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学、引练、引思 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起来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5期   作者:潘凌云
[导读]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重塑着我们的生活。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数字公民
        潘凌云
        江苏省泰州中学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重塑着我们的生活。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数字公民,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如何在课堂上落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一线教师一直在探索之路上。笔者从身边著名语文教育家洪宗礼先生的“双引教学法”(引读、引写)与“学思同步法”中得到启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行引学、引练、引思,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贵在引学
    还记得,第一次的课堂,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感觉经过大学四年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熏陶,教好眼前这群对计算机知识只懂“皮毛”的孩子们绰绰有余。于是,我照本宣科,涛涛不绝,自我感觉将“二进制”讲解的非常到位。求知欲极强的高一新生个个“洗耳恭听”,似乎都很投入,下课后,我跟学生交流,生曰:“不懂”。课后跟学生交流后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是几乎零基础。我是从专业学生的角度理解教材内容,再去讲授知识,老师和学生不在一个话语体系,当然没有产生共鸣了。
        教然后知其困。 此时,叶圣陶先生告诫后生的话耳边响起:“执一不二,光知守而不知变,不求变,不善变,是极不适宜于做人之道的。” 我思考,该怎么变呢? 这时,我想到身边的教育家洪宗礼先生主编的语文实验教材,其中每单元都编有“引读程”、“引写程”和“基础及运用”等环节,我是否可以将洪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实现“引学法”呢?
        认真研读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后,我基于信息技术学科大概念“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对课本的知识进行了大单元重构。我尝试着将课堂知识点网络按模块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雏形来。这样,在课堂上通过雏形的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自学,让他们学会合理自主的使用教科书,真正的把课本用活。上课时,简单的问题,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利用课本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通过触类旁通、事实类比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自行完成相关知识网络的构建,课堂生成的“新智慧”,将作为师生共同成果,完善到思维导图上。这样的课堂,师生互动,亦学亦教,课堂气氛非常融洽,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教学效果自然就突显出来了。教师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将大部分功夫花在课前备课,课堂上相机诱导,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网络,让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成。


二、实践第一,手脑并用,重在引练
洪先生的“双引论”中的引“写”,总是先简明扼要的介绍写作知识,然后设置一组文题或者设定一个写作范围,让学生根据自主选择的文题或范围,找“米”下锅,从自己平时的观察或阅读等积累的素材中提炼出题材,进而写出文道合一、文情并茂的好文章来。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重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在实践中手脑并用,并通过有效的练习来培养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面向真实问题的解决,教学情境及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关键,一个恰到好处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并经历信息处理的过程,还可以学习总结一些技术技巧和方法,加深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于是,我开始在课堂上尝试使用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在精心设计的、有各种学科背景的项目(或活动)的引领下,带着学生应用计算思维分析问题,分解问题,通过数字化学习,应用信息系统来解决问题。通过问题复杂度的提升,使学生循序渐进通过有效的练习来习得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关键能力。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尝试过以“世界读书日”、“世界环境日”、“交通安全日”等为项目主题,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在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掌握应用软件。这样的项目式学习,既让学生提升了信息技能,又获取了非常有意义的项目研究成果,一举两得。
        以学科课程标准为核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一定的项目流程,完成项目系列活动,并在项目中巩固知识与练习技能,习得新的知识与技能,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思同步,边练边想,高在引思
在洪宗礼先生的《中学语文教改之路》论文集中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想”是一个总开关,“想”即“思”,“思”即“思维训练”。为此,他编写了思维训练教材《写作与辩证思维》、《中学生思维训练》,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训练。我思考,信息技术教学与语数外等学科教学相同,信息学科的思维体系也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形成一套科学的思维模式。
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通过“任务串联法”设计课堂教学,通过一串精心设计的任务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信息技能去完成相关任务,怎样一步一步有条理地去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有序的思维训练中,学生会形成良好的计算思维。学思同步,边练边想,高明之处就在于科学的引导和有效的思维训练。
         洪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教不研是傻把戏,只研不教是假把戏,有研有教才是真把戏。” 他的三种“把戏说”,足以让我们一线教师清醒了,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教学。作为一线教师,在当下新课改的背景下,应对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学科内容,教什么,怎么教,一定要立足课堂,研究教学,让我们的课堂能教给学生能带得走的能力,能带着走的学科素养。
        
参考书目:
【1】 这就是教育家——品读洪宗礼    教育科学出版社  袁振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