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期   作者:边伟
[导读]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求知的初级阶段,他们拥有无限的发展潜能。
        边伟
        河北省高碑店市教育和体育局    074000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求知的初级阶段,他们拥有无限的发展潜能。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这把开启科学理性世界的钥匙,激发出他们的潜能,成为数学教育中不可忽略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是人类进步的灵魂。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小学数学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数学教育中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适应教育发展的新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是历史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求知的初级阶段,他们拥有无限的发展潜能,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这把开启科学理性世界的钥匙激发出他们的潜能,成为数学教育中不可忽略的问题。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和探索,既是新时代的呼唤,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是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新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学教育已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为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能够适应今天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通过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把新的理念带进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小学数学教师应更新观念
        1.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
        (1)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
        (2)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
        (3)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4)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2.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组成的。未来社会的知识结构应是:信息化板块结构,集约化基础结构,真线化前沿结构。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增加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为了适应教学,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教师自身培养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
        随着社会教育环境的不断完善,全社会都在关注孩子未来的发展,原先固守思维、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仅需要教师培养自身创新意识,创新授课方式,创设情境模拟训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位置,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创造轻松幽默的学习氛围,用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以及抑扬顿挫的授课语调,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完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个步骤。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主动参与创新
        提问不再是简单的为什么,通过国外的相关研究,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思维比一味接受答案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他们能从多角度看待问题,简单的告知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不断进行自我学习。通过寻找问题的过程,展开想象、扩散思维,从不同的视角得到不同的见解,完成知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化。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初期阶段经常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在授课结束后,应该鼓励学生提问,不论问题难易、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予以重视并加以表扬,逐步完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二个步骤。例如假设一年级有500个学生,其中女生有175人,请各位同学补充问题,从而使一道题变成几道不同的应用题,激发学生的求异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四、形成长效机制,培养创新习惯
        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和家长、老师长时间地共同去完成。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师应该在数学的教学中坚持长效的创新培养机制,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要性,不断通过研究、创新形成完整系统的创新培养方案,并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从课堂到课下,让创新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三个步骤,也是最重要、最长久、最艰巨的一步。
        五、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数学是自然的,它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客观世界的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上的授课内容,给学生创设一个应用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并不是强加于人的,而是合情合理的,甚至很有人情味,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创新意识逐步提升为创新思维。
        
        例如在数列与等差数列的教学中,设计下面的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数列与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
        
        问题:家住7楼,要上6层楼梯;家住9楼,要上8层楼梯。你能把上楼层次和下楼层次写出几个数列吗?
        
        同学们展开积极的分析讨论,原来我们最熟悉的楼梯和数列紧密相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为等差数列性质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也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结束语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小学生是未来时代发展的希望,当小学生遇到创新将会迸发出无尽的可能。在小学教学中,以数学为切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按照三步走的培养要求,逐步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虽然艰巨却值得全体教师为之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闫恪庆,刘凤霞.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培养之我见[J].中华少年,2018(9):47-48.
        [2]唐晓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8,106(22):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