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践国学经典诵读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期   作者:刘艳宏
[导读]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要汲取其中的营养。
        刘艳宏
        哈尔滨市呼兰区顺迈小学校    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要汲取其中的营养。在教学实践中,因为诵读时间分配不合理,诵读内容安排不科学以及诵读的方法不得当,使得国学经典诵读流于形式,只注重简单的朗读,教师认识不深刻,学生也敷衍了事。我们希望能利用好诵读的时间,精准的选择内容,有效的诵读方法,把经典诵读继续下去,让孩子受益。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 内容 方法 意义
        国学经典是多少年来许多圣贤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如何进步,我们不能忘了我们的文化根基,不能摒弃文化瑰宝,不仅是继承,还要发扬。不是随波逐流,流于形式,而是要品读其本质,吸收其营养。让经典指引我们学习,让经典给我们的文化注入灵魂,让经典成为经典。但是,把国学经典诵读应用于实践,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无法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在此,我对于国学经典诵读有一点个人的理解,希望与同行一起探讨。
        一、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无法保障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时间
        对于小学的教学时间,几乎都掌握在班主任这里,而日常一些繁杂的事情往往占用了很多时间,所以,我们的教学时间还是比较紧张。再加之学生小,没有养成学习习惯,需要老师时刻的监管和督促,诵读的时候就更需要全程指导,一旦有特殊情况中断了,或者方法不得当,再继续就很难进行,也会降低孩子的诵读兴趣。因此,在诵读过程中,确定合适的时间,集中精力去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成为非常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对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认识浅薄
        我们在对于古诗词进行教学的时候,都习惯于先给学生讲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再朗读,再背诵,甚至是让学生背诗意,其实,这样做完全失去了学习古诗的目的,把古诗也分解的支离破碎,学生一点都没有吸收其中的营养。在诵读经典的时候,我们也要避免给学生讲解,而是让孩子在读的过程中自己去理解,去悟其中的内涵,这样的经典才有深意。
        3、以积累代替诵读
        由于日常工作的千头万绪,有的时候直接提供给学生一些内容,然后学生抄下来就代替了诵读,这样做,很少有孩子会继续诵读,流于形式,毫无作用。    
        二、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1、加强《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的诵读。简短易懂的《弟子规》 ,从学习的重要性、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方面详细的进行了表述。《三字经》,也是传统的启蒙教材,它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核心思想包括:仁、义、诚、敬、孝等。《千字文》,选取了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这些经典讲述了身体力行、增广贤文、加强修养等方面。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行为习惯,道德品行等方面是很好的启蒙和指引。
        2、不忘《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
        唐诗宋词这些经典的语句,学生只是学习了课本中出现的,更多的名篇佳作闻所未闻,对于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我们要以课本出现的诗词为依托,扩充更多的内容,可以是同一个作者的作品,也可以是相同朝代的佳作,亦或是一个题材、体裁的不同诗词。我们这样做,把这些内容进行了扩充,也在它们之间建立起了联系,知识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知识网。


        3、升级为《大学》、《中庸》、《孟子》、《论语》的诵读
        我们诵读的内容也要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随着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诵读的内容也要有梯度的提升,而四书中,有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豪情壮志,也有内涵深刻,影响深远的道德修养。这些文化瑰宝,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财富,通过诵读,汲取营养,对孩子的学习,品行,未来的生活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
        1.课内课外结合进行诵读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开展经典诵读应该利用我们可以利用的时间和地点,学校诵读和家庭诵读同时进行,在交给学生诵读的方法的同时,安排好诵读的内容,明确要求和目标,让孩子明确应该怎样去做和做些什么,这样有目的的去诵读。
        2.在环境氛围中渗透
        学生学习的时候是需要很好的学习氛围的,特别是小学生从众心理极强,所以通过我们的力量让国学经典诵读形成一种氛围,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就会有一种劲头,相互感染,这样实施起来会有很好的助力作业。具体的可以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每天到这个时间,学生就会自觉的进入到诵读的状态,每天的时间不用太长,根据内容确定几分钟,坚持下去,学生就形成了一个诵读的惯性。还可以布置板面,墙面,张贴关于国学经典的人物故事或者字画,时时处处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积累,让他们自主互助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去搜集,了解,诵读,变被动为主动。
        3.在活动中内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无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诵读,目的都不仅仅在于读上,我们要把这些经典的东西转化成营养,让学生消化吸收,成为他们宝贵的财富。把经典的内容和课内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一些实践活动,进行指引,让学生能把诵读的经典进行内化,提高修养,培养德行,这样的诵读才提升了高度,于无声中慢慢地影响孩子。
        四、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1.通过经典诵读和学生一起成长
        无论是教授什么知识,我们首先应该熟练的掌握,对于这些国学经典内容也如此,我们必须透过表面深入的挖掘其内在的道理,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点拨,有效的扶一扶,再放手鼓励孩子去查找资料,去深入学习。   
        2、国学经典诵读的小环境,带动德育教育的大环境
        我们的教育行为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无论是哪一学科,还是那一项技能,互相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国学经典诵读也一样,不只是诵读,我们更希望通过国学经典的内容,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有利的教材,通过更为深刻的深沉的故事和语言,用经典的美文来感染孩子的心灵。
        3.诵读经典,激发爱国情感
        所有的文字背后都有作者的影子、作者要表达的东西,或者和作者的经历有关,或者和他生活的朝代有关,这些背景影响了他们的思想,也会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特别是唐诗宋词,意在表达作者的抱负、胸襟,拳拳的爱国之情;也有怀才不遇、被贬之后的辛酸;亦或与友人别离、亲人离散的伤感。细细品读,这些感情的流露既深沉又感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能接触到国学经典,并且通过诵读,在他们的心里扎根,发芽,生长,对他们的心灵是一个净化,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让他们汲取丰富的营养,体味经典的魅力,感受经典文化的气息,这样的高起点,必然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收益,读在当下,功在千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