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东方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王文 215128
摘要:近年来在中国画艺术的分析、研究过程中,不仅将儒释道的相关学术理论有机整合在一起,也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原理。本文就研究中国画艺术理论,通过自然科学的形式进行中国画艺术家在感性认知方面的艺术理论,通过自然科学原理的角度将中国画艺术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的眼光下,增强大众对于中国画艺术的理解度、接受度,便于进行良好的学习和传承,从理性的角度感受中国画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理论;技法;自然科学原理
目前在中国画艺术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其中存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从自然科学原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能够起到艺术的理性诠释作用,在艺术创作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因此,在中国画艺术、技法的自然科学原理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应重视理论的探究,从自然科学的理论层面不断简化相关的中国画艺术理论和内容,为其后续的良好保护、传承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中国画艺术理论与技法困境
对于中国画艺术来讲,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技法层面,主要遵守着传统的儒学思想,有着将佛家哲学、道家逻辑之间互相融合的良好理念,但是,古老学术在具备朴素性特点的同时,也存有深奥性、抽象性的理论,所以从中国画的理论方面而言,基本上都是感性认知的理论,同时也是经验方面的总结,因此导致中国画艺术被人们认为很难理解、学习和接受,不能良好的传承,甚至会在这些原因的影响下,使得中国画艺术在国际绘画艺术的领域中不能良好的与西方艺术语言之间沟通,这也是制约中国画向着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甚至有一些中国画的艺术只是带有国粹的名号,在传承发展期间墨守成规,出现自娱自乐的现象。一些学者、艺术家在研究相关理论和技法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积极度,甚至感到创新、发展的前景不良,形成了一定的困境。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画艺术还处于理论、技法的停滞不前状态,没有充分认识到艺术理论方面认知的重要性。如若不能采用合理的方式诠释中国画理论和技法使得人们通俗易懂的了解到艺术魅力,将会对中国画艺术的未来发展造成威胁。根据上述分析,目前中国画艺术理论、技艺的发展难度很高,创新进步的效果不良,无法被国际艺术领域所接受。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非是中国画艺术品位存在问题,而是理论、技法停留在之前的感性认知层面,缺乏一定的认知与诠释,导致人们无法对艺术的理论与技法形成正确了解,甚至有片面性的认知,因此,在未来的中国画艺术发展过程中,应重视理论的诠释、技法的研究。
二、中国画艺术理论及技法的自然科学原理分析
(一)中国画艺术理论与技法的研究问题
从自然科学原理的层面分析中国画艺术理论,可以发现在《论中国画》的内容中就已经从书法的层面进行用笔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关于“骨法用笔”的这个原理,认为在相关的力学原理角度进行研究,“气韵生动”理论的评价标准之内,涉及到有着一定深意的理性内容,也就是自然科学力学原理。从理性认知的层面研究绘画艺术理论,可以将其简单的理解成为某些绘画艺术理论中所涉及到的自然规律,能够将自然科学原理体现出来,通过物理的理论进行内容的诠释。与目前的自然科学相比,古代人们的儒学理论、道学理论、释学理论等,都是人们在感知层面总结出来的经验,因此可以将中国画艺术理论、技法的感性认知理解成为具备一定感性认知的儒释道理论融合。但是从实际情况而言,除了其中的古代学术理论之外,还涉及到自然科学原理的理论内容,具有理性认知的特点,只不过很多艺术家都忽略了此类部分,没有重点在理性的层面进行中国画艺术理论与技法的研究,无法从自然科学原理的角度进行分析[1]。
