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可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长街镇小学岳井片校 315601
摘要:课后习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落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教师解读教材、设计教学方案的有力抓手。古诗文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然而聚焦古诗文教学却发现从多数教师有意无意地忽略古诗文课后的习题,忽略了课后习题最为本质的对古诗文教学内容的提升作用。因此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讲述课后习题与古诗文间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课后习题;古诗文;教学策略
古诗文是中国灿烂文化中的艺术瑰宝,是我们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 “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如何在教学中紧扣课后练习来有效落实古诗文教学,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的实践,将心得整理成文,以期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创设情境,主动学习获知识
《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愈发地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起到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枫桥夜泊》,课后习题要求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因此在本课中,笔者借助于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氛围。
师:请同学们说说在这首诗中,你可以看到有哪些景物?
生:残月、寺庙、霜、江边枫树、渔火、客船
师:说得非常好。(展示图片,将这首诗中的配图,同时播放钟鸣声)诗人在这样的一个情境中,你第一感觉是什么样的?
生:感到十分的孤寂、幽静。
生:空幽、还有诗人的愁。
师:说得太好了。结合这样的情景,你能区分在这些景物中,哪些是动态哪些是静态的吗?
生:静态景物有江枫、姑苏城、寒山寺、桥,动态景物有月落、乌啼、霜满、渔火、船、钟声。
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动态图片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氛围,让学生的整个情感融于这样的氛围中。此时,再将钟鸣中加入到这个场景中来,让整个画面不由地生动活起来,将诗中的近景和远景联系在了一起,交织成章,把自己融入到诗中,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诗人,再让学生谈谈在这个氛围中听见钟鸣声的感受,就能更好地体会诗文中的动静描写。
二、借助想象,感受诗中内外景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拓展知识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该诗是诗人苏轼看见画作《春江晚景》所提的诗。该诗的课后习题是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在执教时笔者围绕这个主旨,细化目标,将他们分解到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找出古诗中描写的景物,把握诗歌大意;读诗句,想象诗句中描写的画面,逐步予以落实。
师:听着同学们的朗读,这一幅美丽春江晚景图就在老师的眼前呈现出来了。你从诗中可以找到哪些景物?
生:竹林、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河豚。
师:借助这些景物,你又是如何感知到春天的到来呢?
生: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师:这幅画一定很美,请小朋友们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同时介绍蒌蒿、芦芽、河豚)
生:介绍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师:我们知道在苏轼的诗中,前三句中的景物都是画中所见的,最后的河豚是自己想象,却也是这一句诗,给我们的画面增加了无限的画面感。那在你的脑海中,春天除了以上的这一些景物,还会有什么其他的吗?请你来想一想春天的其他画面,说一说。
以上课堂实录中,笔者首先通过让学生借助景物来理解古诗的意思,再根据古诗中的景物去想象当时的这幅画。最后再借助苏轼想象河豚这个内容让学生去试想一下春天的画面里可能还会出现什么场景,是杨柳摇曳的身姿、是蝴蝶花间的舞姿、是蜜蜂采蜜的繁忙……通过这样引导,学生不仅是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去想象去表达,更是在想象和表达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三、结合注释,感悟诗中智与灵
《课标》要求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强借助注释理解关键词的训练。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融合句段、情景、课文内容等于一体,让词语理解成为学生言语变现的支架,让词语教学涌动智慧和灵性。
3.1借助注释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古诗《凉州词》中,课后习题“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中有“沙场”的意思,但是对于“古来征战几人回?”学生却是不明就里,有的说是在说战场的可怕,性命不保,有的说是对戎马生涯的厌恶。于是笔者首先借助注释释义首联和颔联,了解到将士们现在是在参加一个盛大的宴席,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伴随着的是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兴致飞扬的劝酒之词。所以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将士们着视死如归的勇气。
3.2借助注释理解内容,突破易错字
古诗《山行》中,这首描写了诗人深秋时节在山间小路所看到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深秋美景的喜爱之情。而学生在练习写“停车坐爱枫林晚”这一句中的“坐”字总是会出现错别字、错误解析,于是笔者通过结合课后练习“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让学生读注释,了解“坐”是“因为”的意思,并且说说整句诗句的意思,从而突破这个难点。
注释跟随着课文、读物出现,它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工具,学生只有在了解到注解的用处之后才会产生主动运用过注释的意识,这样几次下来,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能够借助注解学习古诗文了,随之对古诗文也产生了兴趣。
四、借助资料,交织共鸣诗中情
所谓“言为心声”,就是说诗人在写作时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或批评、或肯定、或揭露,总之,诗人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诗中体现出来。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文中,课后练习要求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感。因此在教授古诗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写作背景或关键词句的内涵,将资料反映的内容与诗人情感对接。如《示儿》中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借助文中的注释我们知道古代中国分成了九个州,且此时是诗人陆游是已经快处于临终。可是了解完这些内容学生却丝毫体会不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当学生搜寻完资料发现当时的南宋小朝廷是偏安一隅、寻欢作乐,统治者是为了苟且偷安与金签赔偿条约、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是北宋时期统治的近一半土地被金人占领八十多年,是诗人一生主张抗金、报国无门的经历时,自然而然能够感受诗人内心对收付失地的迫切,披肝沥胆地嘱托儿子的原由。因此通过借助诗人的写作背景和人生经历,我们可以从一首诗中读到一个人,读到他的过往、他的背景、他的喜怒,进而感受到古诗文情感的熏陶。
课后习题是教材编者根据学段目标和单元主题以及课文特点精心设计的,教师解读、教学预案设计的导向灯,古诗文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璀璨耀目的明珠,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的。因此我们更应该紧扣课后练习来优化落实古诗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徐进. 强化诵读,优化古诗文课堂教学效果[J]. 中学教学参考, 2013, 000(025):37;
[2]王志蕊. 浅谈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J]. 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 2014, 000(00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