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动手能力培养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5/2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5期   作者:张海燕
[导读] 通过对学生进行多种方法(如斯、剪、刻、折、叠、编、卷曲、插接等)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
        张海燕
        黑龙江省北安市长水河农场学校  164007  
        摘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多种方法(如斯、剪、刻、折、叠、编、卷曲、插接等)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
        关键词:积极性;观察力;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多次发现有的孩子竟然连剪刀都不会拿,撕纸、折纸、剪纸等活动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动手能力很差,《美术课程标准》中“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就针对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的。所以,我想通过对学生进行多种方法(如斯、剪、刻、折、叠、编、卷曲、插接等)进行简单的工艺制作,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所以,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尤为重要,下面我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动手能力培养的作用,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认识:
        一、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手与脑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如果学生对某件事很感兴趣,就会投入巨大的热情,从而通过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尤为重要。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开展一些折纸、撕纸等简单的手工活动,以游戏比赛以及小展览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就会容易些。比如:在撕纸教学中,我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开展小手撕撕的游戏,将一些撕碎的纸片再进行从新拼贴组成画面,孩子们在撕纸游戏中快乐的粘贴,体验了撕纸的快乐,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折纸教学中,教授学生通过彩纸的折叠、穿插组合笔筒,以小组为单位,孩子们通过团结协作完成一个彩色笔筒。在动手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观察是孩子们认识世界的重要环节,观察力更是孩子们学习美术的一项基本技能。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所以小学生在手工制作过程中,能够对手工作品产生感性认识,通过将自己亲自用小手制作的手工作品和老师的范做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作品和老师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对于美术学科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对情景进行分析,然后对情景再进行描绘。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认真观察,把看到的事物画在纸上,把自己的作品与实物进行比较,学生只有认真观察了才能够分析出自己的作品与实物有什么区别。小学生喜欢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去画画。如:在课堂上进行线描画教学画城堡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描绘出城堡的样子,再出示真实的城堡,最后让孩子们与范作中的城堡进行对比,在范作中了解线描的绘画方法,掌握线条的疏密、曲直、长短的排列方法。
        三、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是我们现阶段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以往的学生作品中,我发现孩子们最缺少的就是创新,所以在小学阶段要开展多种多样的美术实践活动,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创造的空间,使孩子们天马行空想象有发挥的机会。如:在线描教学中,当学生学会了线描的绘画方法后,我只给学生一个主题“漂亮的花”,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我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各种各样的花,结果每个孩子画出的花都是不一样的,在老师教授的线条的运用上都有自己的排列方法,每一幅作品都是孩子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在教师能够制作漂亮的花时,也是教给学生制作的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不同的花形进行制作。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教学过程贯穿于美术课程的不同学习领域,学生在课堂中学到多种技能,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学校组织的各项美术活动。

通过本阶段的研究,使学生掌握多种美术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经过反复的练习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特征,所以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美术学科自身的学科特点和优势就是: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容易找到的多种媒材,运用多种方法(如撕、剪、刻、折、叠、编、卷曲、插接、描绘等)进行简单的组合、装饰和工艺制作,体验设计和制作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1.美术课上,要养成认真准备美术学具的好习惯。
        在美术课中,学生的美术用具是否准备齐全关系着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很多教师在这点上都有同感,老师讲完课后,学生一动手做作业,就会有很多同学没有美术用具,东借西借,满地都是学生,致使课堂纪律不好。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都很头疼,批评训斥根本没有作用。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对这部分不带用具的同学不能放任不管,可以给这部分同学布置命题画、线描画等让他们完成。其次,可以找一些小助手,对这些不带用具的同学多次提醒与督促。第三,下课前在班级的黑板上留一小块“备忘录”,写下下次要用的用具。第四,每次下课前把下节课要带的用具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然后放进文具盒,对自己是一个提醒。如果教师能做到以上工作,学生也就不会忘带美术用具了。
        2.用快乐教学法,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美术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首先,老师要做到每天自己都是快乐的,把自己的快乐带到课堂,让孩子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上课。其次,教师要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把知识传授给每个孩子,并且给每个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第三,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要多用鼓励、赞美的语言,接受每个孩子的缺点,使他们建立起自信心,增强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绘画和卫生习惯。
        在美术作用中最不好的习惯就是一味的临摹,作业不动脑,没有范作,作业就不会动笔的习惯。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鼓励学生,在范作的基础上进行改画,加入自己的东西,大胆的想象和创新。
        学生在作画时另一个缺点就过于谨慎,缺乏自信心,一味的画了擦,擦了再画,对自己的线条和绘画的形象不满意。这样下来,一节课的任务总是不能完成,慢慢的机会失去对美术的兴趣。要改掉这样的坏习惯就要要求学生不依赖尺子等用具,大胆下笔,多观察多练习,积累绘画素材,多动脑努力独立完成绘画和手工作品。
        除此之外就是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下课前整理自己的的美术用具,收拾桌面和地面卫生,教师做到严格要求,多提醒和督促,帮他们改掉不良的习惯。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课中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既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多创设丰富多彩的美术展示活动,促进学生开展手工制作、绘画等美术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共同成长,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探究、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参与手工制作的展览活动中,提高了学生了的审美能力并促进个性发展。教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发现动手能力在课堂中的运用到生活当中,发现学生喜爱哪些方面的制作,在研究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教育经历。通过本课题的有效实践研究,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其研究成果应用到美术教学中,通过动手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汤柏泉.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47):53.

[2]朱小梅.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 美术教育研究, 2017, No.163(24):144-144.

[3]高昊.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策略[J]. 南北桥, 2020(4):19-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