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韦兰娟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韦兰娟
[导读] 在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仅会接触到各类数学知识概念,同时还需要各类型的数学题作为巩固,并以此来为学生奠定学习的基础。但是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由于理解能力或是文字转换能力发展还未成熟,在解答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失误。对于这种状况,教师应当重视起来,在平时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去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实验小学    韦兰娟

摘要:在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他们不仅会接触到各类数学知识概念,同时还需要各类型的数学题作为巩固,并以此来为学生奠定学习的基础。但是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由于理解能力或是文字转换能力发展还未成熟,在解答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失误。对于这种状况,教师应当重视起来,在平时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去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实际训练中获得更为有效的成果,当他们的审题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并进化到良好审题习惯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也会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小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处于入门阶段,数学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为学生今后的理科学习打基础,会对学生产生长久深远的影响,而在数学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审题解题是日常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环,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从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以及平时学习的状态和做题时的习惯这几个方面来看,小学生审题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他们做题时正确率的高低。由此可以看出,审题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好数学非常重要,因此,提高小学生的审题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1.引导学生准确掌握题意
        在实际审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不少的术语或是字词,而想要了解题意,他们就必须了解这些术语的意思。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术语或是字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掌握题意的走向,倘若无法进行有效理解,学生就无法把握好其中的数量关系,对此教师就应当有效提炼其中的陌生字词,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内涵,加强他们的审题能力。例如:在这样的一道题中“小鹿和小刺猬一共获得了140颗苹果,如果小鹿再给小刺猬20颗苹果,他们两个的苹果就一样多,那么小鹿与小刺猬原来各有多少颗苹果?”在分析这道题中,不少学生会下意识的提取出小鹿比小刺猬多出20颗苹果,并在列举方程式的过程中直接列出X-20=Y。而实际上,则应该是X-20=Y+20。对于这种问题,教师一方面可以先让学生去尝试解答,再将上述两个方程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分析,究竟哪个才是对的。学生在最开始会觉得第一个方程式对的,但是他们在仔细阅读题目后,也会发现出自己的错误,再经过之后的对比之后,他们也能够掌握其中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其中容易引发他们误区的语句取出,并让学生再次进行阅读,去进行体会,这样也可以进一步确保他们审题能力的进步。
        2.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方法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学生进行审题的过程中,也是他们推断解题方法的重要过程,而一旦在审题中出现错误,也会让他们的解题方法出现误差。所以在平时的数学练习课堂上,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对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向上述提到的例题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去结合思维导图来列举题目中所出现的数据。


例如:共有140颗苹果、小鹿比小刺猬多出40颗苹果等。在数据列举出之后,教师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从小鹿与小刺猬共同获得的数量角度出发,如140/2-20=50,50+20+20=90。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多出的40颗苹果的角度出发,如X为小刺猬,X+X+40=140,X=50。这个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是审题中不同的思维方向,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
        3.引导学生开展语言训练
        大部分数学题目都是有着隐含条件,特别是高年级中较为常见,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提升其思维能力。高年级的题目相对复杂,应用题也越来越多,学生感到解题有些吃力[1],教学效率不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琢磨字词的内涵,才能审对题,找到切入点,得到正确的答案。学生面对复杂的应用题,避开误导的内容,找到真正的信息,改善了以往无从下手的情况,进行层层解答,提升了解题的正确率。语言训练中,学生审题的速度逐渐加快,轻松根据已知条件去计算,思维能力随之提升。例如:应用题里假设饭店与健身房之间的距离是600米,刘先生从健身房出发去吃饭,刚走了发现手表忘带了,便原路返回,请问还有多少米才能到饭店?这时,学生审题发现其中的无效信息是“原路返回”,注意到需要计算的剩下的路程,找到了正确的思路,提升了解题准确率。
        4.引导学生把握重点
        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学上,教师在用语言讲述相关概念时,学生容易出现理解的偏差,不能更好地掌握其内涵,运用起来略显吃力,授课效率下降。学生在进行数学练习时,找不到题目中的重点,不能获得最有效的信息,解题思路开始混乱,最终得出了错误的答案。教师需引导学生在审题时做好标记,运用自身喜爱的符号或线条等勾画在有意义的词语上,做到一目了然。学生对关键内容进行了标记,在解题时受到提醒,从而围绕这些重点去想,较易理清思路,找到切入点,得到正确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标记情况,传授一些小技巧,通过不同的形状、线条等来区分题目中的要点。例如:三角形、椭圆形等圈画字数少的,波浪线、横线等划在关键句子下面,使这些内容变得醒目,才不易出现理解偏差。学生在标记过程中,避开了题目中的误导信息,头脑保持清醒,顺着正确的思路,根据已知条件去找到正确答案,提升了解题的能力[2]。
        结论:
        简而言之,如果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就必须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出发,精心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同时在练习中也要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让学生也关注自己在审题环节的欠缺和不足,并加以改正,从而有效地引导他们提升审题能力。
参考文献:
[1]俞幼飞.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审题技巧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12):65.
[2]梁荷.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