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世锵1 谢慧婷2
广东仲元中学 ;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中学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从“四个第一”的高度明确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确,学生的教育光靠学校教育并不全面,必须依靠家庭与学校联合起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合力,这样才能更有效、健康、和谐地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
一、家校共育的发展历程
家校共育的思想萌芽于1870年,当时英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随后家校共育经历了发展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期,一些发达国家的家校共育进入了成熟阶段。我国家校共育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逐渐成熟起来,学校都十分重视家校共育,并开展相关工作,双剑合璧,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和谐发展。
顾名思义,家校共育就是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指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形成共同体,共同承担责任,行使共同的权利,着重体现双方的主动性,即学校主动争取学生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家庭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并得到来自学校更多的指导与帮助,学校、家庭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家校共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家校共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共育意识不足、共育实施差异。
(一)家校共育意识不足
首先,学校仍对家校共育不够重视,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情,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从学校的德育管理与教学管理两方面都狠抓实干就可以达到育人的目的或效果。高中阶段,科任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繁重,平时忙于备课与处理班务,班上孩子出现问题时,往往会主动联系家长,往往起到救火员的作用,没有时间思考学生如何利用家长资源,结合家庭教育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再次,家长对学校教育过分依赖,普遍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孩子学习的好坏与学校、老师的教育教学有关,与家长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家长只需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即可。于是,孩子在校期间,家长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业,当收到孩子的成绩单时,才主动联系班主任与科任老师。
(二)家校共育实施的差异
首先,家庭结构组成复杂、家长文化品德素养差异,家长参与合作积极性差、家校之间沟通较少等。家长的教育能力不强,教育方式欠缺科学,较少参与学校的核心管理,需要加强家长的指导、培训,逐步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与质量。
其次,学校虽然重视家校共育,但是具体实施途径过于单一,实效性不强。家校默认学校教育绝对主导,合作计划性差、合作内容狭窄、合作深度欠缺、合作稳定性差等;学校对于家校合作的观念比较落后,缺乏制度保障、合作责任不明、合作经费短缺等;学校的教育理念理解不够正确,忽视学生主体。
三、从三个维度上促进家校共育
《人民周刊》2020年总第127期第19页对家校共育进行了报道,指出“在孩子教育这条路上,老师和家长携手同行,彼此应该充分尊重与信任;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使命”。
故此,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从三个维度来促进家校共育。
(一)从“共”的维度上
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家校共育过程中,应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教师与班主任应尽心尽力承担起教书与育人的工作,狠抓教学与德育管理,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适当承担一定的教育责任,学校与家庭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家校合作协同育人,达到“1+1>2”的教育效果。
(二)从“育”的维度上
家校双方的教育目标应当一致,即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和谐发展。[2]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若不一致,则学校教育的教学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极其容易倒塌”。故此,学校应制定一套家校共育的制度或方案,获得家长对学校管理和发展的认同与肯定,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尽可能地配合学校教育,适当开展家庭教育。此外,家校共育必须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同向而行。家校合力形成家校共育的整合优势,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全面成长。
(三)从“行”的维度上
线上和线下联动,构建家校共育的生态环境。
1.线下可以开展一系列措施或行动,例如成立家委会、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看堂、家长讲堂、专家讲座、生涯体验实践活动等。
家委会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是家校联合工作的渠道,不仅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也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可以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积极指导家长参与学校共育工作。线下家长会的召开有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通过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教师与家长有针对性开展学生的辅导工作,对症下药。高中学校很多都是寄宿学校,一般晚上都需要晚自习,而晚自习往往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看管两个班,甚至好几个班,学生的自习纪律有时管理不大到位,或者让家长体验下教师的辛劳,了解学生的晚自习情况,学校可以开展家长看堂的活动,每次委托一到两个家长到校参与晚自习的管理,同时家长也可以坐在课室后面翻阅亲子阅读的书籍或报刊,与孩子们一同学习。学生家长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其中有不少的优秀资源,不乏大学教授、工程师、银行家等,可以邀请他们到校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家长讲堂,丰富学生的生涯体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和谐发展。学校可以结合教育的实际情况,邀请一些教育专家到校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家长、教师进行辅导,培养和提升家校的共育意识,形成共育理念。同时,线下还可以开展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到家长所在公司或工厂进行生涯体验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体会到工作乐趣或辛劳,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提升自己,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
2.线上可以借助开展云阅读模式、线上家长会、问卷星调查、微信群或QQ群、心理讲座、家庭教育讲座等。
云阅读模式将以班为单位,分小组建立亲子共读群,班主任、家委为群主,每户家庭通过“独立阅读+成果展示”的形式开展线上阅读。线上家长会的好处就是可以不定期的组织召开家长会,可以针对某次考试,可以针对某次活动,可长可短,也可以家长与班主任、科任老师线上互动,可以利用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课堂等形式召开线上家长会。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需要了解孩子的一些事情,可以通过问卷星软件进行问卷设计,并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客观地反映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有用资料。家校微信群的建立打破以往只能通过电话或家长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情况,或反馈孩子的学习成绩,可以及时发布一些学校的信息,传递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同时也便于开展安全教育。班主任也可以把班级班会课、运动会等活动通过微信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定期邀请学校的心理老师或校外专家对家长进行线上讲座,开展学生心理讲座,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与个性特点,熟悉自己孩子的情况,适当进行家庭教育以帮助其健康发展。
总之,家校共育需要家校牵手,凝聚共识,转变观念,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合力,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