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中人地协调观的有效培养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期   作者:张思兵
[导读]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尤为关键,是高中学生综合教育内容的一部分
        张思兵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中学  628612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尤为关键,是高中学生综合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需要。老师可以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运用情境、提问等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地理知识,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注重对人文关系的培养,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课程学习兴趣和对知识探索的欲望,加强自主性学习能力,更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人地协调观。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地理课堂
        引言
        人地协调这一概念主要指对人际关系及其影响的一系列看法,是我国高中语文地理课程的核心观点。在当今的时代,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在大家心中得到了共识,所以我们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课本上有关于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内容,还要更加注重结合人民群众生活的实际来进行对教学模式的探索。从这一基础知识角度出发,将我校地理课和科书中的许多地理知识充分融入到了学生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使得学生深刻认识和了解到地理与生态变化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在课堂上树立了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观念。
        1.人地协调观基本概念
        人地协调概念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人地关系。顾名思义,人地关系是指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发展而变化的。在人类早期历史上,地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人类生产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球环境。随着各种工业技术的发展,人类在改造地球环境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力量[1]。随着自然的发展,自然界的资源越来越稀缺,地球环境的生态平衡也越来越脆弱。当今世界,生物种群灭绝、海平面上升、温室效应等极端自然现象频繁出现,使人类最终认识到在人地关系中,人与地球环境应保持和谐的发展关系,重视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切实做好保护多样性物种,为人类及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人地协调观的有效策略
        2.1问题合理,引导学生思考
        在中学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自我思考的能力,因此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走向成熟。根据教学任务中的教学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一些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在校期间,还没有进入社会,对自然环境缺乏一定的了解。这时,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深刻思考,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观。
        例如,在教师讲述《大气运动》的课程中,一些知识点与台风有关。老师需要让学生思考台风带来的危害。有一些内地学生没有经历过台风,感觉不是很强烈,所以让学生们以这种思维方式,去思考台风的影响,思考台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自然与教学结合起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2.2深入主题,扩展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教材教学中对人地协调观的有关内容讲解不是很多,一些地理老师只是重点讲述某个知识点,然后相关联的内容知识也会深入讲解,进而达到培养人地协调观念的目的[2]。据调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导致其观念意识较为薄弱,不利于学生以后的长期人地协调观念养成。所以在此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师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深入挖掘和拓展有效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培养人地协调观念。
        2.3结合实践,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教师喜欢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如分析教材中的一些实例,根据案例与案例的关系得出一定的结论。这种方式是有规律的,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围绕生活中的实际案例,通过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人地协调的概念。
        例如,当老师讲述《洋流》一课时,他们应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洋流对生活的影响。教师可以结合周围的生活环境和当地的生活特点,用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洋流,用贴近生活的各种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洋流对生活的影响。学生对他们所处的环境有亲身体验,他们能感受到环境对他们生活的影响。然后利用多媒体上丰富的声音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形成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提问,学生可以自己思考:石油是海洋中的一种污染,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能人们生活有哪些影响?为什么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一些问题的出现,教师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人地协调的概念。通过实际案例与教学相结合,使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开阔自己的眼界[3],真正做到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在学生与自然之间树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念,进而提高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人地协调理念是十分必要的。教学中突出的人地协调理念,体现了现代新教育的新模式。教师应努力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从自身出发,使之在教学模式中得到应用。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思考。人地协调的理念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好处?生活的便利是什么?有鉴于此,我们可以将自然地理融入教学,全面发展地理教学,充分发挥绿色建设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张昆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人地协调观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34):119.
        [2]白俊林.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J].文渊(高中版),2020,(6):942.DOI:10.12252/j.issn.2096-6288.2020.06.1318.
        [3]陈敏.探究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4):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