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文化译作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黄琴
[导读]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通过文化译作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优秀文化走出国门,凸显大国风范恰逢其时。且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态势,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探讨“互联网+”时代下文化译作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金融学院  黄琴 

摘要: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通过文化译作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优秀文化走出国门,凸显大国风范恰逢其时。且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态势,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探讨“互联网+”时代下文化译作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文化译作;思想政治教育
        一、文化译作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高校大学生对新形态文化传播的兴趣
        从古至今,中国的传统文化经由口头传播到文字编写,而五千年以来,文化传播主要是由汉字来传承。要让文化以一种新形态的方式呈现且能走出国门,让世界领略我国优秀文化的魅力,无疑就是用外语将其翻译出来。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翻译研究开始突破传统的美学或语言学模式而发展为一种文化上的反思,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文化研究也开始进入了国际性研究阶段。将文化译作引进高校,不仅能以一种新形态激发大学生通过译作对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碰撞的思考,还是大学生走出校门接触国际发展的新路径。
        (二)有利于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回首展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有七十二年的光辉历史,广大青年要牢记知识兴邦,文化兴国,通过中西文化译作的探讨,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从而紧跟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三)有利于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最近一个月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成为我国的热门话题。对于美方在致开场白是严重超时,并对中国内外政策无理攻击指责,挑起争端以及发言时强行留住记者,发完言就立即要求记者立场,不给中方发言机会的种种不尊重中国的表现,中方正面回击:“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美国得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而此次对话也令我们关注到翻译女神张京,长达十六分钟的速翻也是临危不乱,将中方的想法和态度精准地传达到美方。由此可以看出,翻译在国际交流方面的重要性,进而体现了译作对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二、“互联网+”时代下文化译作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下文化译作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1.丰富了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互联网+”时代下,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易获得性是其最大的特点。文化译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在互联网平台共享,使每位想了解以及学习文化译作的高校大学生都可以享受最优质、最全面的文化译作思政教育资源,不论是学习内容,还是文化译作的分析,教学资源都十分丰富、应有尽有。图书、期刊、文献以及报纸等纸质阅读资料现在基本上也都已实现了网上同步出版,不再需要到图书馆苦苦搜集资料。除此之外,“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资源不仅局限于国内范围,还包揽了世界范围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极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2.拓宽了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场所
        “互联网+”时代使学习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不再局限于校内的课堂之上,极大地拓宽了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场所。此外,依托互联网平台,还可以实现教学的网络化。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强国 APP 、喜马拉雅、China Daily等应用程序的辅助进一步感知文化译作下思想教育的魅力并从中受益。通过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扩展教育阵地,使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空间和时间限制,可以直接依托互联网随时随地的对大学生开展教育。
        3.增加了教学模式和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刻板局限。传统的课题教学模式一般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听讲的形式开展。而被动灌输新知识,学习效果相对不是特别好,虽说此种教育模式我国已使用多年且有一定的成效,但学生的参与性相比于“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生的翻转课堂模式还是较低的。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效率问题以及对个体突发问题的处理。


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的知识只讲一遍,对于学习能力尚可的同学来说或许可以接受整堂课知识,但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老师的讲课速度跟不上也没有办法,而在”互联网+”时代,课堂可以采取录播的形式,学生在课后也可以重复播放视屏来进行学习,甚至可以放慢速听老师讲解重点知识;以及网络课堂的教学模式或者针对个体的课件播放,都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而对课堂的网络化管理,也是未来的改革方向之一。
        (二)“互联网+”时代下文化译作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教育资源的释放对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形成了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下,国内教育资源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教育资源都不断地涌入互联网平台,导致了教育资源总体在互联网平台巨大释放。这种教育资源总体的释放,将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呈现在高校大学生面前,使得时代热门课题教育资源吸引一大批大学生,从而降低了其他教育资源的吸引力,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可能成为其中之一。例如从业资格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BEC中级考试等实用类考试课程的教育资源吸引的学生数量逐年递增。因此,人们也应该注意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可能面临吸引力降低的问题。
        2.网状的“集市式”交流方式对传统教育方式形成了挑战
        在新时代“互联网+”环境下,可以通过两微一端、视屏播放软件、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对文化译作进行网状的点赞、转发、分享以及评论,好友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到文化译作的最新动态,并可实时进行互动交流,大大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完成多维度的“集市式”沟通形式。而网状的“集市式”沟通形式,具有一定的不可控因素,这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互联网+”时代快速便捷的传播方式对传统教育方式形成了挑战
        在“互联网+”时代,要想真正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确找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思维需求是必要的,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式,将时代元素融入进去,在传播方式上转型、突破和创新。新时代的大学生普遍已经拥有互联网思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在最大程度上依靠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设备,潜移默化地融入文化译作元素,尽可能地让传统文化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使学生们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以及两种语言的碰撞来感受传统文化不一样的魅力,并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研讨文化译作,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三、“互联网+”时代下文化译作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构建多元文化译作教育的新媒体平台
        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对不同网络平台的不同需求,创建具有针对性的传播平台,不断开辟高校大学生在文化译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新渠道。比如,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院系设置,比如外语系具有较高的翻译素养,可让其创建有关传统文化翻译作品的主题微博、主题公众号等,来加大学生对此方面的兴趣。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借助网络媒体高强度互动性这一特点,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参与力度。
        (二)开展丰富的文化译作相关主题活动
        高校积极鼓励学生对古诗词译文进行再创作,以朗诵、歌唱、广播剧、情景剧等形式呈现出来; 定期举行每月诗、辞活动或以李白、杜甫等诗人的专题活动,开展类似金融英语的知识竞赛,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可以鼓励学生创作一些以文化译作知识的闯关小程序或小游戏,让大学生在通过轻松愉悦的方式进行文化译作的学习。 
        (三)建立健全文化译作思想教育相关课程体系
        高校通过相对系统性的文化译作课程,有效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再了解与新认知,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感。高校教师根据教育内容与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拓展古诗词文化内容,并通过生动多变的教学手段,比如穿插相关历史故事,阅读翻译大家翻译的文化经典书目,或围绕文化译作话题,组织课堂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接受教育、受到熏陶。
参考文献:
[1]杨洁箎: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环球网。2021-03-19
[2]两个辛丑年的对比刷屏背后:底气在这!.中纪委
[3]王晓雪.“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
[4]曾文雄.译的文化参与:认知语境的互文顺应视角
[5]赵爱琴.“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的路径探索[J].喀什大学学报,2020,41( 1) : 92-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