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慧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第一中学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正在以横扫一切的霸气与现代教育教学相融合,推动着传统的封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向开放、互动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学学习效果、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本文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深远意义出发,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今后教育教学中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融合
目前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环境已基本覆盖全国大部分的学校并实现了初步应用。“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如何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深度融合,将信息技术贯穿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领域具有深远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融合”的核心不是用技术去强化传统教学,而是彼此靠近、优势互补,进而用技术创新教学,引领教育体系变革,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教学快速发展。
(一)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为辅的静态封闭、灌输式教学形态彻底变革。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建立信息化教育教学平台,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教学,学生自发组织研究小组,独立地、主动的承担实际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并积累实践经验,同时课内、课外、学校、家庭、师生、生生之间通过空间高度交流、互动、互评,共享个性化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捷与幸福。
(二)教学学习方式的创新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必然会带来多种多样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比如微信、QQ、工作坊、思维导图、网上讨论区、文件共享、虚拟教室、钉钉、博客等等,教师可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制定模块学习计划、提供服务体系、设置评价方案,学生利用平台进行技术交流、在线问答、案例下载、及时反馈,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共同研讨,同学们相互讨论,多种教学学习形式相互组合,更好的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的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电子白板、互联网检索、微课件制作、在线通讯工具、应用相关软件开设直播课程等媒体与学科教学融合到一起,必然导致传统的黑板+粉笔的“静态的”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向“动态”多渠道的转变。
多媒体的设计界面、设计文本、设计媒体资源、设计超链接、设计动画界面切换效果五大功能使课堂内容灵活多变、直观生动,学生也更易掌握;电子白板在保留传统黑板的展示功能基础上,加入了很多电子功能,可以灵活地实现图片的展示和文字的放大缩小,这种呈现形式可使学生形成很好的运动观;互联网检索,搜集与课本相关的教学学习资源,如图片、视频资源、讲座材料、课程教案等,丰富教师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搜集、思考、解决课程问题的能力;微课件制作可以实现预习辅助,教师课前提前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教学微课件,并将其发送给学生,以此提升学生预习效果;线上通讯软件如微信群或者QQ群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交流;应用相关软件开设直播课程,对线下课程进行补充。总之,课堂教学要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究性的学为主体,在教学中微学术提供观察、实践和独立思考的环境。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强化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深度融合,使各种教学资源、每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都经过整理、组合,将是实现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一)转变教师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驱,教师理念的转变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先导。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靠传统的狭窄、有限的信息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高速、面广、量多不乱的需求。因此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进而培养深层次思维能力,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教学过程在各种资源的组合下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加快知识的传承与创新。
(二)强化师生信息技术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规范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引导和支持广大师生在教学学习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学科问题,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研活动,研究适合学生特点和信息技术课特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学习当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提升教师教育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自己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思索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教师不再是信息的给予者和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的辅导者和支持者。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多角度、多层次提高自己学科教学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科学、全面的评价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进而实现“静待花开,百花齐放”。
三、小结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是解决我国传统教育发展面临瓶颈问题的重要变革,是实现教育跨域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所在。我们相信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下,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教育信息化一定会展现出更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王柯敏.湖南: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J].中国教育网络.2012,(9)
[2]中国教育报,2016—10—10.
[3]李子运等.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J].中国远程教育,2001(5).
[4]朱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8.
[5]董建春.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8.
[6]郑芳.教育信息化及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施[J].信息技术教育,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