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马国明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6月下   作者:马国明
[导读] 如今我国教育改革逐渐深入,我国各级学校也逐步提高了对德育课程的重视程度。素质教育不是简单的教会学生琴棋书画,而是以育人为前提,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方向来教育学生,所以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是第一位的。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乐城镇初级中学  马国明   526126

摘要:如今我国教育改革逐渐深入,我国各级学校也逐步提高了对德育课程的重视程度。素质教育不是简单的教会学生琴棋书画,而是以育人为前提,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方向来教育学生,所以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是第一位的。因此,能够引领学生德育发展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越来越重要。为此,本文就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展开分析。
关键词: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在全国中小学校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后,教育部统一将初中《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更改为《道德与法治》。随着这一课程改革的进行,各地涌现出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系列教学思考,也出现了较多成功的教改案例,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教学成果。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如何运用新技术开展线上线下合力教学,成为了教学焦点问题。有人说,疫情就是一本《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我们必须要把握住一切契机,改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开展情感教育,提升学习体验
        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讲究一定的教学方法,这既是对教学活动的创新,也是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有许多教学内容都是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可以用实践活动的方式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提升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教师要通过教学情景的设定来促进学生得到不俗的情感体验,提升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解有关爱国的知识时,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来到军队退休干部休养所等场所,请退休的老革命同志讲一讲战争年代的故事,讲一讲当时时代环境的艰辛,借助这些感人的事迹,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初中生在听到这些故事之后, 就可以感受到革命先辈在战争年代的不易,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 又比如教师在讲“家乡”的知识点时,便可以带领学生来到一处自然风景优美的场地,有山有水。 教师要对学生说道:“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家乡是非常美丽的,不仅有高楼大厦,也有着绿水青山,所以大家以后都要为现代城市建设做贡献,保护家乡的自然环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核心素养。
        2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技术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遵循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教学开发、设计、开展、评价等各个环节做到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最终指向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了塑造更好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而设立,学生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合格的社会适应能力、完善的人格品质、优秀的社会风险精神等等。当前思政课被边缘化的情况已经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一些地方没有把思政课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上看待。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关系到我国的未来,思政课就是这样一门课程。所以新技术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地融入,不能为了噱头、为了时尚、为了简单吸引眼球而融入,必须为课程目标服务。



        3创建合作小组,增加互动机会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建立学习小组。 通过划分小组,学生之间就可以主动交流知识点,能使他们充分发挥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将学生划分为每组 4-6人,建立学习互助小组,并且进行小组人员合理分工,选出一名担任小组的组长。 然后教师便可以对学生发起探究性任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解《自由平等的真谛》这课时,如果按照常规的口述理论和记录笔记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学生的法治认同感,因为学生很少接触到我国的法律信息,不明白我国奉行的法治、法律政策的作用。 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宪法做为切入点,准备一些关于宪法规定的幻灯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四个词语为导向。 根据教材中给出的问题,“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 ”让各小组之间进行激烈地探讨和思考,最后教师要结合学生们的回答作出总结,并为他们布置实践作业,使其借助信息技术查阅一下我国对网络言论方面的法律。
        4.展开探究性学习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需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教学中所涉及的理论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寻找合适的探究点,设置符合学生思维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教师在设置相关问题时要注意: 首先问题设置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心理成熟程度, 避免学生过早地接触一些不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知识或理论。 其次教师设置问题是供教学探讨, 所以问题要避免倾向性严重的表述, 以免学生思维单一化。 最后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如设置的问题超越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那么在表述问题时教师需要对问题情境加以描述,以便学生理解。
        5智能优化的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倡导过程性评价而非终结性评价,《道德与法治》课程不能过分看重知识性考核而忽视了学生思想变化的过程。新技术就可以很好地平衡结果性评价及过程性评价的结合。一些留给学生思考的问题完全可以在新技术平台上进行延伸,例如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讲道德》中如何尊重自我这一问题,就可以在线上平台开启讨论区,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开放式讨论,教师可以在观察中对学生的思想变化过程予以评价和引导。新技术支撑下的智能平台不仅可以反应学生的活跃指数、活跃次数,还可以反应学生对知识的关注程度以及课外学习动态,这种评价更为综合,优于课堂上的单一维度评价以及考定结果的终结性评价。
        6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断运用和开发新技术是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而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教育效果,所以一定不能喧宾夺主,要用新技术辅助好教学,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更好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1]程黎清.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析[J].名师在线,2021(02):28-29.
[2]顾文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分析[J].教育界,2021(02):35-36.
[3]姚良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02):172-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