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王逸凡 063200
导言:毕业生就业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创业是解决就业结构矛盾、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广泛推广,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大学生就业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大学生就业现状,针对这一现状,在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的概念
在分析大学生就业的概念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就业的含义。从语言学角度看,“就业”一词由“就”和“业”两个汉字组成。“就”有“从事”的意思,“业”有“职业”的意思。因为“就业”的含义也是不言自明的,可以表述为“从事某种职业”。当然,这只是一个表面的意义,但其本质是非常复杂的。就业能力、就业愿望和劳动报酬是个体实现就业的基本要素。此外,有必要知道,这三个因素之间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和目的关系。大学生就业作为就业概念的延伸,必须具备三个就业要素:劳动能力、劳动欲望和劳动报酬。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特征分析
与其他就业相比,大学生就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大学生就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就业观念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据悉,大学生就业的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先前的“等,靠,要“主要在: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大学生就业标准,就业道路,为了缓解就业困难的现状,他们选择继续他们的研究和进一步的研究,并暂时放下工作。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和就业领域都在不断扩大。其次,与过去相比,用人单位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素质以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品德。第三,大学生就业不平衡严重。大学生就业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学科、就业领域、学术背景和高校等方面。从就业领域来看,不同地区对大学生的需求是不同的。四是大学生就业渠道更加广泛。大学生就业渠道的普遍性主要意味着大学生就业渠道的多样性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意义及措施
一方面,就业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这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这一理念出发,将有助于教育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精神需求,进而提高大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合力,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甚至优秀的有用武之地的人才。在实践中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对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不是很完善,相当多的毕业生缺乏创业意识淡薄。由于缺乏创业教育氛围,中国现在有了创业意识,走上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很少。在严峻的就业形势的情况下,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创业也需要有相应的资金、项目、人力资源等,比传统的就业更加困难,所以创业环境的原因之一是阻碍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根据当前社会形势下,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立人才储备和培训机制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毕业生毕业院校,缺乏实践经验,他们也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来开发他们的价值,训练他们,形成梯队。企业要了解高校的培养模式,不要盲目提高用人的学历要求。高等教育的硕士、博士学位人才主要面向研究型和少数高层次管理人才,不适合某些企业岗位。用人单位应该降低“门槛”,为毕业生提供学习新技能和掌握新知识的机会。加强高校合作,引进高素质人才。通过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合作,学校可以培养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形成良性的相互促进的双赢循环。
当前,必须把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作为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做好市场调查和人才需求预测分析。二是进一步明确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三是积极探索人才形势模式多元化的新机制。学校不仅是培养大学生理论知识的讲堂,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训基地。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当代高校应立足实际,引进最新的知识成果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他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然而,他们也面临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业。如今,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如何从这些问题出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市场就业制度的形成和竞争制度的引入,确立优先录用高素质人才的政策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的双重视角出发,必须实施大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真正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尧.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特点、现状与措施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222.
[2]陈永民,耿会贤.高校毕业生创业现状及促进措施研究——以河北省省会高校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20(01):150-154.
[3]张晓璐.浅析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解决措施[J].戏剧之家,2016(02):198.
[4]仝梦.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6):411.
作者简介:王逸凡,男,汉族,河北衡水人,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