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造就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5期   作者:梁婉莹
[导读] 新课程改革倡导在教学活动中,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梁婉莹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园洲白马小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在教学活动中,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然而,在现实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薄弱,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效率不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学生    参与     提高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才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老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自在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的气氛,任何的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乐此不疲的致力于学习。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智慧老人想邀请同学们去智慧王国玩游戏,大家想去吗?”学生一听玩游戏,兴趣就来了,异口同声地说:“想。”这时我接着说:“可是智慧王国里的大门设置了一道密码锁,大家必须通过笑笑的考验才能获得密码,大家有信心吗?”学生大声说:“有!”我把“解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课堂中。给枯燥无味的数学计算课穿上一件漂亮的“外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让数学课堂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使新知识变成学生似曾相识的东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例如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教学,它是在十几减9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说出十几减9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探索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通过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算法的探究过程,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注意力难以持久,在数学课堂中多创造让学生动手动口的机会,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如在教学“认识整时和半时”的课堂中,我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机会。课堂中,我设计了四个活动,“我说你拨”(教师说时间学生动手拨出钟面时间)、“你说他拨”(同桌之间轮流说时间、拨钟面时间)、“我拨你写”(老师在钟面上拨时间,学生看钟写出时间)。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改变教师当“主角”,学生当“观众”的教学模式,真正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设置认知冲突,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如教学得数是0的减法时,先出示小猫吃鱼的情景,让学生列出3-1与3-2的算式,然后引出3-3=?的算式,通过这样的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冲突,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参与欲。
        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舞台,学生才是“主角”。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学生的个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我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如在教学加减应用题时,可出这样两种题目:1.树上原来有12只小鸟,飞走了三只,现在还有几只?2.树上原来有12只小鸟,飞走了3只,又飞来5只,现在有几只?在练习时让学习程度中下等的学生做第1题,中上水平的学生做完第1题后再做第2题,这样的分层练习,不仅使中上层学生得到学习上的满足,又让中下层生“不掉包”。
        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数学课堂中做到以生为本,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王德超.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当代教研论丛 000.001(2017):P.71-71.
        [2] 杨永茂.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方法之我见." 中外交流 000.038(2017):294.
        [3] 张启亨. "小学数学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探索与实践." 知识文库 000.010(2017):P.101-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