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进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期   作者:张玉凤
[导读] 现今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大数据的出现掀起了人类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张玉凤
        无锡市立人小学  214161
        摘要:现今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大数据的出现掀起了人类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人们通过对获得的教育数据进行挖掘和有效分析,建立了教育领域的新模型,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相应的有利支撑。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也因为大数据的出现而进行有效的改进研究。本文主要论述大数据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有效的改进研究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小学数学课堂改进研究
        一、大数据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改进研究意义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有这样一个掌握学习理论,在该理论中人的教育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在小学数学新课标中,一方面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另一方面又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基于上述数学学习目标元素,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情况出发,通过分析学生学习历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能帮助教师获取学生精确的学情需求,继而制定出新型有效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数学探究式以及自主合作式学习。
        二、大数据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改进研究策略
        1、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有效教学
        所谓的问题情境,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等用来描述解决问题条件的术语。问题源于情境,良好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利于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是数学教学中一种常用的策略。如在一年级教学《分一分》的内容时,创设超市购物,小朋友走到超市里面的玩具和书籍两个货架的场景,学生初次感受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物品分类是很必要的。再如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这一节,教师可以创设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和曹冲称象的问题情境,从而有效引出策略这一词。
        2、以儿童为本,进行有效的操作性教学
        结合儿童的实际需求,以儿童为主体,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心理、认知结构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大数据分析下发现,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所学的知识比较枯燥和乏味,是一种缺乏儿童活力的课堂。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地探索新的适合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多角度去探索和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从生活中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渐渐爱上数学的学习。比如,在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这一教学单元,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经验的不足,设置了有趣的拼搭这一综合与实践的课程。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去充分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的基本特征,培养他们的几何直观能力,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课前准备好了自己喜爱的各种形状的积木和滚板,和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有趣的拼搭。通过一系列的猜想、验证、交流等活动,老师在课堂上营造了活跃轻松的氛围,又创设出了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有效思考的问题情境,是一次有效的操作教学。又如在二年级上册学生认识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后,课本上给出了有趣的七巧板这个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拼图活动中,了解用七巧板组合图形的不同拼法,亲身感受把学过的图形中的几种聚集起来后就可以成为数学上一种有趣的“玩具”的乐趣。
        3、适当变化练习方式,摒弃传统的枯燥式数字教学
        针对一年级小朋友好动与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一点上的特点,在学习分与合的这一单元,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分物体的实际活动,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同时,另一方面不妨考虑穿插多样的练习方式。10以内的数的分与合是一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练习是重要的掌握方式之一。我们不妨针对儿童爱玩的心理特点,适当变换知识的练习方式。

如可以安排对口令,设计有趣的蚂蚁回家、找好朋友等游戏环节,通过轻松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外,孩子们也可以进行这类有效的数字练习。从学中玩、从玩中学。再如,在二年级上册学习完厘米和米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我们身上的“尺”》这种学习方式,引导小朋友感受厘米和米的进一步应用。引导学生设想在没有随身带着尺,而又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多少的情况下,还可以借助于自己身上的“尺”。通过孩子们的共同努力,知道了大约7拃是一米,大约走两步是一米,大约5个脚长也是1米。
        4、充分进行学情分析,考虑孩子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式教学
        所有有效的课堂教学,都是以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其他充足的学情分析为前提。如在一年级教学数与代数的部分。首先通过联系实际情境,让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在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继续认识11到20各数。从学生已有的对事物数量多少、先后顺序以及增减变化的基础上,从实际生活中出发,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图形和几何部分,考虑学生对于长短、高矮的学习基础,初步建立他们的长度观念,通过实物辨认要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球等。在这之后,再初步了解它们之间存在的位置关系。
        大数据背景下,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第一单元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对于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掌握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在教学中,不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起点。最初可以展示生活中的一行苹果和一行梨,一一对应的排列,引导学生比较苹果和梨的个数,让学生用多3个、少3个描述数量关系。抓住二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情况,请同桌小朋友看图上两部分互相说一说苹果比梨多几个,反过来怎样说。再此基础上,再次引导小朋友换句话说一说,苹果去掉3个和梨一样多,梨添上3个和苹果一样多。由此引入新课,再结合小圆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者,还要根据儿童的已有认知结构和学习方法去合理安排数学课堂。又如,在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乘法》一节中,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在学生已经对加法的算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把几个几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在已有的加法的认识的基础上,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在初步的认识乘法之后,进行1到4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感受乘法口诀的结构。在设计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和一年级课本中的求和、求剩余实际问题一样,课本上没有安排“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联系乘法的实际含义,自己学会去如何解决这类问题,从而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在编出1到4的乘法口诀后,再接着安排学习如何变出5的乘法口诀等,都是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等来设置的。
        三、大数据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进研究的思考
        大数据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要以儿童为主体,关注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心理、认知结构以及学习方法。作为教师,必须熟识一系列的课程开发体系和模式,知道如何开发新型的有效的数学课程。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改变传统的老师一味的教和学生一味的学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固执的沉闷课堂,用儿童喜欢的方式上儿童喜欢的课堂。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适当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从现实的实际情境中寻找我们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是自己要学习数学,而不是老师或家长等要求其去学。打破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性。教师和学生可以都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其引导学生方面,鼓励学生多合作,多探究,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做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杨丽丽等,《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12期;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一年级上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年。
        【3】《小学数学备课手册,二年级上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3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