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慧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如何才能让导语放射出灵性的光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导入目的在于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营造一种已有知识能力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不平衡,使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进入唤醒状态,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心理动力,从而自然地进入课堂学习。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及自身感知,现探讨如下:
一、导语选取的原则
1.“准”字原则:是指导语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导语的实际要以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也就是说要紧扣教材,根据学习者的特征来构思导语.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导入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遵循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否则,导语再新颖,导人的内容再充实都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
2.“启”字原则:是指导入要具有启发性。也就是说导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现以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导语的启发性要与教师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方式有机结合。
3“联"字原则:是导入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导语内容既要与新知识紧密相连,又要与学习者原有知识联系.如果脱离新知识的导入,形同虚设,起不到衔接作用.注重导入的关联性,可以使学生对新内容不感到陌生,利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促进知识同化和应用。
4“形”字原则:指导入要体现直观性和形象性。直观事物往往给人很深刻的印象而生物教学内容大多都具体而形象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思维而形成概念,从而理解原理.比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等。
5“趣”字原则:指导人要有趣味性。有趣的导人可以使教学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引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学习.比如在讲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时问“一个人吃了羊肉后他的身体里就有了羊肉吗?”
6.“巧”字原则:是指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导入的作用。之一是吸引学生的眼球那么导入不仅要在形式上新颍,在语言上也要精雕细啄.总的来说,导入的语言要求精辟、准确、朴实易懂,更要实事求是
7“简"字原则:指导语要有一定的概括性。导人虽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它不是教学的主体由于时间分配是有限的,所以要求导入要具有高度概括性,导入过于繁冗,会产生头重脚轻的感觉,学生也许会厌烦,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
二、导语常用方法
1、联系实际巧妙引入。
也许即将学习的知识不是学生熟悉的内容,但是在生活中,学生肯定有与此相关的经验。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这方面的经历,激发他们的兴趣。这种导入,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能够激发他们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方面,它可以使生物课程更加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印象。例如,在教学《免疫调节》是时,我紧紧联系传染病和预防接种,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经历的事情。由于学生都亲身经历了这些事情,在媒体上也看到过这方面的报道,所以他们讲得很具体。这样,教师再及时引入新课:“是啊,同学们,疾病带给人们巨大的痛苦,传染病又因其具有传染性而使人们望而生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免疫,认识如何提高免疫力、如何预防疾病?”
2、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这是一种通过设置悬念来将学生引入求知情境的导入方法。学生对一些现象有过浅尝辄止的体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产生认知上的困惑。教师在导入时若能利用学生的这种困惑设置悬念,就会激发学生深钻教材、探求答案的欲望。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释疑解惑时,他们则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强化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微生物时,开篇章的上课伊始,我先问:什么是生物?生物的种类有哪些?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一一作答;然后,我又问:什么样的生物是微生物?微生物的种类有哪些?在学生没有深入学习相关知识之前,肯定是回答比较零散的。于是,我们师生共同走进教材,在探索新知中获得系统的答案。这时候学生已经被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自觉主动地进入到学习境界中。这样的导语,问题简单,富有启发性,牵动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怎能不营造出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呢?
3、使用对比促进探究。
所谓对比导入,就是讲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此来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是重点知识也是难点,在学习了呼吸作用之后学习光合作用时,我问:呼吸作用的场所是什么?产物是什么?原料是什么?学生们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紧接着我又发问:学习细胞器时我们强调过哪种细胞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时方有人举手作答。我再次发问:呼吸作用的条件是什么?无氧时细胞呼吸与有氧时细胞呼吸有何异同?这样的导入,将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进行了对比,学生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急于从教材中寻找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结合当地素材学以致用。
在生物课教学中充分挖掘当地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使得一些理论知识生活化、具体化,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学习《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时,老师问:同学们,考验你们细心程度的时间到了,有谁能说出咱们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垃圾吗?学生比较活跃,积极回答,各抒己见,但未必能答出理想的名称,由教师解惑。老师再问: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垃圾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处理?学生的回答可能无法靠拢目标,但兴趣很高,教师进行引导。充分挖掘当地素材,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结合生物教育的特点,教师要把生活、生物、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悟新知识、从而使课堂充满盎然生气。
以上实例说明,富有灵性的导语,可以使学生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顿悟,具有让学生“情因语动,趣由言生”、“视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启发效果。总之,导语的应用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定法,但求得法”。课堂教学的导入要做到清晰而不乱、适度而不过、高雅而不矫、自然而不拙,力争用最少的语言、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对所学内容产生主观动机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