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琦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四小学 江西 赣州 341400
摘要:小学是数学学习的起点,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起着积极作用。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之下,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并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制定教学方案,以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数学充满神秘,是学生探索未知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内涵,明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面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注意力较弱,难以长时间维持在同一个事物上。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专注力,在专注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方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引入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将问题逐步分层,可以使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之下深入分析,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下面将进行具体阐述。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意义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学生需要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但由于学生的年纪较小,在掌握知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掌握知识,在这过程中,学生将发现不一样的知识脉络,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所学内容将发挥相应的价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将获得成就感,并体会到解决问题时带来的魅力。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引领学生逐步探索,积极与其互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注意力,主动探索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路径
1.构建生活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部分知识均可以在生活中有所体现,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一特征充分呈现出来,引导学生看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以及记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创设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思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问题情境当中深入分析,积极解决,将以往的生活体验与知识有效结合,从而助力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节课程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动手进行操作,利用小棒摆放三角形,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对于这一知识的理解。教师根据本节课程的内容创设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之下,逐步探索知识,问题一: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事物有哪些?问题二:说出这些三角形的用处;问题三:通过这些是否可以总结出三角形的性质?在学生回忆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物品时,发现诸多事物都是三角形的形状,如三脚架、楼顶、三角板等,而这些三角形具有稳固特性,在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出三角形的性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本节课程的内容简单化,引导学生将问题与生活有效结合,从生活当中寻找答案,并将答案应用于生活,实现生活与知识的有效衔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构建探究性问题情境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遵循相应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可以确保问题情境的科学性,切不可过于深奥,也不能太过简单,要具备相应的探究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素养。例如,在学习《位置》这节课程时,所学内容较为抽象,对于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将抽象的位置关系变的具体化。教师可以选出12名同学站成一排,学生可以从左往右报数,再从右往左报数,然后教师指出一名学生,由其他学生回答该名学生所处的位置,这时的位置可以用数进行表示,这样的表示较为简单。现在教师以全班同学为例,班级人数较多,此时,如何表示某位学生所处的位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逐层探究,可以让学生对位置关系有相应的认识,使学生通过行与列判断某位同学的具体方位。通过创设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立体化、直观化,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深入分析,从而对位置变化以及位置关系有更深的理解。
3.构建互动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处于集体学习环境当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当中积极互动,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参与,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与学生共同进步,增进双方的感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当中不断创新,教师可以将问题设置的具有互动性、开放性,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相互探讨,使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思维发生碰撞,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可能性》这节课程时,教师可以设置游戏,由教师拿出12个不同颜色的小球,总共有6个颜色,分别是红、黄、蓝、绿、紫、白,每种颜色的球体2个,由学生上台摸球,并说出每一个球摸出的可能性,在这过程中,学生积极探讨,共同分析,逐渐摸索了与可能性的相关内容,同时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实现了学生的共同进步。此外,教师可以适时增加小球或者减少小球,并且选择不同的颜色,此时,每个球体摸出的可能性又是多少,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并进行计算,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其中,给予学生思考的方向,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讨论的方向。
结束语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转变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合适的问题,通过问题带领学生走进知识,发现知识的魅力,使教学变得更具趣味性。于小学数学而言,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将知识传授与兴趣培养并重,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自信心。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实现教学与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晖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路径探微[J].学周刊,2021(15):137-138.
[2]陈婷婷.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1(26):58-59.
[3]相生炬.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3):161-162.
[4]曹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探讨[J].考试周刊,2021(23):43-44.
[5]张吉林.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20):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