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刘小妮
[导读] 汉语言博大精深,是世界语种最复杂、最难懂的语言,当前中国教育城乡差异大,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小学生在各种后置资源条件下学习语文产生了很多“学困生”。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文化瑰宝汉语的传承者,本文通过多年来对各地农村小学的走访和调研,尤其是一些经济滞后的偏远地区的小学,归纳出了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学困生”转化的解决策略,为中国的小学语文老师提供教学参考,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福田镇连陂小学 刘小妮   337006

摘要:汉语言博大精深,是世界语种最复杂、最难懂的语言,当前中国教育城乡差异大,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小学生在各种后置资源条件下学习语文产生了很多“学困生”。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文化瑰宝汉语的传承者,本文通过多年来对各地农村小学的走访和调研,尤其是一些经济滞后的偏远地区的小学,归纳出了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学困生”转化的解决策略,为中国的小学语文老师提供教学参考,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学困生;语文;农村;教育
        引言:
        “学困生”是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学习上有很大困难的学生,我国的教育资源在城乡分布差异很大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致使广大的农村小学成为“学困生”的重灾区,但小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都没有成型,个体的可塑性很强,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引,很容易从“学困生”转换过来。反之,不采取措施,任由其发展,“学困生”不但会掉入冰窟期,而且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其他问题,诸如心理、道德等问题。
        一、成为“学困生”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学困生”学习基础差,在启蒙时,由于某个字或某个拼音知识的缺失,而没有及时把功课补上,几年来下,日积月累,成绩一落千丈;加之智力因素不突出,很多“学困生”存在记忆力偏弱,一篇课文或一个段落几天苦读都背不下来;对待学习态度差,上课不认真、课后不努力,家庭作业不完成;学习方法有问题,一些“学困生”课前不预习,课时不认真、课后不练习,到了考试的时候临时抱佛脚[1]。
        (二)老师原因
        老师在教学模式上单一,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时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一言堂的现象很严重,农村学生由于先天条件不足,存在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低、记忆力不好等情况,教师往往没能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更未能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来指定合适的个人培养方案,其次还存在教学经验不足,对待“学困生”耐心不足,对待“学困生”关心不足等问题。
        (三)学校原因
        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学生们的天职是学习,学校重视学生们的学习是无可厚非的事,但过多的注重考试成绩,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论英雄,忽视其他的存在,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的成长,很容易引起“学困生”心里上的自卑和逆反;学校在解决“贫困生”转化问题上注意力不够,没能集中学校的资源来转化“学困生”和督促老师提供“学困生”转化策略。
        (四)家庭原因
        很多“学困生”在家都是留守儿童,回到家中缺乏父母的督促学习,即使少部分父母在家陪伴,但由于农村家庭学习风气不浓,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家长文化水平有限等现实情况,很难对自己的子女做科学的辅导。



        二、“学困生”的解决策略
        (一)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困生的兴趣,让其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美好,保持语文学习的动力;感受文字的美好,需要把语文和实践结合起来,把那枯燥的拼音记忆、汉字默写、课文背诵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呈现出来,达到育教于乐的目的。此外,在“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上,采用行为鼓励的方法进行诱导,对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采取口头表扬、物质奖励等方式来激励其再接再厉,对学生态度不好的学生采取耐心劝导、讲道理等方式劝导其改正过来,同时,培养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二)搭建师生友谊,畅通沟通渠道
        老师在很多“学困生”心中是最威严的对象,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这很不利于“学困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老师应和学困生们构建好师友关系,上课时作为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下课后成为学生们的朋友,放下架子,走入“学困生”人群中了解学生们的基础情况,询问上课知识点的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以及对自己上课模式的习惯程度等,在不断的交流中调整自己上课的步伐和讲课的风格以适应学生们对新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
        (三)夯实基础知识,提出发展要求
        “学困生”基础功底不扎实,掌握到的往往是三三两两的碎片化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基本的定义以及词语解释这些基础性的知识教起,这样学困生通过教学可以获得最大的收获,在基础夯实的前提下,循序渐进的提高教学目标,增大教学难度,从而让学困生转化为非困生,但这也要结合实际,长期以往,对班里的优秀生来说是一种不公平,因而既要降低教学难度,又要兼顾优秀学生的发展。
        (四)丰富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方法
        “学困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一部分是因为自生原因,最主要的是教学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大多沿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题海式的战术,很少采用新形式:如小组讨论、自主查文献研究学习以及结合现代信息化的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等[2]。老师要帮助学困生建立对语文学习情感,可以通过读、听、写的方式来实现。比如,品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时,就让学生反复读“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手边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走出去啊”,通过对今典句子的反复品读,融入到文中的意境中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好。
        (五)搭建学校家庭之桥梁,指导“学困生”学习
        学校应该成立家访专门小组,不定期的去学困生家里访问,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并指导家长在家里如何督促孩子学习和辅导孩子作业;在校内,学校应该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成立心理工作室,对学困生从心里上进行疏导,让其不自卑,对学习有信心,加强教师培养,聘请校外专家,对学校老师进行学困生转化方面的培训。
        三、结束语
        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了城乡学生个体的差异。在中国,大部分的学困生留在农村,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学困生转化的任务很重,习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在这个背景下农村教育必须要改革和创新,其中研究和摸索转化农村学困生已成为一项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王晓琴.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173.
[2]马会芳.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