(二)自然科学原理的分析措施
从古代书画家在中国画艺术理论、技法研究的情况可以发现,除了在感性认知方面的经验总结,也包含了很多自然科学原理,如:所涉及到的“横如行云流水”的理论与技法的内容,虽然是从感性的认知层面进行表面形式的描述,感性类比自然现象、规律,并没有意识到“行云流水”具有物理特点,没有真正的表明类比的形式,但是,在自然科学原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就能够大大的提升理论与技法的研究效果,通过研究“行云流水”的自然科学原理,为理论的研究、技法的应用等提供帮助。此外,部分理论研究中是从感性的层面进行自然理解、艺术类比之间互相的融合,在艺术观察之后总结相应的经验,但是,对于初期学习理论和技法的人来讲,其中的感性认知、所总结的经验会显得非常模糊,很难深入性的理解,甚至无法更好地学习其中的技法,这对中国画艺术的传承、创新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要从理性的层面进行研究,运用自然科学原理,提升初学者的理解程度,减轻学习的难度[2]。
1.“云”的自然科学原理
云属于不均匀质地的尘埃物质聚集所组合而成,是很多云朵所构成,尤其是在高低起伏的山巅中云雾有着一定的运动,会受到山体崎岖不平的阻力影响,此类云朵运动期间也有着旋转的特点,相互出现摩擦力,然后加快或是减小旋转的速度。在云朵旋转速度减小但是运动速度加快的情况下,会不断的散开,呈现出稀疏的状态,在散开的时候也是使得周围的云朵被撞击。但是相反的情况下,如果摩擦使得旋转速度增加,但是运动速度减小,就会呈现出云朵密度提升的现象,非常的阴暗,运动速度很慢的云朵,又会对周围的云朵产生阻碍,出现碰撞的现象,在碰撞之后速度又再次加快。综上,从自然科学原理的角度而言,流动的云朵的运动具有波动性特点,并非匀速前进,因此,在用笔方面,摩擦力并非只局限在笔和纸张相互的均匀摩擦,要根据心中的云朵运动情况、受到空气的阻力、相互的阻力等进行绘画,在描绘出阻力的情况下,使得运笔有着一定的动态性,通过相应的技法够了出云朵具有内在动力的线条,提升生动性[3]。
2.“流水之势”的自然科学原理
对于流水之势而言,利用自然科学原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如果水的密度很大,动力就很高,呈现出气势恢宏的状态,河里面的水会因为河床有不平坦的现象、河岸有崎岖的现象,不均匀的流动,甚至会分割成为不相同的水流性质,尤其是在河床凸起部分、礁石部分的阻力影响之下,一些水流会有回旋性的动力,之后就会出现水流湍急的现象,回旋反动力也会出现,之后会有更多的流动积蓄能量。在这样的物理特点分析的过程中,就可以表明中国画的技法应用期间应准确研究流水物理运动规律,然后按照研究内容、理解的内容等将流水气势准确的描绘与表达出来[4]。
3.“飞动”的自然科学原理
中国画的艺术理论中,“飞动”通常是用来进行鸟类飞行的描绘,利用自然科学原理的研究方式进行分析,鸟类在飞行期间,需要先进行下蹲,拍打翅膀之后利用空气的阻力形成向上飞起来的动力,之后需要重新进行翅膀的抬起,一次又一次地拍打,而且向上抬起翅膀的时候也会受到向下空气的阻力影响,导致向上方向的动力减少,只有飞鸟巧妙的进行翅膀外形下放、上抬的动作,良好地进行翅膀拍打循环,才能确保向上部分、向下部分的合力比鸟类的体重低,更好的飞起、飞行。从这个自然科学原理的研究中可以了解到,鸟类在飞行的过程中会很吃力,克服重力的影响也属于间歇性,使其在飞行期间会呈现出上下波动的状态,因此,在应用中国画技法的过程中,需要按照鸟类飞行的自然科学原理进行描绘,灵活用笔将鸟类飞行的自然摩擦力阻碍速度的形式描绘出来,增强绘画的生动性,使得所绘画出来的鸟类带有神韵[5]。
三、中国画艺术理论与技法的自然科学原理分析的作用
(一)创作作用分析
无论是西方绘画艺术还是我国的中国画艺术,其中的元素都起源于生活、自然,但是又高于生活、自然,多数中国画艺术的理论研究、技法研究所形成的感悟和总结,都源自于对自然规律的类比分析,上述内容研究了在中国画艺术理论、技法方面应用自然科学原理的措施,提出了用笔的建议,强调按照自然科学原理中各种绘画对象的自然规律、运动规律等绘画,能够为中国画的创作提供一定帮助。例如:在中国画创作的过程中有“气韵生动”的技法,通过自然科学原理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其中的“气韵”就是自然力量矛盾性所描绘出来的动态性韵律美感,“生动”就是在了解自然环境中生命现象韵律的同时进行绘画,但是此类生命韵律需要有着一定的用笔技能,掌握灵动性描绘物象的技法与技巧,这也是创作方面提出的要求,就是在应用中国画技法之前,需要接受专业化的训练,掌握扎实的用笔功底。目前部分研究者已经提出了,目前很多中国画艺术者都忽略了技巧、方法,无法进行情操与情感的传达,甚至在用笔方面没有灵魂、没有思想,无法确保“气韵生动”技法的感染力[6]。