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洪民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十二中学 山东省 菏泽市 274600
摘要: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十分关切的问题,但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探索,不断总结。从新颖的导入、内容的对比整合、灵活开放的教法学法、教学环境的创设等方面归纳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历史教学; 中学生; 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初中生的特点,我做了以下尝试:
第一,导入知识新颖,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心理,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颖的介绍非常重要。我经常使用以下引导形式:一是讲故事。例如,在学习《九一八事变》时,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1931年九月十八日夜,安谧的东北平原,朗月疏星。在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上出现了几个鬼魅的身影,他们如幽灵一般…只听轰的一声,铁轨和枕木飞向了半空…这个故事相当震慑人心,故事没讲完,学生头脑里就塞满了疑问,黑影是谁?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点燃的疑问如同燃烧的熊熊火焰,炙热而急切,学生的心灵被点燃,学习新知识的热情被激荡出来。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课堂。二是热点话题。谈到西周的兴衰,我先是在课堂上播放了《封神榜》的主题曲,然后问了一个问题:经常看《封神榜》,你知道是什么年代吗?提出设问,开始教学。三是图形形式。以实物或图表吸引学生,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愿望。在谈到“美国内战”时,我让学生观看了美国国旗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和思考相关问题,以便把学生带进课堂。导言的巧妙设计和构思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而且是课堂创新的体现。
第二,教学内容比较,鼓励学生求异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积极地将课本知识点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整合教学内容,发挥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说日本明治维新。我结合中国的戊戌维新运动,把它们进行比较,从同中求异,从异中求同,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从而认识当前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人民支持改革的必然性。通过对综合性、开放性内容的渗透,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第三、开放式教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
贯穿古今,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设计更多的开放性问题,给学生留下广阔的实践和创新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学习“法国大革命”时,我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拿破仑的事迹进行评价,并要求学生在评价时不要坚持一种模式,或者肯定,或者否定,要么两者兼顾。但要讲明道理,为自己的观点辩解。学生们热情很高。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和积极探索。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动脑的习惯,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比如,我在讲《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时候,就设计了一个课堂即席演讲辩论,题目是《汉武大帝》;。要求学生依靠足够的论据和材料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反驳对方的观点。
学生们渴望尝试,充满了兴趣。不仅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和优秀的口才,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第四、灵活的教法学法,让学生参与创新
记得一位教育家在评价教育时说过:“教育是事业,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更新观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和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营造动态的教与学氛围,渗透创新精神。比如在讲宋元文化的时候,我通过回顾隋唐文化,引导学生列出类别,进行对比,展开讨论,然后分析总结。课堂气氛活跃,知识得到了巩固,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同时,实施创新教育,还要引导学生更新“分数第一”的旧观念,注重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努力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创新能力。
第五、优化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人创新的灵魂和动力,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索兴趣、求知欲、对新事物和不同事物的敏感性、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不屈不挠的发现,发明,创新,开拓进取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通过提问、启发、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同时,教师也要转变身份和地位,深入学生,倾听每个学生的意见,观察所有学生的表现,注意给每个学生留下创新的机会。我在处理学生的意见或问题时遵循了以下原则:(1)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2)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3)不讽刺、嘲笑学生,不攻击学生的积极性;(4)引导学生科学地分析和理解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会主动提问,勇于创新,会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历史课堂教学突出创新精神,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也是重要环节。正确使用多媒体不仅可以缩短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差异,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看到风景的同时感受到情感。例如,在讲述“抗美援朝”时,播放上甘岭战役的视频,让学生观看、欣赏、回顾历史;在讲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通过将“圆明园旧址修复”与“圆明园残存景观”的计算机组合,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得出此时“静默胜于声音”的效果;。多媒体等教具的应用,使历史课堂教学轻松、自然、生动,增强了历史教学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学生对积极参与讨论和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着浓厚的兴趣。创新意识增强。
结束语:
中学生创新意识教育为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也给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面对新时代教学理念的挑战,我们要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实施素质教育,完成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合格人才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刘宗绪 《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2]张德伟 何晓芳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出版社 2005.1
[3]耿兴广 《历史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J)中国教育科学研究2007(12)35-36
[4]李良选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16(8)109-110
[5]奚明芙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 2016(00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