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
黑龙江省桦川县敬夫小学 154300
摘要: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情感价值观”教育要求,音乐课教学更是如此。音乐教学除了学知识、学审美、感受美,更重要的是进行情感教育。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呢?
关键词:爱国情感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加深爱国主义的内心感受
一、明确爱国情感教育内容
能激发沉重爱国情感的内容很多,其中值得重视的有如下几方面:
(一)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如张也演唱的《吉祥颂》、《祖国你好》、李双江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陈莉莉演唱的的《红旗颂》、郭颂的《乌苏里船歌》、李娜的《青藏高原》等,这些作品无不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自然美丽的画面。通过这些音乐作品,学生可以认识祖国山河雄伟奇丽的景象,从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在引导学生歌唱的同时,让学生领略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无疑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人情美,人性美。人是有感情的,情感是人的灵魂。在许多爱国主义歌曲中,其中有不少是反映人类社会各种强烈情感的,其集中表现为军民鱼水情、父母之情、革命同志情等。如王立平词曲的《驼铃》体现了革命同志情,《军民团结一家亲》体现了军民鱼水情,陈克正词的《再见吧!妈妈》体现了母子之情……这些歌曲,体现了美好的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忽略的内容。
二、在具体情况中,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包含着美感和道德感教育。既然属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必然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没有情感的作用,空洞的概念是不可能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的。在教学中,我采用如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
1.从感受形象出发。别林斯基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来说。”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很好的启示,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习诗人的做法,用形象和图画来说话。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有:(1)在读中还原景物形象,让学生充满感情地诵读歌词。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语言文字还原为景物、人物的形象,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感受社会美和艺术美,再从美的感受中引发出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2)在教学中,恰当地采用电视、电脑、录像等手段,把歌曲中所描写的景物,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形象,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在生动真实的意境中感受到美,从而陶冶情操,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3)激发联想和想象。让学生自己通过作品的语言,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主体思维屏幕中再现作品的形象,而且在想象中牢固地把握住这个形象,并对它进行欣赏,然后用独特的语言———“歌声”把这美的形象表达出来,再从这美的感受中引发出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感情。
2.以情激情。
在让学生感受形象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体验、情感诱发,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因此,教师表达作品的情感时一定要包含着教师的情感,以此诱发学生的情感,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先进人物是祖国的优秀儿女,是学生们的榜样,也是我们教师的榜样。在陶冶学生的情感方面,教师首先把自己的爱国心溶进自己的语言中、歌声中(即教学中),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为教师的情感对学生起着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应以自己对祖国强烈的爱国火种去点燃孩子的心灵中的火花。
三、开展实践活动,加深爱国主义的内心感受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式要多样化,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收到好的效果。如:(1)在校园里举行革命歌曲大合唱、知识问答、小品表演、革命诗歌朗诵、抒情散文、讲故事或举行爱国主义歌曲个人独唱比赛。(2)通过现代音响设备举行艺术欣赏活动。(3)结合乡土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结合学生们日常生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5)结合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十分丰富,只要我们认真细致挖掘、探索和实践,就可加以利用。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不是说服而是感染,不是光靠讲理而是重熏陶,不是靠灌输而是靠潜移默化,而这些感染、熏陶、潜移默化靠的是什么?就是要通过诸多音乐窗口反映出来的爱国情感来陶冶学生的灵魂,诱导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把一颗颗美好的种子播入青少年那充满稚气而纯洁无瑕的心中,让我们的孩子拥抱未来,拥抱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佳明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
[2]安承云,张虎龙.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