而在使用自然科学原理进行研究之后,中国画艺术家按照这些原理、内容风进行“气韵生动”的绘画,就可以将感性、理性的认知相互整合,在掌握物理原理的同时描绘大自然的美感。尤其是在绘画花草树木等大自然植物的过程中,掌握自然科学原理,从物理学的角度绘画,就能够利用不同的用笔方式,将波动性韵律感表达出来,体现出用笔的生命力,甚至能够增强整篇构图中具有不断变化、灵活规律性的韵律感。而且从自然科学原理的角度进行研究,发现波动韵律感的绘画技法,就是利用重力使得笔杆呈现出向下的态势,同时也具有向上的特点,想要从重力束缚中挣扎出来,绘画出具有生命力的律动感,这样通过自然科学原理进行研究、分析的情况下,绘画创作期间就能够形成韵律感的理性观念认知,在合理用笔的情况下,更好地创作中国画作品。另外,通过自然科学原理分析和研究中国画艺术理论与技法,还能使得创作者掌握运笔之道,增强绘画创作的效果,不再受到感性认知方面的局限[7]。
(二)理性诠释的作用
通过对艺术史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西方绘画具有一定的优势,而我国在早期的绘画风格方面没有很大的差异性,都属于二维平面类型的绘画,西方在绘画艺术发展的过程中,研究了如何通过光影原理、焦点透视原理等进行处理,开发出平面三维立体化的绘画技法,使得艺术效果有所提升,准确、真实性地描绘物体形象,可以增强人们对艺术的理解性,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传承,虽然我国在中国化的感性认知方面能够进行描述,但是无法真正借助平面三维立体的绘画技法进行创作,而在合理进行自然科学原理的理论阐述之后,就能够使得绘画者真正地了解绘画对象的自然科学原理、特点等,利用自然科学的物理分析方式解析先辈所总结出来的绘画经验,这样不仅能够使得艺术爱好者更加简单地学习艺术和技法,还能增强理论的理解度,调动人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中国画艺术的良好传承。而且在使用自然科学原理进行理论阐述的过程中,还能强化中国画艺术和西方绘画艺术相互之间的艺术语言沟通效果,使得中国画真正意义上进入到国际化市场中,让国际上更多的人感悟中国画的内涵、体会艺术魅力,促使中国画艺术良好发展的同时,增强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8]。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中国画艺术理论研究、技法分析方面存在感性认知层面的局限性,不利于创作、传承与国际化发展。而采用通过对自然科学原理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降低艺术理解难度,增强传承效果,从而促进创新发展、推动国际化发展,因此在中国画艺术传承、创作期间应重点进行自然科学原理的研究和分析,为后续的良好传承、发展和进步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吴钇辰,邱佳,范毅夫."汉唐风范"视域下的"大中国画"观——潘絜兹艺术理论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17):50-51.
[2]贾涛.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学发展的得失之于艺术学理论建设的借鉴意义[J].民族艺术研究,2018,31(1):162-168.
[3]闫海燕.浅谈中国画视角下阿恩海姆的艺术"表现"理论[J].美术文献,2020,5(4):17-18.
[4]郑芳芳.基于接受美学的中国画留白艺术的审美呈现及现实运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36(7):113-118.
[5]严宗芳.中国画的艺术审美特征[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20,22(12):50-51.
[6]赵纲,王爱萍.论中国画题款的艺术特色[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2(1):58-61.
[7]盛葳.中体西用、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中国画理论话语之变(清末至新中国)[J].画刊,2018,16(2):69-74.
[8]曾建生.民间艺术对中国画的影响[J].人文之友,2019,15(20):32-67.
王文(1960-06)男,江苏省苏州市人,本科学历,苏州东方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工作,研究方向:园林景观,田园乡村,国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