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期   作者:李 杨
[导读] 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李  杨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站前小学    161000
        摘要: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关键词:数学来源于生活;
        通过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识到: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而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即大众化数学的理想--人人都有发展。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积极思考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让学生用尺子量出本子或其它文具的长和宽,然后通过教师讲授的面积公式算出自己身边物体的面积,这样的数学知识就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因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理解,让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在教学中还要创设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时总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绪还在闲逛。靠单纯的课堂组织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课设计是非常重要、有意义的。富有情趣儿的导入,能马上吸引学生的目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生活中充满数学,平时能让学生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堂,让数学的知识、符号、公式,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如我在圆角分教学中,开展了魔力购物活动。我做了很多超市的价格标签儿,让学生假设消费;再给学生十元钱,看最多可以买几种物品?让学生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

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拓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真正动脑思考,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再如出示校园图片,让学生对校园面积进行估算;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原素材。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
        我在教学中,经常用这样多姿多彩的教具或模型,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很自然的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让学生享受生动、有趣儿的数学,享受快乐数学。
        实践表明,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的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例子,使学生逆向思维,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数学抽象化概括,这样贴近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让小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相对较低,理解力有限。数学作为一门而抽象的学科,需要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让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起来也更有激情有活力,效率也更高,适宜的场景对于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对于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数学老师在讲课中设计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小场景,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并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
          另外,教师要把数学知识教学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儿中学,学得有趣儿,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经验得到了很好的丰富,思维得到了很大的拓展,这样的数学课堂才会逐渐的建立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儿。再坚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让我们的课堂变的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营训练,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延伸,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更是我们一直追求的课堂魅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张乃翠《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学术期刊.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6年,第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