的过程,在实践中推动中国古籍装帧逐步发展到审美和实用具有高度统一的特质,彰显了古人爱书护书的孜孜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