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娟
黑龙江省桦川县第四中学 154300
摘要: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根据学生的习惯和学习兴趣,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评价的过渡与衔接,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重视基础;把根扎实;预习习惯
当今,小学与初中学段间的教学衔接问题值得探索。
新课程实施后,把初中三个年级依次称作七、八、九年级,虽然在体制上进行了初步的衔接,但在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方面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中小学之间的衔接还是处于一种学生个体的自然连接,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互异性。在认识到中小学学段间有必要科学衔接的问题后,我们就应该在策略上思考“怎么衔接?”,“怎样能做到科学合理的衔接?”我校业务部门几年来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和调研,结合我县中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已经形成了符合校情和学情的主要理论和做法,下面我代表我校业务部门,主要从语文教学方面谈一谈。
要抓好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其问题就在于“衔接”上,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正如飞驰的火车,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就象一节节车厢,如何使之能与火车头一块向前奔,这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衔接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呢?
首先要掌握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区别。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思维难度不大。比如: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进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与想象的关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具有文学性和戏剧性;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侧重于学生感悟文学作品的情感,判断其表达方式,学会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从阅读要求看,小学: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僧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初中: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些根据不同学段提出的不同的质和量的要求,就是不同学段的衔接点。
也就是说,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系统的,网络化的,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教学生画语文知识树,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想法呢?在画知识树的同时,实际理清了各知识之间联系和延伸。那么,小学语文的教学就是这棵树的根基,只有根扎得深、扎得牢,才能保证树的茁壮成长。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在语文素养上应具备扎实的拼音功底、正确的写字姿势、能书写正确规范的汉字、有一定的书写速度、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对于文学作品有初步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阅读量和文学积累。
现在的七年级新生总是在某方面有问题,比如:各种奇怪的写字姿势,拼音不过关,不会标声调,让人啼笑皆非的错别字,朗读不讲究停顿和节奏,不能读出感情,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弱,不会提取主要信息等等。
? 小学教学中教师“扶”得较多,而中学的教学注重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放”得较多。由于小学初中的学习方式的区别和孩子水平的发展不同,也由于初中学科知识量大、难度大、学习进度快、综合性强、系统性强、能力要求高、理解要求高等特点。为此,我们要从小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具备较高的自学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终身受益。
鉴于以上,我们建议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基础,注重强化学生的学习规范性,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因为学习方法的培养是发展性教育,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习惯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小学教育能有效衔接的关键。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需要教师有耐心的、长期的、坚持不懈的一项工作,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要重视基础,把根扎实
低年级应重视基础,加强学生拼音教学,纠正学生写字的姿势,尽量减少错别字的出现,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年级要适当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有停顿、重音、轻读、语调、速度、节奏感等。在小学高年级,就要求语文教师能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以便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初中学习。
另外,小学生的阅读速度较慢,多为一字一词的慢读,课堂上则主要为唱读,初中语文学习要求学生而边读书边批注、划记等,所以在小学高年级适当进行速读、默读、诵读,边读边批注等方式的训练,并要逐步纠正“手指指着读”“不开口就无法读”“看书不动笔”等坏习惯,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训练多种读书方法,读书时能更多地思考,“读得进去”。
2、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读书就是为了收获。收获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种修辞的运用,一种情感的体验等等。
在小学阶段一般不那么重视预习,因此,到了七年级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由于中学学科多,内容信息广、容量大,课堂上由于教师要讲解的知识点多,有些内容只能靠学生自学理解,不可能像小学那样知识点较少,手把手地一一讲解,造成一部分小学生不适应中学的学习方式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预习在初中阶段是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的,学生必须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因此,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应该经历预习能力的培养,在落实学生预习时可以让学生看书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内容,为了体现学生预习情况,老师可设计关于自主学习部分内容的习题,一般以填空题为主,通过学生答题情况来检查预习效果,同时也要要求学生在书上把重要内容划出来。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 积极思考课堂中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发言,在讨论中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 书面作业、口头作业、社会实践作业,都应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完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课后先复习后做作业,许多同学做作业时,通常是拿起题就做,一旦遇到困难了,才又回过头来翻书、查笔记,这是一种不良的习惯。做作业的第一步应是先复习有关的知识,复习时可以采取“过电影”的方式,在头脑中搜索一下课堂上老师所讲解的知识,努力将所学知识回忆起来。若实在回忆不起来,再翻开课本或笔记阅读对照,通过这种方式将所学知识温习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后再去做作业。做完题后,应该从头到尾仔细浏览一遍,检查一下解题的步骤、思路是否正确,个别地方是否有错误。发现问题,及时加以修改,检查修改后才算完成了作业,但是这部分常规我们没法检查只能靠不断的指导来强化。
(2)养成良好的作业改正习惯。作业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新知识的重要措施,作业批改既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又是收集教学效果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是否改正,改正的质量就成为了保证科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作业的改正还是流于形式,更有一部分同学是在老师讲评作业时才改正,这样的改正是起不到一点补缺的效果的。关于作业改正方面,我来介绍以下我们学校的具体做法,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我校践行魏书生教育思想,构建三自育人体系,实施六步教学分组学习,所以每个班级都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组6名组员,6人中学习成绩有好中差三个档次,成绩好的是1号和2号,中等生是3号和4号,差生则是5号和6号,1、2号中选出一名作小组长,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每个小组的座位是集中的,前后排三桌即为一个小组,平时各种课上课后的学习活动中都有严格的得分和考核制度,每小组得分每日、每周、每月都有汇总,班级实行小组间比拼,学校和班级共同奖励的机制。七年级学段实施的作业改正制度是教师批改作业后,学生必须及时改正错误之处,改正好后拿给另一小组的小组长检查,小组长检查合格后在改正栏打钩或签名,并及时统计,把作业常规考核跟小组的考核挂钩。这样对于一些成绩相对较低的学生会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为了使自己小组能有较好的排名,他们轻易不会因为自己给组内扣分,会努力去争取每一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也使我们的作业管理更趋于规范。
5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 为了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为初中学习打好基础,能更完整、更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建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要增加两个环节,那就是在阅读后,要思考这篇作品在“写什么?”和“怎么写?”。如果学生的每一次课外阅读都能完成这样的阅读反思,那么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了解或掌握文章写法等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
我觉得在各个不同的学段,教师对学生要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小学教育要考虑初中教育,初中教育也要考虑学生的高中学习。也就是建立起后续学习的能力。知识的学习要讲求弄清道理,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学生的成长很大一部分将依赖于教师的用心和努力,在教育这一块菁菁芳草地,希望越来越多的同仁都能抓好转折教育,做好衔接与过渡工作,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君. 浅谈如何衔接好中小学语文教学.文化科学,2013-04.
[2]李玉玲. 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文化科学,2011-06.
[3]陈友琼.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教育学,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